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鞏鎮初級中學 梁琳琳
教學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文中的母親形象,從文章所寫的具體事件中概括出母親的品性、特點。
2.了解胡適及其母親身上代表的文化意義。
重點難點:
1.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文縐縐( ) 穈先生( ) 庶祖母( ) 女紅( )綽號( )摹畫( ) 抽屜( ) 眼翳病( )
2.下列句子無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無論在什么地方,我總是文縐縐的。
B.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熱,覺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時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寬怒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 )
(2)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
4、介紹作者情況及時代背景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適之。筆名有天風、藏暉、鐵兒等。安徽績溪人。幼年在私塾學習,14歲到上海求學,1910年赴美留學,1917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國民黨政府駐美國大使等職務。其代表作有《文學改良芻議》、詩集《嘗試集》、《胡適文存》等。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是舊社會傳統的“母親形象”。她23歲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盡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許多親人相繼死去。為了她唯一的兒子胡適,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掙扎著熬過了23年。她寧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適讀書,她處處為兒子設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資的開明的母親。1918年11月,她歷盡寡居的艱辛,離開了人世。
預習課文整體感知
1、①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表現了母親什么樣的性格?
②母親在我人生中充當什么角色?
2、閱讀課文.用一句話總結全文的內容。
3、本文表現了母親什么品性?
4、課文表達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情感?試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
5、課文標題為“我的母親”,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而其他內容似與“母親”無關,這是為什么?
6、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么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7、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
精讀品析
朗讀下面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
(1)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2)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3)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當堂反饋
四、閱讀課文5-7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1.“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母親為什么這樣教訓兒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學習方面,母親又是怎樣訓導我的?
3、體會下列語句所包含的感情。
(1)“每天天剛亮時,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
(2)“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
質疑
讀了課文后,你還有什么疑問?請寫出來。
梁琳琳
[《我的母親》導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