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
周敦頤是二程的老師,所以朱熹在《伊洛淵源錄》中把他排在首位,認(rèn)為他繼承儒家絕學(xué),孔孟之道。朱熹說:"濂溪周公先生,奮乎百世之下,乃深探圣賢之奧,疏觀造化之原,而獨(dú)心得之。"1朱熹說圣人之道從周代開始就衰落,孟子以后就沒有人傳播了,到了宋代,周子出來,無師自通,繼承孔孟之道,發(fā)揚(yáng)了道學(xué)。這在史學(xué)上也是有記載的,《宋史道學(xué)傳》中說:"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xué),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2但他是否真的像朱子說的那樣,他的思想是"獨(dú)得于心",還是周子的體驗(yàn)別有源頭和影響呢?下面就從周子其人、其學(xué)來探索這一點(diǎn)。周子一生恬淡無為,黃庭堅(jiān)描述他說:"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fēng)霽月,廉于取名而銳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3他雖生活在世俗中,但一直追求一種超脫、自然的生活,傾慕老莊隱逸、灑脫的生活風(fēng)格。因此被人說為有"仙風(fēng)道氣"4。而且他與后世理學(xué)家維護(hù)道統(tǒng),力排佛老不同,周子樂與高僧、道人為友,與他們一起探討形而上之道。從他這種生活風(fēng)格和生活理想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繼承儒學(xué),挖掘儒學(xué)精神時,未必沒有從佛道兩家那里得到精神上、心靈上的滋養(yǎng),從佛道的生活方式、禮樂形式、虔誠信仰中體味到儒家文化的精義。也就是說他或許借助了當(dāng)時極為興盛的體系化、理論化都很高的佛道思想,去挖掘、體會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借"他山之石",以攻儒家這塊寶玉。他體會出來的,或許就是儒家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但他身上帶有濃厚的佛道氣息,深受佛道影響則是不容否認(rèn)的。周子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理想受到了道家影響,而他的思想更是與道家思想息息相關(guān)。《宋史道學(xué)傳》中說他"作《太極圖說》、《通書》,推陰陽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周子主要的成就就是作《太極圖說》和《通書》。但對于《太極圖說》的作者以及周子對它的解說都很值得研究。對于周子思想受道家影響的這一特點(diǎn),后來正統(tǒng)道學(xué)家們出于振興儒學(xué)的需要,就加以掩飾。朱子說他"獨(dú)得于心",就是不肯說出周子受道家的影響。二程是周子的學(xué)生,但因周子身上有濃厚的道家氣息,所以他們很少提及他們與周子的師承關(guān)系,在說到"天理"時,說這是他自家體會出來的東西,與周子不相干。道教有《先天太極圖》,因而有人認(rèn)為周子的太極圖是得之于道教的陳摶。朱子的書中也說到漢上朱震的《進(jìn)周易表》中曾談到這一點(diǎn),說:"漢上朱震子發(fā),言陳摶以太極圖傳種放,放傳穆修,修傳先生﹙即周敦頤﹚。"5但我們細(xì)細(xì)分析這兩個太極圖,還可以看出它們是有不少差別的。從這些差別中我們可以看出周子學(xué)說的實(shí)質(zhì),以及他的思想中哪些部分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道家開始的一個空圈,是無,他們說是"陰靜",第二個圈是"太極",即道,第三個圈是陽動,然后是五行,萬物化生。而儒家一開始也是一個空圈,周子說是"無極",即無,但并沒有注明它是"陰靜",第二個圈是太極,此時就注明是陰陽、動靜,這一差別是很明顯的。道家從老子哲學(xué)中來,老子主柔守靜,說"致虛極,守靜篤"、"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6,所以無極的無與靜是相通的。而儒家《易傳系辭》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7,所以講太極、講道時就同時注明陰陽動靜。按道家說法,"陽"和"動"是在道下面一個層次的,道只是"一",這是兩者的不同,這細(xì)微的差別,也正說明周子既受道家影響,又不同于道家,而是以儒家理論來闡述他的宇宙生成模式的。這里還有一個細(xì)微的差別也正說明了周子對道家本體思想的吸收。在儒家《易傳》中最高的哲學(xué)范疇是道,是太極,其中講的宇宙生成論模式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8而太極圖則在太極上多了一個無極,這是儒家理論體系中所沒有的。以無為本體,這是道家的傳統(tǒng)。儒家從來就是只講"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9所以儒家根據(jù)道是一陰一陽,就講仁和義,從來沒有講過無和無極是本體,從這一點(diǎn)就可以充分看出周子受到道家的影響。儒家在孟子時就受到道家本體思想的影響而說心性,現(xiàn)在周子生活在佛道興盛的文化氛圍中,他吸收道家的本體思想就更是自然的了。其實(shí)無極對于儒家根本就沒有什么用,為了掩蓋周子受道家的影響這一事實(shí),朱子對"無極而太極"加以解釋說:"又謂若無極字,便有虛無好高之弊,則未知尊兄所謂太極,是有形之物耶?無形器之物耶?若果無形而有理,則無極即是無形,太極即是有理,明矣。又安得為虛無而好高乎?"10并且他對為什么要有一個無極又解釋說:"無極而太極,猶曰'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至。'"11﹙《陸九淵集附錄》﹚又說"不立無極,則太極同于一物,而不足為萬化根本;不言太極,則無極淪于空寂,而不能為萬化根本。"12﹙《陸九淵集書》﹚這樣朱子把太極說成是理,把無極說成是萬化根本,并不是正統(tǒng)的儒家觀念,其實(shí)儒家正統(tǒng)思想是不需要一個無極的。所以陸九淵批評朱子說"無極而太極"是老子道家的思想。在儒家太極上再加上一個無極是"疊床上之床,架屋上之屋"13,是沒有必要的。心學(xué)以心為本體、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則不要一個無極,但理學(xué)要建立一個與佛道抗衡的理學(xué)體系,則不能不在太極上立一個無極,提出一個超驗(yàn)的本體來。從這里顯然可以看出周子吸收了道家的本體思想,試圖為儒家思想體系建立一個本體論依據(jù)。周子雖吸收道家本體思想,但他在下面解說太極圖時,卻是完全從儒家的易理上解說的,與道家的太極圖思想有著不同的思想內(nèi)涵。由于儒家的陰陽就是道,所以陰陽與五行是不同層面上的東西,而有所區(qū)別。而道家的陰陽與五行則在同一層次,是屬于物質(zhì)性的東西。道家說:"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14火又生木,水又生金,木、水、火、金交匯于土,道家以陰陽講五行,所以五行中每一行中都有陰陽之分,陰陽相生相克,則生化男女,化生萬物。這是道家宇宙生成論模式。而周子講化生萬物則又有不同。他說"五行,一陰陽也"15﹙《太極圖說》﹚。即五行是由陰陽生出來的,兩者不是同一層面上的東西。在說到生成萬物時,周子則說"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16,即萬物都有理有形才化生,而《易傳》中講"乾道成男,坤道成女"17,則從陰陽中各有所稟,附以成形,而成男女。這男女是五行下一層次上的,與組成萬物的五行之氣是不同的。這也正說明儒家把人視為萬物之靈,是形、神的結(jié)合。所以周子說"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18所以其認(rèn)識模式中先有人,然后才是萬物,即"形既生矣,神發(fā)智矣。五行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19而道家則把男女歸于陰陽五行那一類,過于推崇人的地位,把人直接歸為精、氣、神那一個層面,以追求長生久視的理想。這一區(qū)別正是儒、道兩家人生觀、宇宙觀、價值觀的區(qū)別。從上面對兩家的太極圖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周子受道家的啟示而創(chuàng)儒家的太極圖是明顯的,但是兩家太極圖的義理和意趣又是截然不同的。周子并不是照搬道家太極圖,而是以儒家義理來作太極圖的。他的太極圖從整體上講是純正的儒家思想,但他提出一個"無極而太極",以無極為本體,則是吸收了道家本體思想。這對后來的道學(xué)家們開創(chuàng)理學(xué),建立以理為本體的思想體系確是開了先聲,因而朱子把他視為道學(xué)的始祖就是不無道理的了。注釋:1.5.《朱子新學(xué)案》錢穆著,巴蜀書社,1987年2月第一版,第778頁、第780頁。朱子一貫認(rèn)真,他對周子的傳承也多方考證,錢穆著的《朱子新學(xué)案》第781頁中記有他的考證,有人問:"周子之學(xué),是自得于心,還有所傳授否?""曰:'"也須有所傳授。渠是陸詵婿,溫公涑水記聞載陸詵事,是個篤實(shí)長厚衣人。'"朱子把周敦頤的學(xué)說說成是家學(xué)淵源,這只是他的推測而已。2.3.15.16.18.19.《宋史》元脫脫等撰,中華書局,第36冊第12710頁、第12721頁、第12712頁、第12712頁、第12712頁、第12712頁。4.《朱子語類》宋黎靖德編,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一版,第2357頁《孔孟周程張子》。原文是:"見其有山林之志,由以為襟袖灑落,有仙風(fēng)道氣。"這是當(dāng)時人的看法,是朱子引用,朱子并不認(rèn)為周敦頤受到道家影響。6.《老子本義》魏源撰,上海書店,1987年1月第一版,第17頁。7.8.9.17.《易傳》徐志銳譯,遼沈書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168頁、第182頁、第168頁、第164頁。10.11.12.13.《陸九淵集》宋陸九淵,中華書局,1980年1月第一版《朱子答陸九淵書》第562頁、第558頁、第553頁、第553頁。14.《淮南子》﹙漢﹚劉向等著,陳廣忠譯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第102頁。附:周敦頤的太極圖與道教太極圖
太極圖﹙《周敦頤集》《太極圖說》附﹚ 太極先天之圖﹙《道藏》洞玄部靈圖類《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圖》﹚
其他文章:文原于道,鑒而賞之王屋山與上方真元道派南宋詠道詩與愛國主義﹙三﹚丘祖百字派淺解﹙二﹚道教神仙信仰的社會功能葛洪自然觀探討從道教“貴人重生”與“天人合一”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類中心論煙霞供嘯詠泉石瀹精華
[周敦頤與道教]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