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京麗
溫庭筠是晚唐著名的文學(xué)家,其詞開一代詞風(fēng)之先河,被后人譽
為“花間鼻祖”;其詩與李商隱齊名;又與李商隱、段成式“時號三
才”,文稱“三十六體”。無論正史、野史和詩話、詞話,歷代統(tǒng)治
階級和封建文人都不得不承認溫庭筠是個文學(xué)藝術(shù)的“天才”。可是,
就是這樣一個天才,卻科場失意,仕途困頓,潦倒終生。然而對于溫
庭筠的人生悲劇,后人于同情之中,又覺得這悲劇的發(fā)生是他咎由自
取,因為他“有才無行”。兩《唐書》及各種雜史便記有溫庭筠“無
行”的事例:少年時代客游狎邪;與貴胄子弟蒲飲狎昵;丐錢犯夜,
被擊受辱;攪擾科場,為人假手;不拘細節(jié),不修邊幅;恃才傲物,
譏刺權(quán)貴;喜歡流行音樂,愛做惻艷之詞,等等。千余年來,溫庭筠
就是戴著這頂“有才無行”的帽子被人們欣賞著,品評著……
溫庭筠果真“有才無行”嗎?
在《唐五代詞史論稿》中,作者對溫庭筠的悲劇人生及其“無行”
形象進行了詳細的考察,指出“我們似乎難以否認溫庭筠在為人品行
方面確有可訾議之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問題在于我們還需要深
入分析溫庭筠所謂的‘無行’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內(nèi)涵”。比如,溫
庭筠“攪擾科場”、“假手”“救人”之事。如果說溫庭筠無行舞弊,
請他人為自己代筆,是想博取功名,這還于情理可通;然而,他為何
一次次地為他人“假手”“潛救”他人,既得罪了考官又于自己不利
呢?基于這種分析,作者以為:“這一方面表現(xiàn)了溫庭筠對與自己具
有共同遭遇的儒門士子的同情和幫助,另一方面更表現(xiàn)了他對晚唐之
際腐敗的科舉制度的不滿、嘲諷和抗議。”又比如,溫庭筠的“恃才
詭激”、“譏刺”權(quán)貴之事。據(jù)史書記載,所謂的溫庭筠“譏刺”權(quán)
貴之事,多為溫庭筠譏刺嘲諷當時的權(quán)相令狐噸事。那么,溫庭筠
為何對令狐抖嚶屑ゴ棠兀空庥肓詈兜畝氏圖贍苡泄亍N巒ン蕹躒
京師時,曾一度與令狐兌博,令狐兜氖楣葜幸簿常有溫庭筠的身
影出沒。但當溫庭筠看到令狐噸皇竅肜用他善于填詞假手進奉以取
寵皇上,對他的才華又有所嫉妒而絲毫沒有賑濟貧寒之意時,他也就
不免心存怨憤,任性而為了。這樣也就觸怒了令狐叮令狐侗愀加
壓制排擠溫庭筠,溫庭筠自然累舉不第。溫庭筠“有才無行”這頂
“桂冠”也是由令狐洞陀璧模似乎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再比如,
溫庭筠“蒲飲酣醉”、“狂游狎邪”。作者認為,如果說青少年時代
的溫庭筠有如此舉動,是因為年輕人本性易于放縱的緣故;那末在溫
庭筠到了四五十歲時,何以還不知克制檢點自己呢?從這里我們可以
看出,溫庭筠的“蒲飲酣醉”、“狂游狎邪”,實際上是他在遭受人
生的種種打擊而又找不到出路時的一種失望消極的舉動,也是一種憤
世嫉俗的發(fā)泄和抗議;在他狂飲沉醉的背后,潛藏著年華蹉跎、功業(yè)
無成的辛酸和悲苦。
至此我們可以說,溫庭筠的真實面貌已再現(xiàn)于我們面前。但是,
作者以為這仍不能完全反映溫庭筠的整體形象。于是,在重新審視溫
庭筠種種“無行”的事例后,作者提出溫庭筠是有理想、有抱負之人,
并對其進行了系統(tǒng)的考察和描述。作者在先后引證了《上杜舍人啟》、
《上崔相公啟》、《百韻》、《上鹽鐵侍郎啟》、《上封尚書啟》、
《上裴相公啟》及《上宰相啟二首》等記有溫庭筠自己的詩文和一些
雜史中相關(guān)的資料后,分析說,溫庭筠出身儒門,從小受到儒家積極
用世思想的熏陶,曾經(jīng)研習(xí)儒家經(jīng)典,心懷經(jīng)邦濟國之策,頗有激勵
飛翔之志,并且有“紐儒門之絕帷,恢常典之休烈”的雄心,可見其
心志之高遠。另外,溫庭筠青年時代,還曾有過一段漫游全國和從軍
出塞的經(jīng)歷,可見他確實想干一番事業(yè)并且為之付出了實踐和努力。
即便在溫庭筠熱切追求功名事業(yè)的人生旅途中頻遭打擊和挫折時,仍
孜孜以求,甚至向統(tǒng)治者發(fā)誓,若得擢用必效忠貞。可見溫庭筠渴望
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執(zhí)著精神!
綜上所述,作者向我們展示了溫庭筠的整體形象:“一個熱切追
求功名事業(yè),滿懷拯物濟時之志,渴望展示才華有所作為的儒門士子;
一個心胸鯁直率露,言辭尖刻激烈,行為放蕩不羈,性格桀驁不馴的
‘不羈之才’。”同時作者還向我們剖析了溫庭筠人生悲劇的深刻原
因:溫庭筠對仕途的向往,“反映了一般封建知識分子所有的共同特
征,是符合儒家傳統(tǒng)思想規(guī)范的”,可是他桀騖不馴的性格、放蕩不
羈的行為,以及激烈尖刻的言辭等行為“卻又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和行為
規(guī)范的束縛,有悖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價值觀念和人才標準。所以,統(tǒng)
治階級有關(guān)溫庭筠‘蒲飲酣醉’、‘狂游狎邪’、‘攪擾科場’、
‘恃才詭激’等等所謂‘無行’行為的指責(zé),統(tǒng)統(tǒng)不過是借口而已,
說穿了,統(tǒng)治階級不需要這樣的人才。”
最后,作者作出結(jié)論:“載入史冊的溫庭筠并不是歷史上真實全
面的、活生生的溫庭筠,而是一個經(jīng)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意志和倫
理道德觀念過濾之后的扭曲變形的形象。盡管當時及后世不無人同情
憐憫他,可他還是背負了千余年的‘無行文人’的污垢名聲,也致使
他的文學(xué)作品遭到冷遇和誤讀。這種文化現(xiàn)象和文學(xué)現(xiàn)象是值得我們
反思和警悟的。”
我國著名的清史學(xué)家章學(xué)誠在他的《文史通義博約》中強調(diào)
“學(xué)貴博而能約”,法國歷史學(xué)家馬克布洛赫認為“惟一真正的歷
史就是總體的歷史”。我想,用這種觀點概括劉尊明先生在他的《唐
五代詞史論稿》中對溫庭筠的重新認識,也是恰當?shù)摹?/p>
(《唐五代詞史論稿》,劉尊明著,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0年10月
出版。)
[溫庭筠再認識--談《唐五代詞史論稿》]相關(guān)文章:
2.溫庭筠菩薩蠻教案
3.望江南溫庭筠教案
8.談“死亡”話題
9.《談讀書》課件
10.《談生命》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