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潁上第一中學(236200) 王 磊
高考語文試題是中學語文教學的指揮棒,其規范性、權威性應該為社會所公認,它的載體--語言文字當是中學廣大師生學習的典范,理應做到無懈可擊。然而,仔細閱讀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我們卻遺憾的發現在語言文字方面有幾處不可忽視的失誤。
1、第1題A組“叱詫風云”的“詫”應為“咤”。沒有“叱詫風云”只有“叱咤風云”,“詫”讀ch,驚訝的意思;“咤”讀zh,與“叱”構成聯綿詞,意為“發怒吆喝”。
2、第2題給定四組答案,正確答案認定為D組,而D組的答案唯一可挑剔的是“天隨人愿”,不少人認為應作“天遂人愿”。但“天隨人愿”真的錯了嗎?查遍《辭源》、《《辭海》、《現代漢語辭海》、《中華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新華詞典》、《古今漢語詞典》、《漢語成語小詞典》、《中華成語詞典》等手頭能夠翻閱的36種12家出版社的漢語工具書,從未見“天遂人愿”,只有《學生實用新漢語詞典》(人民日報出版社)收錄了“天遂人愿”,但還有“天隨人愿”在它之前(見該書679頁)。我們完全可以肯定的說,“天隨人愿”比“天遂人愿”還要普及。當然,目前“天遂人愿” 在報紙雜志、尤其新聞標題上出現的頻率較大,已經為人接受。例如《天遂人愿,昨夜今晨觀獅子座流星雨 》(《新民晚報》2001年 11月19日)、《中國女曲擊敗韓國驚險進決賽 金昶佰:天遂人愿 》(2002年10月10日《錢江晚報》)、《棒球全明星賽--天遂人愿 忙壞雨傘》(2004年5月18 日《中國體育報》)、《射雕英雄傳》(央視版)故事梗概:“這一對兩情相悅的青年,經歷了三番五次的離合悲歡和七曲八折的坎坷磨難,才終于天遂人愿”,但這并不代表“天隨人愿”是錯誤的,筆者認為這二者完全是并存不悖的,理所當然屬于異形詞。
3、第3題題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著重號系筆者所加)恰當的一組是”表述不夠嚴密。所謂“最恰當的一組”,是說幾組都恰當,比較而言,有一組是最佳者。事實上,這一題除了B組恰當,其他的A、C、D 三組都不恰當。供第一句選擇的“畢竟”與“究竟”二者尚可同選,但供第二句選擇的“沿用”(繼續使用)與“采用 ”(認為合適而使用),從語境上看,這里沒有“繼續使用”的意思,只能選擇“采用”,舍此即錯,根本談不上“最”。
4、“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的文言選段“姑年老壽終,夫娣先懷嫌忌”一句“娣”,當系“女弟”之誤。查中華書局、江蘇古籍出版社等5種版本的《后漢書孟嘗傳》,均系“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娣”《辭海》列出3種義項:①對“姊而言”,韋昭:“女子同生,謂后生為娣,于男則言妹也 ”;②弟妻;③舊指同夫諸妾。其他工具書對“娣”釋義均與《辭海》大同;“女弟”,《辭海》釋:妹妹。“夫女弟”即丈夫的妹妹,對妻子來說,即小姑子。如果原文真的是“娣”而不是“女弟”,那么這“夫娣”只能是丈夫的弟弟的妻子,對妻子來說,即妯娌。而命題人設置的第14題給定A項正確答案說“上虞寡婦婆母壽終后,受小姑誣告冤屈而死”,既把“女弟”誤作“娣”,又將“娣”解成小姑子,純系張冠李戴。這是排版粗心還是其他原因,我們不好揣度。
另外這一題的A項題干“孟嘗品性正直。上虞寡婦婆母壽終后,受小姑誣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中的“小姑”宜稱“小姑子”。在現代漢語中“小姑”并不完全就是“小姑子”。查遍《現代漢語詞典》等現代漢語語用字、詞典,未見“小姑”出現在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小姑兒”及“小姑子”兩個詞條。對“小姑兒”的解釋為:“①小姑子②稱排行最末的姑姑 。”對“小姑子”的解釋為:“丈夫的妹妹。也叫小姑兒。”《辭海》雖然也收錄了“小姑”并解釋為丈夫的妹妹,但那是古代義。比較而言,這“丈夫的妹妹”義我們今天總是稱“小姑子”而不是“小姑”。這一題 是用現代漢語來陳述的,因此“小姑”一詞就很容易使人產生“稱排行最末的姑姑”義,怎如使用“小姑子”簡明?
再有,第14題 A項題干“上虞寡婦婆母壽終后 ”中的“婆母”說“婆婆”為宜。查《現代漢語詞典》、《辭海》、《學生詞典》等均未見“婆母”一詞,其實“婆母”在很多地方是小輩對年長婦女的稱呼,相當于“阿姨”。我們納悶的是,有現成的通俗易懂的“婆婆”一詞為什么不用?
5、第14題 B答案“孟嘗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貪鄙因而‘珠漸遷徙’,孟嘗‘革易前敝’,‘移風改政’,以致‘去珠復還,饑民蒙活’”(著重號系筆者加)。這里的“以致”為“以至”之誤。《現代漢語詞典》“以至”: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由于前半句話所說的動作、情況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結果。“以致”: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去珠復還,饑民蒙活”是孟嘗的政績,絕不是不好的結果 ,當用“以至”。其實也是這第14題 A答案中同樣用了“以致”(孟嘗品性正直。上虞寡婦婆母壽終后,受小姑誣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這個“以致”用得就恰當。像這樣的音同形近的詞語是高考命題專家經常拿來考學生的,我們自己千萬不可出錯。
另外,這一題的引文“珠漸遷徙”引得也不夠仔細。稍細心的考生只要把“珠漸遷徙”與命題者提供的原文“珠遂漸遷徙”一對照就很容易發現考題上少了個“遂”。尤其是這類讓考生判斷正誤的高考試題,如此疏忽實在不應該。
作者郵箱: ysyzwl@163.net
[2004年高考全國卷(安徽、河南、山東)語文試題中的幾處失誤(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0.小升初的語文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