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論者都強調學生要“學會”。既是“學會”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學會”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能力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過程。若不能切實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不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行為主動地長期地堅持下去,其學習過程就有可能中斷。學習過程一中斷,就無所謂“學會”,無所謂“能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繼《學會生存》、《學會關心》之后,又發表了題為《學習:內在的財富》的專題報告,為21世紀教育提出了戰略性思路與行動建議,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人(無例外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潛力”,其中也強調這個目標“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實現”。這也告訴我們,學生要“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潛力”,就必須“長期的努力”堅持下去。而要能夠“長期的努力”堅持下去,就必須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在闡釋他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名言時說過:“學生入門了,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復的事事物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嗎?”(《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葉老所說的“學生入門了,上了路了”,便是以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前提的。因為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便可依賴這種習慣促成學習能力的形成,這才使得學生能夠“在繁復的事事物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可以說,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緊要,它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石。
語文是各門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學更應突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學質量確實不高,存在著少慢差費的嚴重現象,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的相當普遍。究其原因,就是語文教學嚴重忽視了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語文課堂普遍成了“講堂”、“考堂”,除了老師喋喋不休的“灌輸式”講析,多是狂轟濫炸般的訓練檢測,學生只是知識的“接收器”,根本沒有培養出求知的主動性、獨立性與創造性。為了打破這種長期沉悶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懨懨欲睡的課堂情緒,更為了切實有效地培養出真正能夠“學會”的跨世紀新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語文教學必須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書寫習慣、聽說習慣、查閱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鉆研的習慣。
語文課堂必須重視讀,要讓學生多讀課文,養成讀的習慣。學生上學又叫“讀書”,上學就是為了讀書。人們總愛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用“書聲瑯瑯”來描寫學校里悅耳的讀書聲。可是,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語文課堂的“瑯瑯書聲”確實難得幾回聞了。無論如何,語文課堂不讓學生讀課文是說不過去的,也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不但要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更要教給學生讀課文的方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的習慣,從而能讀、善讀、樂讀。讀課文,既包括朗讀課文,也包括默讀課文。至于朗讀,聽朗讀錄音與教師的范讀是必要的,但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多朗讀,要訓練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咬準字音,語句讀連貫,并注意讀出語氣的強弱、語調的輕重與節奏的快慢。要在反復的朗讀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態度認真、感情投入的朗讀習慣。良好的朗讀習慣有助于提高朗讀水平,增強語感能力。至于默讀,要培養學生眼到、手動、心到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專心地認準字詞,分析篇章結構,揣摩語言特色與寫作技巧,養成邊閱讀邊作筆記的習慣。無論是作筆記還是寫作文,都要加強學生書寫能力的訓練,尤其要培養學生書寫規范、工整、美觀的好習慣。
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獨立鉆研的習慣。語文課堂應培養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讓學生學會自己憑借工具書給課文字詞正音、釋義;培養學生利用課文注釋與其他資料理解詞句的習慣,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尋求問題的解答,擺脫對教師的完全依賴;培養學生深思質疑的習慣,讓學生學會聯系新舊知識進行縱橫比較,要敢于懷疑舊說,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而不盲從別人。學生養成了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養成了利用注釋與其他資料的習慣,養成了深思質疑的習慣,也就養成了獨立鉆研的習慣。一旦這種習慣成為了學生自然的自覺的行為,其獨立鉆研的能力也就形成了,其創造性潛力就能被開掘出來了。
聽說的習慣也是需要培養的,一要培養正確的聽說態度,二要訓練必要的聽說技能。聽說的態度與聽說的技能要在聽說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因此,語文教學應積極為學生創造聽說的實踐機會,包括課內的與課外的、校內的與校外的,要以良好的聽說習慣促成聽說質量的提高。
只要思想上重視了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又明確了培養的具體方面與要求,我們就有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只要我們能真正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就能切實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夠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出真正能夠“學會”和“會學”的跨世紀新人。
作者郵箱: hnyzbzzhouzhien@126.com
[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良好的近義詞
2.學習習慣廣播稿
9.安全認識論課件
10.《過秦論》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