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 房福建
師:“套板反應”都有哪些具體表現啊?我想先請大家來填個空。(PPT投影)
從前做詩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觸機》《幼學瓊林》之類的書籍,要找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靈。美人都是“ ”“王嬙西施”,才子都是“ ”;談風景必是“____”,敘離情不離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 ”,到現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叫“ ”“ ”。
生:美人多是“柳腰桃面”,才子當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風景常常是“春花秋月”。
生:我知道一般刊印書籍叫“付梓”或“殺青”,我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我們民族使用的竹簡和雕版刻書。
師:好。誰來挑戰下后面的幾個?想想在歷史上以經商聞名的有誰啊?
生:我知道范蠡,自稱“陶朱公”,好像被人供為“財神”。(有人笑,小聲說“財迷”。)我想填“陶朱風采”。
生:好像老師講過子貢做生意也很擅長,且有“端木遺風”之譽。(掌聲)
師:如果每個人寫作都陷入“套板反應”的俗套,千人一面,人云亦云,還能有什么美感?所以朱光潛先生說:“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就根本與文藝無緣。”
(這時一生高高舉手)
生:老師,我不贊同朱光潛先生的說法。“套板反應”固然俗套,但我覺得我們也離不開,要不古人還要《文料觸機》《幼學瓊林》干什么,付梓、殺青就很有文化味道,說美人是王嬙西施可以帶給人們無窮的聯想,這不也是我們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嗎?
師:你說得太精彩了。(其實我當時大腦一片空白,一下子打亂了原有的教學計劃。我的直覺是回到問題的原點。)但是你忽略了朱光潛先生說話的語境和概念的內涵。(于是PPT又返回到“套板反應”。)大家再來看看這幾句話。
(PPT投影)一件事物發生時立即使你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你也就安于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并且自鳴得意,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們所說的“套板反應”。
生:我也覺得朱光潛先生沒有完全反對套語,他是說若是“安于”套語,“毫不斟酌地使用”就不行了。
師:對,這就是朱光潛先生語言嚴謹之處,我們不能斷章取義。你學會了咬文嚼字,學為所用,不錯嘛。
(同學笑)
師:還有兩個連詞用的非常巧妙。
生:“而”字應該傳遞這樣的信息,看到一件事物時立即使你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如果你再三斟酌,做出比較辨別,甚或有所創新,就是推陳出新了,“而”之后表達了一種誤區。
師:這是變“套板”為“跳板”啊,在一定程度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也驗證了熟悉了詩歌譴詞造句等文字運用技巧的“套板”后,你“也會吟”,但要成為詩中高手,非得要深入生活、體驗情感、揣摩意境,跳出“套板”不可。
生:我覺得朱光潛先生更在于說一種心理,比如“立即使你”、“安于”、“自鳴得意”。這說明你已經有了習慣性思維,自己卻不覺得是“濫調”,“并且”得意,這就顯得荒謬可笑了。
師:那大家再想一想,朱光潛先生寫“套板反應”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批評時弊吧。
師:不全是。
生:我覺得應該是這一個段落開頭的一句話:“聯想意義也最易誤用而生流弊。”這是這部分的中心句,“套板反應”就是朱光潛先生用專業術語下的一個定義,進行的例證。
師:太好了。你又回到了論說類文章的寫作方法上來看問題,有分論點就有與此相關的例證,有實例就有分析,有古人運用就有今人對應,這怎么感覺一滑就又滑到“套板反應”里去了呢?
(生大笑。)
師:我們常說文無定法,但不是無法,是不拘泥于方法而又不違背于方法。或者說,做詩文是有一定的“套板”的,但需要化“套板”為“跳板”,推陳出新。
師:最后老師和毛主席《七律長征》,賦詞一首,送與大家。
七律套板
學子莫懼文學灘,吟詩作文亦勝閑。鳳頭豹尾加豬肚,章法句式有定論。
東坡笑烹小團月,韓賈推敲一時談。掙脫套板一身輕,從容擲筆展笑顏。
[化套板為跳板--《咬文嚼字》精彩課堂實錄片斷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相關文章:
6.咬文嚼字教案
10.必修五數學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