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縣仙都中學 范榮梅
【案例背景】
《從劣質作文到優質作文》這是2013年9月由我開設的普通高中拓展課程。關于論述文的結構是該課程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章,因為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有謀篇布局的思維。為了幫助大部分學生學會謀篇布局,我一直在做論述文結構方面資料的積累和整理。
前段時間,教研組長提前通知我說今天要參加縣里的關于論述文寫作的公開課比賽。我想我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把我的一些教學思考的成果和學生們分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幾種議論文結構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在考場上快速構思,寫出各方面都經得起推敲的議論文。論述類文章的結構一般有四種:并列式、總分式、對照式、層進式。其中層進式結構是考場必備也是最能提升學生的作文境界的一種結構模式。
【案例過程】
【片段一】:
課前我下發了一份《論述文因結構而精彩》的學案,讓學生提前閱讀2篇范文《學貴善問》和《守望現實,涓涓不壅》,并思考議論文層進式結構的常見思路這個問題。課上,學生很快能理出《學貴善問》的結構:
《學貴善問》結構
一、提出問題:在學習中,我們應該邊學邊問,多想多問;
二:分析問題:問有什么好處呢?(1)問能解惑;(2)問能知新;
三、解決問題:“問”是很重要,但怎樣才能問得好呢?(1)要先思后問,問后熟思;(2)要向別人討教,還存在一個態度問題。要“問”的好首先要謙虛,尊重別人,要看時間、場合,盡量不要影響別人的休息和工作,態度要誠懇。
這篇文章是典型的層進式的結構,學生很容易把握出《學貴善問》的結構。但是《守望現實,涓涓不壅》難度較大。這是2016年高考浙江卷的一篇滿分作文。學生初讀一遍后感覺有點難。這時候我鼓勵學生再多讀一遍。這時候有一個男生舉手回答出這篇文章的思路。
《守望現實,涓涓不壅》結構
一、提出問題:針對現實,作者提出觀點“且慢虛擬成現實!守望現實,一切方可涓涓不壅。”
二、分析問題:(1)不可否認,虛擬現實技術的到來必將帶來諸多便利,對社會生活產生深刻影響。(2)然而,我們有必要過早地擁抱虛擬現實營造的新世界嗎?答案是否定的。虛擬現實技術需要我們更冷靜地思考。(3)虛擬,只是一種仿真的手段。不難想象,讓虛擬與現實深入地結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這種存在性焦慮。(4)虛擬現實解決不了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問題。
三、解決問題:(1)守望現實,就是守望我們的精神之根,守望我們本來的面目。(2)守望現實,人類文明的長河方能涓涓不壅。
這是溫州外國語學校的一位考生的考場作文。結構上,從釋概念入題,通過轉折詞“然而”擺出社會現象,進而提出觀點進行層層闡述。論證時先評述虛擬現實技術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再評述虛擬世界留給我們的思考。在充分論證的過程中,文章突出的是“在虛擬技術到來的今天,守望現實才是立足點,才是守望精神之根”這樣一種思考。整篇文章的論證立足于虛擬與現實的關系這個點上,說理很透徹。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論證沒有停留在一般的說理議論上,而是將“事”“理”提升到哲學關系的層面來闡述,呈現出了深度與高度。文中的引用推進了論證的深入,也體現了作者豐富的閱讀積累。
【片段二】:
閱讀兩篇文章后完成學案,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師生共同歸納出層進式結構的概念:層進式論證結構是嚴格按照問題和理論的邏輯層次,或從現象到本質,或從原因到結果,或從特殊到一般,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縱向開展論述的一種結構方式。層進式結構俗稱“剝筍法”,一層一層“剝殼”,最后顯出問題本質。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對學生進行層進式的思維訓練。請學生用層進式結構為《有志者為何事不成?》列作文提綱。顯然,這篇文章的中心是分析“有志者為何事不成”,學生都能準確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
但是文章分析問題的部分,學生列舉的觀點各種各樣,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順序都顯得很雜亂。有的把主觀原因放在第一位,把客觀原因放在第二位。這顯然是違背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的哲學觀點:內因是起決定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通過溫習學生在政治課上學過的哲學原理,讓學生自己明白怎樣對“分析問題”部分進行原因的排序。學生收獲很多。經指導后,有一個男生表現特別優秀。他的提綱中較多地運用了直言推理。文章提出一個現實問題:一個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國的托爾斯泰,最后沒有成功。原因何在?作者先確立了幾條“有志者”真正能夠獲得成功的“基本原則”:一是要符合客觀的需要,二是要注意自己的主觀條件、量力而行,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大前提”)。那些青年朋友有志之所以不能成功,看來都違背了這些“基本原則”。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第一條“原則”時,其實是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大前提”,又構成了一個直言推理,表達形式也比較活潑。
【案例反思】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1、賞識教育永遠比批評教育有用。這堂課的學案第二篇滿分作文的結構是很難發現的,尤其是對于一個普通高中普通班的學生。在學生畏難情緒很嚴重的時候,我鼓勵學生再耐心讀幾遍,對學生的優秀表現給予及時的表揚。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應該學會去挖掘學生的無限潛能。賞識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手段。教師要能從各方面去認識到學生的才能并加以重視和培養,讓每個學生的優點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一種教育手段。賞識教育是依據人渴望得到賞識的本質要求,對學生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為了順應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這一要求,從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我在教學中都有意識地夸獎學生身上的優點,激勵他們去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寫作的樂趣。
2、論述文寫作教學要經常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這堂課中《為何有志者事不成?》學生的提綱中,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把內因排列在前,外因排在后,這顯然是不符合層進式結構的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因到內因的思維特點的。在教學實際中,我及時地糾正了學生的這種不科學的思維方法,并提出科學的建議,順便又把一些高中生必備的哲學原理復習了。
筆者認為,可以在議論文寫作課堂上進行專題訓練,以此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創作。如訓練學生多層次地分析問題。分析問題的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過去與未來、正面與反面等。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思維單一平面化,把思維引向深入。訓練學生辯證分析,鼓勵學生全面地看問題,盡量規避認知的片面性和絕對化。我們在作文訓練中要引入一些與時代聯系緊密的題目,并通過一些重要的提示加以引導,收效會更加顯著。配合議論文寫作教學,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思辨活動,如演講、辯論等語文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思辨和創作能力,這樣,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相互促進,能更有效地達成議論文寫作思維訓練的目標。
3、因果分析論證法在設置論述文分論點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果分析法即圍繞觀點,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并據此推求形成的原因,即結合事例,問個“為什么”,從而挖掘觀點形成的原因。事出必有其因。我們可以依據事物發展變化的因果關系,由事物發展變化的結果,推導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從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規律,使事例有力地證明觀點。當事例帶有結論性時,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當事例帶有緣由性時,就分析其結果,即由因求果。
程時學
[《論述文因結構而精彩》作文指導教學案例(高三)]相關文章:
4.高三學習計劃指導
5.林徽因經典散文
6.林徽因的經典散文
10.作文課指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