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一中 陳敬蓮
名師什么樣?名師的課堂什么樣? 我很好奇。
中等身材,膚色白凈。普通的綠格棉布襯衣,黑色長褲,黑框眼鏡。有著江南人的文靜、儒雅。這是特級教師肖培東給我的初次印象。
課堂上,肖老師的姿態更是瀟灑萬分:時而雙手交叉在胸前做等待狀;時而一手持話筒,一手插在褲兜似閑庭信步;時而附身傾耳在學生身邊;時而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專注聆聽學生發言……手上從不帶課本,人始終在學生中間移動;問題的探討一直在學生中熱烈展開;最精彩的發言人是學生,看得見的學生成長在發言中展現,受到啟迪的心靈在學生的聲、色中綻放。授課教師反而不那么出彩。課后想想,這靈動而活躍的課堂完全是在教師的“導演”下完成的,沒有教師的點燃,哪有學生的精彩?
聽課教師猶如在欣賞一場精彩的演出,時而為課堂上的小幽默開懷大笑;時而為教師的教學機智默嘆;時而為答不出問題的孩子而緊張;時而為某個孩子的精彩發言熱烈鼓掌;時而為教師的巧妙引導點頭稱贊;總之,聽眾完全沉入課堂,和學生一起忙碌、緊張、激動、興奮。
課堂上肖老師個人狀態是松弛的,瀟灑的。語言柔和而親切,沒有教師權威的問題解答,沒有教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范讀。但學生自有一種緊張,忙碌。教師的鼓勵,幫助和個別關注,讓每一位學生不敢有絲毫的放松和游離,熱情的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沉寂的潛能被激發。于是,學生從最初的拘謹到放松,從旁觀到參與,從被動到主動,從不得不回答問題到我要回答。猶如花蕾一般,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之下,一點點舒展,綻放。
賈平凹筆下黃黃的、瘦瘦的,長在角落里的小桃樹最終吐出一片一片略顯蒼白的花朵。我也在肖老師的帶領下進入了語文教學的美好境界,恍若身處兵荒馬亂的漁人因逐花而踏入了世外桃源。
肖老師的教學有什么特點呢?
錢夢龍老先生這樣評價:“他上的每一堂課,都是不摻雜質的真正的語文課。” “他教學中的每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幾乎都圍繞語言教育展開,并巧妙地把思想、情感、情趣的熏陶感染有機統一在一個生動活潑的語言教育過程之中,真正體現了所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在語文教學被各種貌似‘深刻’的‘理論’折騰得面目全非的當下,培東的教學看起來似乎是顯得‘淺了’,但正是這種淺,卻深入到了語文教學的精髓、真諦、本源。”
大師的課堂如此精彩,令人陶醉,我這樣的普通教師能學些什么呢?
先看開課。課前我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能在全國范圍內上公開課的教師,該有多么了不起呀!他的課堂一定是與眾不同的!當肖老師的第一個問題出來后,我樂了:我也經常這樣開課呀。
“這節課我們學習《一棵小桃樹》,你讀出了點什么?
這是一個多么普通的問題呀 !
接下來,肖老師引導同學們看目錄,明確本文屬于自讀課文,明確學習此類課文的方法--抓住閱讀提示和旁注。
“旁注中有三個問題,你能解決那個問題?”
這是老師在了解學情,確立課堂教學內容,也是落實課標要求:學生會的,教師不用講。
接下來肖老師用兩個問題帶領學生潛入文字中,細細咀嚼、品味字里行間潛藏著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這是一棵怎樣‘沒出息’的小桃樹?”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么一棵沒出息的小桃樹?”
朗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讀重點段,讀精彩的句子,讀表現力強的詞語。齊讀,個別讀,賽著讀,形式多樣。教師及時指導點評。采用換詞,加減標點符號,品析形容詞等方式揣摩字里行間的情感。
結課,“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桃樹?請用一個詞概括。”
在學生選出的“夢”“愛”“燈”的基礎上,肖老師說: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詞是‘蓄’和‘孕’。”
“請同學們讀本文的第一個旁注,好的散文是情感積累的結果。小桃樹‘孕’著作者的夢,載著奶奶的愛。”
這節課肖老師指導學生緊扣教材上的旁注,交給學生學習自讀課文的方法,教師負責激勵,幫助學生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學重難點則由學生思考突破。
這樣的教法是我們熟悉的,且能學習的。只要真正落實“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理念,我們就能循著大師的足跡進入語文教學的理想境地。
[尋找語文的桃林--評肖培東教《一棵小桃樹》 教學案例(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3.一棵小桃樹讀后感
7.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10.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