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7-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課題:《 論語》十則

教學對象: 高中二年級的學生

課時: 三課時

授課教師:楊育馨

一、教材分析

《<論語>十則》是高中選修教材《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第二單元儒道互補的第一課,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論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標識,它的影響涉及文學、哲學、政治、思想、倫理學、美學、音樂、教育學等多種學科。孔子創造性地提出了“仁”,以仁釋禮。“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孔子政治思想、倫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和前提。孔子講“愛人”以實現“仁”,以“忠恕”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實現“仁”。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還提出了“孝悌”和“忠恕”兩個輔助原則--以“溫和”的方式治理動亂的社會。孔子還從“仁”出發,提出了許多道德修養理論,如“克己復禮”。他還把“仁”推演為恭、寬、信、敏、惠等具體道德要求,以及中庸之道。從“仁”出發,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禮”,體現在從家庭出發的尊卑長幼、貴賤親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皇權宗法統治秩序上,體現在孝、悌、忠、信的禮教上,這符合封建統治階級鞏固其統治的要求。

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論語》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產生過重大影響,對世界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末,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相約法國巴黎,聯名倡議“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回到2 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3、能熟練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2、通過分類整理培養學生對文章內容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3、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運用于實踐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讓其成為反省自己的鏡子。

2、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內涵,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作為高二的學生,在學了五冊必修教材之后,對文言文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根據他們平時的表現,憑他們的能力是可以理解論語十則的字面意思的,只是要把握這論語十則的深刻含義,還需進一步探究。

四、教學方法

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讓其成為反省自己的鏡子。

2.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內涵,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2、通過分類整理培養學生對文章內容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3、結合合作探究,質疑解疑,對論語進行深入把握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1. 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2. 積累重點字詞,疏通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宋臣趙普曾經告訴宋太宗(趙匡義)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 學生說說《論語》對于當今社會的意義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展示學習目標:

1、理解各則語錄;

2、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學習重點:讀懂《論語》十則,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態度等;

學習難點:讀懂《論語》十則,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態度等,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學生朗讀目標重難點 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向

三、《論語》的價值地位影響

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學生朗讀 強化論語的地位

四、孔子簡介: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是一個志在報國又無人重用的閑人,又是一個周游列國、苦尋門路的忙人,更是一個到處碰壁、從不回頭的強人。

孔子是一位曠世奇才,雖然一生顛沛游離,命運坎坷,但他所創建的儒家思想,成為后世儒家學派的經典;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揚“仁”的學說,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以實現“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為最高境界。所宣揚的“忠孝禮儀”的儒家思想,在漫長的封建王朝中起著主導地位,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被歷代封建統治者推崇為“圣人”。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論語十則》,回憶《論語》,回憶孔子。學生做好課堂筆記 回憶所學知識,強化記憶

五、《論語》簡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處世方法。 做筆記 積累文化常識

六、熟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的預習案   

二、 結合注釋學習前五則,談談你對前五則的理解和感悟:

1、理解第一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君子不求吃得飽,不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說話謹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為),(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啊。”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這一則體現出了孔子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過多地追求物質享受,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 

【感悟】“物質的追求可讓你富足一時,精神的追求卻讓你充實一生。” 

2、理解第二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我十五歲開始專心求學,三十歲時能自立于世,四十歲時遇到事情沒有疑惑,五十歲時知道了天命,六十歲時聽別人的意見能夠包容,七十歲時一切隨心所欲,而不超出規矩。”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這一則寫出了孔子的早立志與好學。孔子十五歲立下了學習的志向,并且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想,然后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有所成。正是通過刻苦的學習,孔子才掌握了淵博的知識,成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終身學習,便成天才”。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3、理解第三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由(即子路)!我教誨你的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啊!”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實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實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可當代社會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實事求是才是學習的正確態度。”  

4、理解第四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 顏淵、子路立侍(在孔子旁)。先生說:“何不各自說說你們的志向?”子路說:“愿意把我的車馬和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覺得可惜。”顏淵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您的志向!”先生說:“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關懷。”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本章寫的是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以言“志”為題,討論怎樣做人和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為具體內容簡短的一段對話。提出對處理“老、中、輕”三代人的人際關系的原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從中可見孔子的博愛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新時期,尊老敬老、真誠守信、關心青少年成長,已成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5、理解第五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知道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以之為樂。”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樂學精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陶淵明也曾“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喜歡讀書便會甘之如飴;不喜歡讀書,便味同嚼蠟。孔子正是因為樂讀書,才會一生勤學不倦。 

【感悟】“把學習當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愛書,書也會愛你。” 

四、朗讀前五則 學生分析理解,交流對每一則的感悟 培養自學能力,提高鑒賞水平,加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鞏固表達能力

第三課時:

一、結合注釋學習后五則,談談你對后五則的理解和感悟:

1、理解第六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智者喜歡水,仁者喜歡山;智者活躍,仁者沉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這則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擬對仁者和智者作一個比較。他認為智者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仁者仁慈寬容而不容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樂山樂水”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許它更體現了一種人生價值觀或者是生活態度。智者樂水,因為他們如水通過自身的流動滋潤萬物,且海納百川;仁者樂山,因為他們如山,山雖不語卻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納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載萬物。”

2、理解第七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安貧樂道”。《論語》里還有這么一則:“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他極力贊揚顏回的安貧樂道,說他是真正的賢者。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孔子認為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沒有關系,但同內心有關。而且孔子也認為不符合道德的榮華富貴他是不會接受的。

【感悟】“自由的心靈不能被物質所困。” 

3、理解第八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 君子心胸開朗而寬廣,小人總是憂愁、哀傷。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坦蕩胸懷。他認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天知命,坦蕩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胸懷四海才能心寬天下”。

4、理解第九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 顏淵問什么是“仁”。先生說:“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復歸到禮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復歸到禮,天下就稱許為“仁”了。達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難道是由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它的具體要點。”先生說:“不合乎禮不要看,不合乎禮不要聽,不合乎禮不要說,不合乎禮不要動。”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愿意實踐這幾句話。”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學的基礎,也是孔子倫理教育思想的根本。在這里,孔子以禮來規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在的主體,禮是外在的功用,二者緊密結合。

【感悟】“謹于言,慎于行。”

5、理解第十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孔子說:“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少年時,血氣還沒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要戒除的是爭斗;等到老了的時候,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貪欲。”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清心寡欲。沉迷美色、爭強好斗、貪得無厭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誘惑,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強,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澤,無法掙脫,愈陷愈深而無法自拔。 

【感悟】欲望是個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請停住你的腳步! 

二、教師總結:

孔子的道德精神:

好學樂學,安貧樂道,博愛仁慈,坦蕩胸懷等。

孔子把這所有的道德規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在這個體系里有一個核心:那就是“仁”。

三、拓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賞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宏圖。

幑自厚而薄責于人。

--《論語衛靈公》

賞讀:嚴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

徦旰,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論語子罕》

賞讀:天寒地凍,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艱苦的環境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和品格。艱苦的環境才能真正地考驗人。 學生齊讀全文整體把握文意              培養自學能力,提高鑒賞水平,加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鞏固表達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論語》總共十則,每一則計分十分。每一則學生能正確翻譯占5分,能談談自己的感悟占5分。由小組對每個組員進行評價。

八、 板書設計

《論語﹒里仁》: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為政》:

九、教學反思

可以從如下角度進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請簡單描述這節課的教學或學習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間;這節課中你最滿意的地方或者讓您最興奮的地方?

3.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達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嗎?你滿意嗎?這節課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為什么?或者讓你覺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課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發生嗎?你是如何解決的?

5.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 

6.從學生的作業、課后談話等途徑你覺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

7.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楊育馨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論語十則》的文言現象

2.論語十則優秀教案

3.論語十則教學課件

4.論語十則譯文及注釋

5.論語十則的閱讀理解

6.論語十則注釋翻譯

7.論語十則的讀后感

8.論語十則的閱讀練習題

9.初中語文論語十則教學課件

10.高二論語選讀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