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
關于胡適晚年,學界尚未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劃分不很統一。美國學者杰羅姆B格里德把1937年9月胡適赴美作國民外交作為其晚年的開始,依據是胡適赴美,標志著他“有效卷入社會與思想改革斗爭的結束”,在此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紀中(直到1962年胡適逝世),由于“中國的歷史是由他幾乎毫不理解的種種力量來塑造的”,胡適缺少了一種“樂觀主義精神”;國內研究胡適的青年學者歐陽哲生似乎接受了格里德的劃分法,他認為,對胡適而言,1937年以前是“時勢造英雄”,1937年以后是“英雄造時勢”,1937年以后視作胡適的“晚暮”;另有一些學者則將胡適1949年離開大陸作為其晚年的開始。
胡適晚年起始什么時候?作為歷史的人,社會的人,我們不能不從他所處的歷史環境,不能不從他思想的發展階段加以考察。據此,筆者認為,1948年可以視為胡適晚年的分水嶺。所依證據有三。其一,1948年冬,北平已被人民解放軍層層包圍,國共內戰的形勢已非常明朗,國民黨政權的全面崩潰已成定勢。面對這即將發生的“天崩地拆”的激變,胡適完全可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積極爭取,為建設新國家服務。然而,他視國民黨政府為“青山”,甘愿充當國民黨當局的“諍臣”和“諍友”,把自己的命運與即將垮臺的國民黨政權綁在一起,由此奠定了他以后十多年的人生軌跡。其二,從胡適思想的發展階段看,1948年9月5日,他在北平《世界日報》發表了著名的《自由主義》一文。在這篇文章里,胡適對自由主義的理念重新加以界定,具體表現為將“容忍”這一原則引入自由的范疇,賦予了自由主義一層新的含義。1959年3月19日,胡適又在《自由中國》雜志發表了《容忍與自由》一文,進一步闡述了容忍與自由的關系,“容忍”成為胡適晚年自由主義思想一個鮮明的特征。其三,1948年底,胡適離開北大后,最終接受蔣介石的勸說,前往美國為蔣介石政權尋求所謂“精神”與“道義”的支持,從此黃鶴一去不復返,一直流落海外,直至在臺島溘然長逝。這一時期,既不同于前此的留學或大使生涯,也不同于在國內的學者生涯,無論在政治上,學術上,抑或在生活上,精神上,胡適都經歷凄風苦雨的歲月,1948年成為他人生的黃昏的分水嶺。因此,從研究的角度審視,把這一年作為胡適晚年的的開始較為恰當。
--摘自《角色與命運》一書總序
“容忍比自由還重要”,胡適68歲生日時錄伯爾先生語,贈秘書胡頌平。
[胡適的晚年在哪里?]相關文章:
1.微小說:晚年
2.微小說:阿呆的幸福晚年
3.胡適經典語錄名言
4.胡適經典的語錄
5.我的母親胡適教案
6.胡適我的母親課件
7.胡適經典語錄集錦
8.阿赫瑪托娃晚年詩十首
10.胡適《我的母親》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