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詳
一、針對學生的薄弱點和知識缺陷確定
單元內容,明確教學目的
從初中一年級起,我們集中進行了按單元的記敘文教學。一年來,同學們的閱讀水平和記敘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普遍存在著立意不深、內容不新的缺陷,看了他們的作文常令人覺得千篇一律,興味索然。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存在普遍的原因,是學生不注意觀察周圍的現實生活,對于身邊的事物缺乏思考,不會從紛繁的社會現象中抓住帶有本質的東西。
為使學生放開眼界,注意分析周圍事物,從而提高觀察和認識生活的能力,我們決定在初二上學期進行雜文的單元教學,適時地為他們輸送營養物質是必要的。
我們所選的文章多是名家作品,有較好的典范性。如秦牧、袁鷹、嚴文井、吳晗等人的雜文。文章內容涉及面廣:從植物--茶花、銀杏,到動物--蝸牛、蜜蜂;從成語典故到戲劇人物況鐘。這些文章的立意新穎,寓意深刻。如《缺陷者的鮮花》是寫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依舊從事作曲并指揮交響樂隊,由此贊美了那些能夠征服缺陷的大勇者; 《況鐘的筆》是從戲曲《十五貫》中況鐘用筆三起三落的情節談起,提倡對人對工作要有負責的精神。
通過這些文章的學習,能開闊學生眼界,啟發他們注意身邊的事物,思考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使他們初步學會在記敘基礎上的簡單論述。
單元教學的進行情況我把二十篇雜文分編成四個小單元進行教學,分段進行,要求:
(1)從選擇比較淺顯的文章開始,先讓學生分清記敘文和雜文的區別,懂得什么是夾敘夾議、敘議結合。通過對具體文章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如何針對具體的事情進行分析評論。如《畫蛋練功》一文,通過中國唐代畫家吳道子和意大利畫家達芬奇初學作畫,都是從畫雞蛋開始這一事例,論述了練基本功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敘事簡明,論述清楚,條理分明。把它作為起始篇,學生易于接受。后面選的是其他相仿的幾篇:《秘訣》《缺陷者的鮮花》《談骨氣》。學習這組文章,使學生了解選擇一些事例記敘、議論一個道理的寫法。
(2)進一步讓學生接觸含義較深的文章。即了解、選擇現實生活中的某一事物,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寄予深刻的寓意。這類文章可以有生動的描繪,必要的說明,也可以由物及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去感染讀者。如: 《筏子》一文是寫黃河上的羊皮筏子。作者由羊皮筏子在滾滾黃河中破浪前進,聯想到可以鍛煉意志、毅力和細心,進而贊頌敢于戰勝驚濤駭浪的大智大勇。這類文章還有《歸帆》 《遠方》 《蜜蜂的贊美》 《一品紅》 《大海的性格》,等等。
(3)為了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我們又選了這樣一組文章:從某一生活現象、成語故事、戲劇人物、自然界的花草蟲到一個雄偉瑰麗的場面,都能使人產生聯想或得到有益的啟示。如:《毒物和藥》一文,是從“有一些被人公認是毒物的東西,一到了良醫的手里,卻往往變成了妙藥”這一生活現象,聯想到藝術工作中也有類似的情形,從而提出了一個藝術工作的原則-- “大體則有,定體則無”,在藝術工作中,不屬于根本規律的某些“條條”和“框框”,是可以打破的。這類文章又如《邯鄲學步》《況鐘的筆》《蝸牛》《花》《鮮花的河流》等。
(4)寫雜文也盡量要求形象性,防止空洞說教,枯燥無味。在最后一組里,向同學們介紹了幾則寓言,如《回聲和結局》。
最后將雜文的一般特點和寫法作了歸納,使同學有一個較完整的印象。
上述的教學內容,我采取的方法是:從整體上先提出要求,然后由學生自己通過讀、議、思考來獲得。最后由學生自己綜合整理,寫出筆記。例如在講《歸帆》一文時,我提出了這樣的思考題:本文是寫什么事物?弄清了寫什么以后,我接著出了這樣三個題:怎樣寫歸帆的美麗景象?怎樣寫船近碼頭時的不同情形?怎樣聯系我們的現實生活?最后我讓每個學生考慮:對我們有何啟示?學生根據上述問題閱讀課文,然后通過課堂討論做總結。
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就可以提高自己動腦分析文章的能力了。
以知識、技能的結構組織單元教學,可以形成一定的序列,其主要優點是目的明確,重點清楚,循序漸進,以一篇帶多篇,便于同類型相互比較,讀寫易于結合,精講多讀。
經過這一階段的訓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第一,寫作的題材范圍廣泛了。
現在再看學生的作文覺得是一種“享受”。文章的題材多種多樣,有的論“驕” “躁”之害,有的議“人的服裝”,有的談“時間與生命”,有的寫“看畫與接受新鮮事物”,還有的寫“問和知識”“苦與甜”“推敲與改進”“少壯須努力”,等等。這些文章從事實出發,有敘有議,使人耳目一新。每次批閱作文之后,統計一下,內容達幾十種,重復的很少。
第二,寫作勇于聯系實際了。
翻開學生的每周練筆,使人不勝喜悅。這些青少年是有頭腦、善思考的,只是以前教師沒有很好地去引導他們。學生不滿意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對那些閃耀著思想光輝的事物備加贊揚,態度是鮮明的,積極的。比如他們寫“劇場見聞”,批評了看影劇聊閑天、吃瓜子的不文明行為。 “沙灘的四季”形象地反映了市政建設的嚴重問題。 “綠葉賦”則歌頌了城市清潔工人的高尚心靈。
在這里,我想特別提一下期末考試的情況,它較集中地顯示了學生這一階段語文學習的成果。
先談作文考試。出的題目是:“從X x X說起”或“由X X x所想到的”。62名學生參加考試,涉及的內容竟有58種,不少題材是很新穎的。如“從鋼筆說起”“由取奶排長隊所想到的”“從吃苦瓜想到的”“沖浪的啟示”“由野鴨、家鴨所想到的”“從母雞下蛋說起”“由狗能表演所想到的”,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學生在文章中針對社會現象談了自己的認識,并有一定的深度。如一名學生在《由警察騎車帶人所想到的》一文中,提到當前一些領導干部不以身作則的問題。還有一名學生在《由走路所想到的》一文中,批評了當前工作效率低的社會現象。她寫到:中國古代就有“夸父追日”的傳說,革命戰爭年代有“草上飛”的傳統。時代要求我們提高效率,爭速度,搶時間。還有篇作文題為《由驢子拉磨想到的》,它從驢子拉磨在眼睛上蒙一塊布,寫到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哪個朝代的皇帝都采取“愚民政策”,遮住百姓的眼睛。繼而聯想到“四人幫”對青年的毒害和蒙騙。文章的末尾寫到:“被蒙住眼睛的驢子,只好在磨房中磨面,而一匹駿馬若被遮住雙眼,也只能在磨房中轉圈。只有揭去眼睛上的黑布,沖出小小的磨房,才能發揮駿馬的作用。”
再看基礎知識試卷中的文章分析一題。我選擇了一篇課外的文章--秦牧的《象和螞蟻的童話》。要求學生從段落、寓意到重點語句和表達方式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這對于剛接觸雜文的初二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從考試結果看,比較令人滿意。沒有答不出來的,回答較準確的占80%以上。
經過這一單元教學,同學們初步做到了能獨立閱讀分析較淺近的雜文,并開始培養了注意觀察周圍生活的好習慣,作文選材面廣,立意較新,思想認識也有了一定的深度。較好地完成了由記敘文到議論文的過渡。這些都說明學生在讀和寫的能力上,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當然,這只是一種嘗試,很不成熟,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今后改進。
[談雜文的單元教學]相關文章:
1.單元教學計劃
2.數學單元教學計劃
3.熱單元教學計劃
6.美術單元教學計劃
7.跑步單元教學計劃
8.排球單元教學計劃
10.氣排球單元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