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竹
(1)雖是暮春三月,天氣依然有些許清涼,可以用“淅瀝以蕭颯”來描述此時屋外的風雨之聲,雖為細雨,然“其觸于物也,縱縱錚錚”,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2)晚飯過后,我佇立于陽臺,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這個世界真是無處不充滿著哲學的光芒。在那嘈雜的雨聲里,遠處通往池塘的排水渠里的急湍,呼號奮發,如千軍萬馬廝殺,金鐵之聲不絕于耳,令人精神亢奮,而身前的紛紛雨絲卻又默然無聲,使人頓起柔膩之感。①
(3)我非常享受那清新的風夾著霏霏細雨灑在臉上的感覺,從小就喜歡,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憂愁感,我會在花季的年齡唱著《愛與哀愁》,那歌詞的第一句“走在風雨中”是那么切合我的天性。那雨溫柔潤澤的感覺不僅令我憂傷,也會讓我輕松,我深沉地拉動胸中的風箱。②頓時感覺到我的每個細胞都復活了,我的肺似乎也藍了,緊接著全身也都藍了,這是一種與天地融為一體的感覺,是御風而行的感覺,我忽然有了“來吾道夫先路”的豪情。
(4)夜幕徐徐降落,昏黃的路燈也亮起來了,雨細了些,在昏黃的路燈下,像一片朦朧的霧靄,但是很薄,很輕,像青紗,像女人的面冪。此時的天空已經變成紫羅蘭色,在東邊霓虹街燈的輝映下,色調由西向東逐漸偏暖,像是哪位國畫大師用側鋒在生宣上寫了幾筆,氤氳,彌漫而漸變,但是水痕依然清晰可見,書卷氣十足,可是這畢竟是純自然的造化杰作,無論哪位大師造化在手也不可能畫得這么自然,因為大師的作品畢竟是人為的,有太多的斧鑿痕跡,而造化是天然去雕飾的。
(5)在這夢幻一般的景色里,聽著耳旁那屋檐下雨滴擊打不銹鋼管的天籟,真是一種無上的享受,我真懷疑俞伯牙當年是因為鐘子期病亡之后,沒有知音才破琴絕弦的。有哪位真正的音樂家聽到如此沖虛的天籟,還敢狂妄自大呢?真正偉大的人,都是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我想牛頓當年否定自己的科學成就,轉而研究神學也是與此不無關系的。
(6)天固然是遠景,但又似乎是近景,因為它包容著我們,無處不在,仰頭即在眼前。在天底下,極目遠眺,遠處一片混沌,似乎蘊藏著無窮的黑暗,又似乎蘊藏著無窮的秘密,只有依稀可見的微弱光線稍稍給人以希望,那是夢的眼睛。
(7)中景,是郁郁蔥蔥的樹,還有幾棵依然光禿的不知名的大樹,猶如“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的佳麗,一旦得到君恩雨露,便盡情舒展,盡態極妍。
(8)離我最近的就要算是池塘了,此時,雖然已是春雨初歇,然而,那溝渠依然是瀑布依然,已然不像先前看得那么清晰,在右邊路燈的光輝映照下,那激流與水面撞擊一瞬間的飛花碎玉依然清新可見。只是池塘的水變得幽幽的,陰陰的,沉沉的,加上那棵高大禿樹的猙獰可怖的倒影,不免讓我以為這個池塘就是通往地獄的入口,只是在微風偶然吹皺一池春水的時候,才會稍稍閃爍著粼粼的光芒,由于光芒是反射昏黃路燈的光輝,所以那閃爍的光芒中略帶了點兒昏黃色彩,混沌的,疲憊的,悵惘的,猶如清晨上班路上所看到的一雙雙惺忪的眼睛,看得出來,這個世界已經疲憊很久了。
(2017年1月18日散文網,原文有刪改)
19、請簡析第二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參考答案】(1)內容上,使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聯想到對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
(2)結構上,此段起到了對下文作者哲學思考具體內容的統領作用。例如動與靜,明與暗,遠與近,榮與枯,生與死,悲與喜的辯證思考。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作用的理解能力。能力層級為C。
【解題思路】從題干中的“有什么作用”來分析,這屬于作用類的理解題。先弄清材料的內容,再看具有哪些一般性的作用,然后結合文章從內容、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
20. 請簡要概括作者描繪的夜景特點,并分析作者是如何來描寫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特點:自然清新,輕柔溫暖;朦朧混沌,疲憊悵惘。(2分)
(2)手法:作者在文中引用了《愛與哀愁》歌詞、《阿房宮賦》《秋聲賦》等古詩文,寫出了夜的深沉氤氳,使文章的文化感厚重;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和高山流水的典故,寫出了雨夜的清新自然,使語句優美生動,富有感染力。(2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表現手法的理解,能力層級為D。
【解題思路】本題干中的“簡要概括”表明這是一道形象概括歸納題。特點概括抓住關鍵詞“朦朧”“ 色調偏暖”“ 自然”“天然去雕飾”“ 混沌”“疲憊悵惘”。手法題,先確認手法,再分析如何運用和表達效果。比喻如“像一片朦朧的霧靄,但是很薄,很輕,像青紗,像女人的面冪”;典故如伯牙子期等。
21、閱讀文中畫線部分,完成下面題目。(4分)
(1)分析畫線①處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畫線②處的含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運用比喻、夸張、擬人和通感等修辭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夜雨的獨特感受,湍流涌動,令人精神亢奮;細雨無聲,使人頓起柔膩之感。
(2)“憂傷”是指天性憂愁,多愁善感,雨溫柔潤澤的感覺,令我憂傷。“輕松” 是指溫柔潤澤的細雨使我精神復活,御風而行,豪情頓生!皯n傷”與“輕松”看似矛盾,卻是作者內心真實的寫照;“胸中的風箱”,比喻內心的波瀾,“深沉地拉動”,是指作者面對“夜”“雨”有了深沉的哲學思考。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D。
【解題思路】第(1)句中的“默然無聲”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而“柔膩之感”則反映了作者的感受。理解第(2)句含意的關鍵是扣住“憂傷”與“輕松”兩個詞語,這兩個詞語從表面看是矛盾的,卻是作者內心真實的寫照,而“胸中的風箱”則比喻內心的起伏。
22. 作者在第2節說“這個世界真是無處不充滿著哲學的光芒”而在結尾又說“看得出來,這個世界已經疲憊很久了!闭埥Y合文本,聯系現實生活,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這個世界充滿了哲學的光芒,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①靈動與靜謐的結合,②悲苦與喜悅的交融,③偉大與謙卑的相顯,④科學與神學的互補,⑤遙遠與咫尺的交織,⑥黑暗與光明的相伴,⑦枯寂與繁華的轉換,⑧生存與死亡的對話等等。生活充滿了辯證的色彩,我們應正確的認識世界和積極地生活。(3分)
(2)文末最后一句表面是寫雨中的世界混沌得讓人疲憊,其實是寫這個社會中的人們功利性強,熙熙攘攘,失去了寧靜的氛圍,沒有了心靈的自由。從而告訴我們要有心靈的寧靜、精神的港灣,不要被物質所奴役。(3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要先理解這兩句話的表面意思,第2段寫觸物有聲,令人精神亢奮;默然無聲,使人頓起柔膩之感。表現動與靜的結合。第3段,天性憂愁,多愁善感。雨溫柔潤澤的感覺,令我憂傷,也會讓我輕松。精神復活,御風而行,豪情頓生。這是哲學中悲與喜的交融;第4、5段,寫出了人為與造化的對壘,偉大與謙卑的相顯,科學與神學的統一。第6段,揭示了混沌的黑暗與希望的夢,遙遠與鄰近的交織。第7段,“光禿禿”的枯寂,“盡態極妍”的繁華,這表現了枯寂與繁華的轉換。第8段,“飛花碎玉”的瀑流與“地獄入口”的池塘。這是生與死的對話。 “疲憊”指非常疲乏,“很久”則表明了時間長,聯系雨中的世界可知,此句表面上是指雨中的世界混沌得讓人疲憊;再結合當下現實社會,人們追求名利,失去了精神的寧靜,便不難推知,文章旨在號召讀者要擁有精神的世界,不被物欲所束縛。
[畫夜詩雨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7.《雨》閱讀答案
8.閱讀給力現代文答案
10.《風箏》現代文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