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聯斌
牐犚弧⑼禱宦厶
牐牼綾究頭從吳太太的嘮叨寫起:“照道理應該照市價賠我才是”。也就是她認為李嫂應該賠錢。在這無休止的嘮叨中,楊長雄“被迫抗戰”:“現在我把這個道理就來講給你聽聽”,“現在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個娘姨,她是一個低級窮人,她賠不起。三塊錢在你不在乎,可以不在乎,在她……”這里他將“該不該賠錢”的論題偷偷地改成“賠得起還是賠不起”,把吳太太“可以不可以要求李嫂賠償”的論題悄悄地換成了吳太太“可以在乎不在乎”。這是因為損壞別人的東西要賠償是生活常理,楊長雄只好用李嫂的窮對吳太太動之以情。沒想到吳太太不吃那一套:“你這話不通,什么叫做不在乎?……”所以,楊長雄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現在我要說的是一個理,事理之理。我們爭的是:一個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一件東西,應該不應該賠償的問題。我的意見是:一個娘姨打破了主人的東西,不應當賠,主人不應該要她賠。”論題又改變了。這一次吳太太上當了。于是,吳太太和楊長雄后面就理論起“應該不應該要她賠”的話題。
二、偷換概念
牐犜誚酉呂吹惱辯中,楊長雄多次偷換概念,使吳太太逐漸陷入了被動。我們先來看一下兩組臺詞。
牐牐粒吳 一個人毀壞了別人的東西,應該不應該賠償?
牐牎 楊 啊,別忙,別忙,你說的是毀壞了別人的東西,可是你不是別人啊!我問你,李嫂是不是你的傭人?
牐牐攏吳 要她擦擦,是的,可是我沒有叫她打破啊。
牐 楊 當然你沒有叫她打破。如果是你叫她打破,那就變成執行主人的命令,替主人打破花瓶,那就只有做得快不快、打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沒有賠償的問題了。
牐犕ü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兩人所說的“別人”和“叫”的意義并不相同。A組臺詞中,吳太太所說的“別人”指的是“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楊長雄說的第二個“別人”相對的是“自己人”,其意思是說,李嫂是吳太太的傭人,是與吳太太關系密切的人,是吳太太自己方面的人。B組臺詞中,吳太太的“叫”是“容許或聽任”的意思,而楊長雄卻在“如果是你叫打破”一句中,將其意思換成“使、命令”了。這種隱蔽的邏輯錯誤,在能言善辯的大學生楊長雄的長篇大論的掩護下,吳太太這樣的小市民自然難以察覺了。
三、捏造論據
牐犙畛ば鄄講澆逼:“我現在再請問你:從古到今,瓷窯里燒出來的花瓶,少說,也有幾十萬幾百萬。這些花瓶,現在到哪里去了?一個花瓶是不是有打破的可能?”從這句臺詞來看,他想用論據證明花瓶有打破的可能,花瓶被打破是很正常的事。而實際上,“花瓶被打破是否很正常”與“被打破后該不該賠”并不構成必然的因果關系。
四、強詞奪理
牐犙畛ば鬯擔骸岸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會把它打破。擦花瓶是娘姨的職務,娘姨是代替主人做事。所以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機會,有打破花瓶的權利,而沒有賠償花瓶的義務。”這話怎么那么不順耳呢?原來,楊長雄說的原因是正確的,而結論的后半句卻是錯誤的。“有打破花瓶的機會”,說的是娘姨在做事時有可能會打破花瓶,怎么就變成了“有打破花瓶的權利”呢?“誰可能把花瓶打破”與“誰可以把花瓶打破”明明是兩回事嘛!這里楊長雄就是在強詞奪理,吳太太聽出了話不對勁,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只好大聲嚷道:“胡說八道!”這些詭辯并不是劇作者創作時所犯的邏輯錯誤,而恰恰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楊長雄的詭辯體現了他的仗義執言和機靈聰慧,諷刺了吳太太的庸俗與自私。楊長雄的見義勇為、富有正義感,又容易沖動、不講策略的性格顯得格外鮮明、可愛。吳太太被詭辯戲弄、嘲諷則大快人心。
作者單位 福建永定一中
[《三塊錢國幣》中楊長雄的詭辯術]相關文章:
1.職場勵志語錄楊石頭
4.寫描寫英雄的成語
5.
6.
8.描寫英雄的成語合集
10.關于英雄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