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曹文軒出版了兩本重要的學術專著,一部是“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為北大出版社出版;另一部則是“國家教委人文社科項目”《小說門》,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兩部學術專著問世后,引起學術界和文學界的極大關注。
2003年初,作家出版社下大功夫打造的九卷本《曹文軒文集》,前五卷為文學作品,分別是長篇小說《草房子》、《紅瓦》、《根鳥、山羊不吃天堂草》、短篇小說集《甜橙樹》、散文隨筆集《一根燃燒盡了的繩子》。這些經過作家本人精心挑選,下決心放棄與淘汰過的文學作品大多是在文學界和廣大讀者中產生廣泛影響的“精品”,曾獲過國家圖書獎、宋慶齡文學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重要獎項。從整體上看,確能顯示作家的巨大成就和整齊陣容。其作品始終堅持“美感”、“浪漫氣質”、“悲憫情懷”,被評論界認定為中國小說的“新古典主義”復興;后四卷為學術專著,分別是前面已介紹的《小說門》、《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以及從哲學角度反思文學理論與文學創作的軸心概念 “再現論”,試圖證明世界上只有表現的藝術而無法生成再現的藝術的《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這四本專著,不僅將文學評論提升到審美的層面,而且探討了文學(尤其是小說)根本性話題。作者“姿態鮮明地對抗近年來在學界頗為流行的大而無當、隔靴搔癢的‘大文化批評’風潮,倡導日益被學院化固定的學者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業余心態’,讓文學研究重回文學本身”。
曹文軒認為,作家應對生活和美感充滿理解。天有陰暗,月有圓缺,山有枯榮,水有清濁,其存在也有明亮、清新、溫馨和高雅,人也有向往舒適、清純、溫情的本性。曹文軒強調,美是文學的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和動力,思想可能會過時,而美是永遠的,那些出自個人的經驗的事情以及對自然與人性的審美長命不衰。他強調美,但不唯美,他認定其古典主義與現代精神是相融的。
他贊賞貴族文化的優雅高貴以及以及其巨大的魅力。
煌煌九卷,向我們展示了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研究與文學創作的“亮點”與“制高點”。作家出版社如此高規格、大動作地出版這樣一套文集是有遠見的。這套文集的裝幀、版式,用紙都相當考究,極有現代感,充分展示著其“開放性”與“進行時”。
他在改寫出版的歷史,他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具有“高品位、高效益”的雙高境界。一本書被印刷十六次已是神話,一本純學術的《小說門》首次開印一萬冊,很快售完,也是一大奇跡;他在臺灣已出版的書累計已15本書,他的創作已成臺許多高校中文系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題目;日本先后推出了《草房子》的日文版和電影,韓國出版的《紅瓦》被韓國《中央日報》網站評為“2001年度十大好書”,并入選全國通用高中語文課本;在國內也被多次入選中央及地方中學教材。
正如曹文軒在北大首屆“中國散文論壇”上所言,“散文的走俏應感激這個時代,這是一個敘事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再以激情為大美、至美,這是散文生長的最佳環境……”。從我的理解,曹文軒教授不僅僅是指散文,從他深層的內涵里可泛指文學創作和研究,他的成功和文學創作、學術研究乃“時代使然”,雖然他一直努力保持審美的業余者立場,他并不追逐時代,但他的走勢就是一個民族前進的走勢。
盤點曹文軒,我們很難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他不是一個概念、一個符號,而是一個中國學者、中國作家的堅定有力而富有信念的形象之確立與鑄造。
他是一個謎。
讀懂曹文軒,從讀《曹文軒文集》開始。
作者簡介
1954年1月生于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F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曹文軒文集》之奇趣《草房子》]相關文章:
1.曹文軒的草房子讀后感
2.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3篇
8.曹文軒細米讀后感
9.曹文軒根鳥讀后感推薦
10.曹文軒的作品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