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自鈞
在《聊齋志異》這部內容豐富、人物刻畫鮮活的短篇小說集中,塑造了許多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青年男女的形象,表達封建社會青年一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之情,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禮教壓制扼殺個性自由的不滿與反抗。其中女性的形象刻畫尤為熠熠生輝,在塑造的眾多女性人物形象當中,悍婦形象塑造不是很多,據統計在聊齋五百四十二篇文章中,涉及到悍婦形象的僅有十篇,分別是《馬介甫》、《江城》、《邵九娘》、《呂無病》、《邵臨淄》、《云蘿公主》、《珊瑚》、《段氏》《大男》,但從這些小說中我們不僅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薄松齡的婚姻觀,也可以簡單了解清朝初年我國百姓的婚姻狀況,還可以看到當時的婦女為爭取婚姻的獨立、維護婦女權益而邁出的艱辛的步伐。
在《聊齋志異》當中許多悍婦都是以兇狠、惡毒的面孔出現的,她們或者兇狠地對待自己的情敵--丈夫的妾,使妾們受盡非人的折磨,有的甚至被殘酷地打死,而折磨的手段也出奇地多。有的獨霸家庭,虐待父母,喪盡天良,人倫不存,弄得家破人亡。還有的大發雌威,鞭打兒媳,反被驕橫乘僻的兒媳所制,受盡折磨等等。像《閻王》中的李常久之嫂“陰以針刺腸上”令妾“臟腑常痛”。《馬介甫》中的楊萬石之妻尹氏“奇悍,少忤之,輒以鞭撻從事,……楊父……尹……齒奴隸數”,不僅對親父如此,對楊萬石之妾也是嫉恨有加,“妾王,體妊五月,婦始知之,褫衣慘掠”,“就榻榜之,崩注胎墮”。連懷胎五月的妾都要肆意毆打,尹氏可見已嫉妒兇惡到變態,到后來逼死了兄弟,趕走了父親,更可見其喪盡天良,難怪蒲氏會發出“百年佳偶,竟成附骨之疽”感慨!《邵九娘》中金氏“奇妒”“柴百金買妾,金暴遇之,經歲而死”,可見她對妾的虐待有多厲害,后柴氏又娶妾林氏,金氏則表面為其裝飾打扮,而只要妾“履根稍有折痕,則以鐵杖擊雙彎,發少亂則批兩頰,林不堪其虐,自經死”。她對妾的虐待是掩飾在憐愛之下的,嚴格要求中包含了她非同尋常的妒意,其實她的內心并不愿有妾來橫刀奪愛;《呂元病》中的孫氏虐待前婦棄兒竟然達到了令孩子“開目見婦,驚投父懷,若求藏匿。搶而視之,氣已絕矣”的地步,對自己的丈夫也遷怒“孫不能堪,托故之都,逃婦難也”。連自己的丈夫都不堪忍受虐待,可見其“悍”的厲害。《江城》中的江城對待公婆“訴罵彌加”,“不可言狀”。打自家姐姐更是厲害“以忤擊之,撲,裂褲而痛楚焉,齒落唇缺,遺失溲便”。在她的心中似毫沒有親情,就連對待自己的丈夫也動輒打罵,更有奇招,打婢女用“酒壇囊其首”。并因婢與丈夫說了一句話,就“縛生與婢,以繡剪剪腹間肉互補之”,把兩人的腹間皮肉剪下來交換后,再貼上,可見其狠毒、殘忍手段之奇而天下少有。《邵臨淄》中的李生妻“指罵夫婿以為常”比江城則是小巫也。而《云蘿公主》中的侯女雖悍,但一可拒賊又可教夫,可謂以毒攻毒!《珊瑚》中的安母虐待兒媳珊瑚,后又遇二兒媳臧姑“驕悍戾沓”“役母若婢”后受盡折磨。《段氏》中的連氏對丈夫的私婢“鞭撻數百”“鬻河南”。《大男》中的申氏也同樣不給妾與其子大男供給等等。而所有的悍婦則經過一系列的事情后,要么被改良,要么受到因果報應落個不好的下場,《閻王》中的李長久嫂先是魂魄被釘在門板上,“臂生惡疽”,后經說明“立改前轍,遂稱賢淑”。《馬介甫》中的尹氏弄的家破人亡后,改嫁屠戶,被屠戶“以屠刀穿其股,穿以毛綆懸梁上”鄰人為其解纜,“一抽則呼痛之,震動四鄰”先讓其受盡折磨后“依群乞以食”。江城則被老僧點化,終成賢婦。邵九娘以自己的善心善行感動金氏,金氏則自請刺己十九針,以懲自己,后妻妾相和甚美。《呂無病》中的王氏被休了,“三四年無問名者,婦頓悔”“閉門誦佛,終有善果”。《邵臨淄》中的李生妻被邵公“杖其四十,臀肉盡脫”。段氏中的連氏受盡同族人欺辱后,方悔不讓丈夫取妾的錯誤,毛氏則怕別人占家財而毅然為丈夫取妾。《大男》中申氏性妒,不給妾供給,則結局讓妾反主其上成為妻,而自己被人賣來賣去反成為妾。
縱觀上文中所述,蒲松齡為其中的婦女設計了一條改良之路,她們大都是由兇悍無比、妒嫉狠毒的母老虎,被感化為溫良賢淑、寬容大度的良家婦女,除了兇悍到無以復加地步的個別婦女最終為其安排了悲慘的結局外。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蒲松齡的婚姻觀來,他是一個崇尚一夫二妻制度,維護封建男權主義的人。綜觀整個《聊齋志異》,很多被他美好歌頌的女性形象都被賦予了維護家庭男權,維護妻妾制度的責任,這些女性對自己所處的或妻或妾的位置不爭不搶,安然處之使家庭和睦,而所有的被丑化的婦女形象中則大都反對其妻妾制度。像《閻王》中的李常久之嫂,她之所以悍之所以妒無非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作者卻讓其用針刺妾的腸子。《馬介甫》的尹氏對妾也是恨之如骨,分析其心理,有一點是必然的,那就是怕妾生子影響到主婦的地位,因為在封建社會里生兒子的女人自然會得到男人的寵愛,地位也會上升。所以她會又對妾“褫衣慘掠”,“就榻榜之,崩注胎墮”。《邵九娘》中的金氏,則把妾一個一個的折磨死,而邵九娘作為妾逆來順受,把自己降到丫鬟婢女的身份去親自侍候她才免于一死,也同時感化了金氏。達到作者所希望的妻妾合睦的理想境界。在這篇小說里作者顯然還寄寓了另一種心理,就是他認為作為妾的女人,不要炫耀自己的美麗去爭寵,而應該“以命自安,以分自守,百折不移其志”才能合家歡樂,不要去爭取家庭主婦的地位,是妾的本份。而《段氏》中的兩篇小文章,作者設計地很有特色,令人忍俊不禁,連氏不讓丈夫娶妾,卻受盡欺辱,方才悟出不讓娶妾的害處,而毛氏則干脆是害怕家財被繼承而賭氣讓丈夫娶的妾。而這一系列的故事的核心就是娶妾是對男人非常重要,只要妻妾和睦,妾像邵九娘那樣安份就盡善盡美了。
從現代婚姻的眼光來看,妻妾制度是建立在大男權的基礎之上的,妻與妾都必須為自己的男人服務,或者說妻妾就是滿足男人的虛榮和私欲而生,不顧及女性生存感受的。蒲松齡在這些方面是與現代婚姻的一夫一妻制、尊重婦女的觀點是相悖的!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幾百年前的蒲松齡有這樣的超前的意識,但幾千年的封建傳統婚姻觀念的確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痕跡。
在蒲松齡的思想中,娶妾的主要目的是延續后代,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也是傳統的封建觀念的影響。中國古代的男人崇尚“名”,要在人世間留下名來,一是靠自己出名,通過自己為政、為文來揚名,另一則就是通過子嗣,傳宗接代來顯自己的名。因為無后延續不了自己,因此無后才是最大的不孝,更是最大的不幸。《聊齋志異》的許多篇就有了子嗣問題的反復出現,也就表露出了這種思想。《馬介甫》中巨人懲誡尹氏“妾生子,亦爾宗緒,何忍大墮,此事必不可宥”,在尹氏所做的諸多事中,其他事均可原諒,只有這件提出另說,足見“宗緒”的重要,另外楊萬石兄弟只有一個兒子,馬介甫說“兩人止此一線,殺之,將奈何”,后果然憑此子光耀了門楣;邵九娘因為柴生“亦福相,子孫必有興者”才嫁人,為了子嗣寧愿忍受金氏的歐打辱罵,后果然兒子“以進士授翰林”,“鄉里榮之”。在這里兒子是光耀門楣,家族興旺的關鍵。而在《段氏》中兒子的作用就更大了,因段瑞環中風,競被侄子們“牛馬什物競取去”,后因私生子段懷回來,官司也打贏了,家財也回來了,私生子畢竟也是兒子,連氏死時對女兒、媳婦的話更鮮明地表現了納妾生子的思想:“汝等志之,如三十不育便典質釵珥,為夫納妾,無子之情狀實難堪也”,作為她一生感悟說出來,的確表現了子嗣對家庭的重要。蒲松齡文后評其為“杰”,因為其“而能疾轉”“宜天以有后伸其氣也”等等,從小說中鮮明的反映了子嗣觀念在蒲松齡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在這幾篇小說里,同樣含有封建的那種夫唱婦隨、宣揚男權、希望婦女的賢惠、溫順、管好家、侍候好丈夫的那種即所謂的相夫教子的思想在內,在這種思想下婦女的地位應該是從屬的,是為男人服務的,女人只需要管好家,做好飯即可,當然這種思想與現代的婚姻觀念格格不入,我們現在不可能要求女性處于這樣的一種地位,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能,但在蒲松齡的小說中,就有這種思想,《馬介甫》中楊萬石懦弱害怕妻子,馬介甫讓其服用了一種神奇的藥物“丈夫再造散”吃了以后,楊萬石“烈焰沖燒”“以足騰起,婦顛去數尺有咫,即復握成拳,擂擊無數”又取佩刀“割股上肉不如掌”。這段描寫除了表現對此惡婦的懲罰,令人痛快外,還寄寓了一種希望,就是希望楊萬石拿出男子手段來制服夜叉,用馬介甫的話說“乾綱之振,在此一舉”正是此理,乾綱就是夫道,凡此種種不再舉例。
困果報應在這幾篇文章中也有表現,可見蒲松齡深受佛理的影響,惡人終有惡報,善行終有善果,在他的文章這種思想可謂貫穿始終,其實這只能算做人類的一種美好的愿望,而不可能實現,這雖然對教化民眾宣傳道德方面可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畢竟不是事實,它會使人產生精神的麻木,起到負面影響。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蒲松齡思想的局限性。《江城》中的江城的前身是老鼠,而高蕃是書生,因高生踩死了老鼠因此得遭惡婦,后因父母“虔心涌觀音咒一百遍”故女幡然悔悟。馬介甫中尹氏作惡多端,也讓其受盡折磨。《邵九娘》中邵九娘恪守婦道,逆來順受,終能勸化金氏。《呂無病》中的王氏改悔后“不茹葷酒,閉戶誦佛”,死后,終能“顏色如生,異香滿室”。《珊瑚》中的二姑臧氏“役母若婢”,金子在其面前也會成土,最終還讓她受到了封建社會最大的懲罰絕了子嗣,《大男》中申氏不守婦道,終由此妻妾地位降低,“誥命不及”。當然這樣的描寫在《聊齋志異》中隨處可見,足可見因果報應,佛理思想在薄松齡的婚姻觀中所占的巨大的比重。
當然蒲松齡也崇尚自由地愛情,雖在描寫悍婦的篇目中表現不多,但也足可以表現出他的進步的婚姻觀來。在文中許多青年男女在選擇對象時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兩情相悅是衡量的標準。《江城》中的江城與高蕃相識便是一例,他們相見“各無所言,相視呆立,移時始別,兩情戀戀”,結婚受到阻撓,則高生“嗌不容粒”,最終取得了成功。為爭取自由戀愛可謂苦也。《邵九娘》《呂無病》《云蘿公主》中均有描寫自由婚姻自由戀愛的場景,這里不再多言。這種婚姻方式與封建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有很大的區別,體現了人們崇尚自由的本性,也表現了蒲松齡在追求個性解放上的大膽精神和對傳統婚姻下婦女命運的的美好同情。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蒲松齡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了當時社會婦女的地位狀況和許多婦女為爭取維護個人的權利而邁出的艱辛的步伐。
在對悍婦的描寫中,雖然作者用盡筆墨描寫其兇殘惡毒嫉妒,但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她們為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做的不懈努力。因此有了因為妒忌而往妾腸上插針的行為,才有了丈夫娶一妾便折磨死一個的金氏,才有了申氏不給何昭容和大男供給的現象……。我們姑且不論她們的手段的殘忍和心底的狠毒與否,單就從對妾的排斥就可以看出她們追求婚姻平等的一點點痕跡來,放在今天,我們哪一位婦女也不愿看到自己的丈夫再找一個妾來,雖然這個妾可供她役使,雖然家里仍有她來發號施令,因為作為一個個體, 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那么我們有理由說她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來的是一個自由婚姻的萌芽,那么她們的“悍”“潑”“狠”雖然不人道,但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試想在那樣崇尚夫權,提倡妻妾制度的社會里,邁出這一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面臨多少指責啊!因為那是與時代精神相悖的啊!
在這此描寫中我們更可以看出封建社會這種丑惡的婚姻制度中,妻妾的地位低下來,尤其是妾的地位很值得我們同情,她們在婚姻中沒有自主權,任人買來賣去,可以顯見這些婦女大多都是出身于貧苦人家,他們的父母或許因為生計或者因為愛財,把自己的女兒關進火坑而不聞不問,甚至有些被折磨而死,也沒人替他們喊冤,真正地是處于社會底層的苦人兒。《馬介甫》中楊萬石之妾王氏“體妊五月”仍被潑婦“褫衣慘掠”,“就榻榜之,崩注胎墮”而無人問津,而邵九娘父母為貪財把她買了,也不管夫家有母老虎金氏,曾連殺兩妾,女兒去到底是生是死,而被殺的妾也沒有人為其伸冤,連作者也僅表同情而已,而大家只希望的是妾能“安份”,不要“炫美弄機”,而希望妾能像邵九娘那樣逆來順受不改其色,用誠心去感化別人。試想連起碼的生存都沒法保障還談什么自由呢?另外從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的妻妾制度等級森嚴,既使妻死了,妾也不能改變地位,在當時人眼中妾就是工具,負責延嗣與泄欲,與奴隸無疑,可見她們生存要有多么地困難,婦女地位則可想而知了。另外她們地位的低下,更顯示出了封建妻妾制度的罪惡與腐朽來,作為半個家主的妾尚如此,婢女的地位就更勿庸諱言了。
雖然,這些只是《聊齋志異》這部展示人生的百科全書中的一個很小的方面,而且還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作者郵箱: miaozj2004@eyou.com
[從《聊齋志異》中的悍婦形象說起(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形象禮儀常識
7.企業形象的標語
10.企業形象標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