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內容分析
《靜女》一詩,選自《詩經邶風》,這是東周時期產生于邶地的民歌。詩中以男子的口吻生動地描寫了青年男女在城郊約會的生活場景,表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純樸、美好的情感。詩經重章疊句的結構特點在這首詩中也有所體現。
二、學情分析
《靜女》一詩語言較為通俗,高一學生結合注釋,應該能理解字面意思,但一些較難字詞和句式,還是需要教師講解。另外,這首詩內容較為生活化,學生應該比較有興趣,學習時,可更多地將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但由于學生聯想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限制,對于含有深意之處,不能深入理解其意,此時,教師可多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三、教學目標:
1、掌握《詩經》基本文學常識及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及通假字;
2、能夠準確地表達了詩歌內容;
3、能夠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點并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準確地表達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能夠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點并分析。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還記得初中時學過詩經中的《關雎》嗎?(能背嗎?)《關雎》中主要描寫了男主人公對女子的愛慕,其實《詩經》中還有很多愛情詩。(多媒體展示: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出其東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靜女也是《詩經》中的愛情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內容?
(二)介紹《詩經》文學常識(多媒體展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載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又稱《詩三百》或《詩》,現存詩305篇。按內容音樂可分為風、雅、頌,按表現手法又分為賦、比、興,“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詩經六義”。
(三)朗讀正音
1、初讀詩,正字音(展示:姝、俟、踟躕、貽、洵、荑)
2、找通假,明讀音(展示:愛、見、說、女、歸、匪)
3、聽范讀,明節奏
4、再讀詩,感詩意
(四)分析詩歌
1、分析第一章
(1)點出重點字詞:姝、俟、城隅、踟躕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麗,在城上的角樓等我。(她)躲藏起來不出現,(急得我)抓撓頭發猶豫徘徊。
(3)本章描寫的是什么?(男女主人公約會的場景)
(4)想象姑娘此時的心理活動和動作
(也許她正悄悄向外窺視,看見小伙子焦急的樣子,正偷偷掩口而笑,正是看在眼里,樂在心中。)
2、分析第二章
(1)點出重點字詞:孌、貽、彤管、煒
(2 )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紅色管蕭。紅色管蕭顏色鮮亮,喜歡你的美妙。
(3)思考:“彤管有煒,說懌汝美”有沒有深層含義?
(男青年表面指喜歡彤管,實際上借此表達對姑娘的喜愛之情。)
(4)這一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見面時,戀人贈物的場景)
3、分析第三章
(1)洵:確實 歸:通“饋”,贈送
女:通“汝”,你
(2)(姑娘)從牧場回來贈送我茅草,(茅草)確實美麗又稀奇。(但我喜歡的)不是你的美,(而是因為你是)美人所贈送的。
(3)這一章又寫了什么內容?(戀人贈物,贊美戀人)
(五)人物形象分析
如何鑒賞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2、抓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請概括出詩中小伙子、靜女的形象特點,再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男子:憨厚、癡情的戀愛中男子形象
(憨厚 “搔首”“踟躕”
癡情 見面前焦急不安;
見面后興高采烈;
對禮物的重視)
靜女:天真活潑、溫婉深情、內外兼修的戀愛中女子形象。
(天真活潑 “愛而不見”
溫婉“信物傳情”、“贈茅”深情
內外兼修 “姝”“孌”)
(六)小結:
《靜女》一詩通過寫男、女青年約會的場景,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主題)
(七)作業:分析陳與義《尋詩兩絕句》詩中陳居士人物形象特點
(八)板書:
見面前:期望約會
靜女 見面時:戀人贈物 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見面后:贊美戀人
林蟠桃
[《靜女》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