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東
我真沒想到,這個“亮”字他會寫錯。
男孩搔搔腦袋,窘得慌,粉筆在黑板上涂了擦,擦了涂,“亮”字還是沒寫對,下面的“幾”字底他少了一橫,寫成了“兒”,這個“亮”字自然就暗淡了。頑皮的你呀,外面的陽光很明亮,你的眼睛很清亮,我們的世界很鮮亮,你怎么就只顧記得自己還是個孩兒呢?沒幾天就要中考了,我心里多少有點嘀咕,有點心疼。
那一把把亮亮的日子都丟到哪去了呢?
桐鄉十中,我給初三孩子講作文課。
我沒有刻意去準備,到了現場臨時問了問班級的語文老師最近寫的作文題,就開始沿著他們的“亮”去尋找教學靈感。《亮》的作文,寧波市2016年的中考題,去年六月有幾個孩子寫《亮》寫得亮極了,我至今還能背誦出其中的好句。有寫鄉村的夜的,“淡淡的光,濃濃的情,亮了鄉村的夜”;有寫奶奶端午時煮的百草水的,“黑亮的百草水,發著幽遠的清香,將我又帶回了那個發亮的童年”;有寫那锃锃發亮的硬幣,想著那些和曾祖母一起度過的光燦燦的歲月的……最讓我感動的是,芷茹寫的奶奶的銀簪子,那一句“銀簪子亮著,我的童年也亮著”讓我怎么讀都是懷念都是憂傷。那么,眼前的孩子,他們會寫出怎么樣的《亮》呢?
我一邊想,一邊調整著自己的教學思路。
“亮”字終于寫對了,陽光也很應景地在門外徘徊。“你看,這不就寫對了?好,接下來,你給我們做一下記錄員,把同學們的發言整理后寫在黑板上。謝謝。”男孩子的眼里閃過一絲驚訝,然后,他乖乖地轉身面對黑板,手里的粉筆不知不覺舉高了一點。
“同學們,你們都說說你們先前的《亮》都寫了什么內容?”
鄉鎮中學的孩子,還是少見大場面,眼光只要一接觸我,就立刻縮回去。
我倒是不急,慢慢地和他們交流,就像陽光圍著低頭的莊稼轉,但有縫隙,就會瞬時擠進去。
“有一個朋友幫助了我,我的心靈明亮了。”還行,能在精神意義上尋找“亮”,雖然老套了一點,但也是好的。
“友情點亮了我的心。”“親情照亮了我的心。”“朋友幫助了我,照亮了我。”“某人的父母點亮了他,他慢慢地變好了。”
……
男孩站在黑板前,一筆一畫地認真地寫著,我盡量不使用難寫的筆畫多的字,我真希望他能記得今天的“亮”相。
“那么同學們,你們看看,這些同學的作文都有什么共同點?他們寫作有什么規律?”
報告廳里,安靜了許多,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其實,學會比較,學會找規律,是學習的極好途徑。古人曾說,不會讀書,書是平的,會讀書,字句都浮起來了。人要有思想,思想得自己去找,自己思索出來。會思考善找規律的人,讀書寫作,都會找到自己需要的亮點的。
“老師,我覺得他們寫的都是精神意義上的亮。”很好,這是夸獎,還是批評呢,你得想想。
“我覺得他們寫的都是很空很大套的東西。”真好,寫作文,要學會化寬為窄,化大為小,要在生活的細微處找尋寫作的靈感。
“寫的內容感覺都差不多,沒什么新意,很難打高分的。”厲害了,能說出頭頭道道了。
世界那么大,我們的“亮”為什么就那么狹窄那么單一呢?同學們,我們的“亮”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們還能找到其他生動新穎有情感的“亮”嗎?想起鮑爾吉原野的那本書《那個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就很想把這個問句送給他們。你隨便翻翻他的文章,就會拎出一串串亮亮的東西,比如依偎在姑娘裙邊的青草,躺在地上的幾束枯萎的花,挺著白色胸脯的燕子,像廚娘一樣低頭沉思的向日葵,倒映整個天空的水碗,他鄉的月色,還有沼澤里的歌聲和白樺樹上的詩篇……臺灣作家張大春在文中說:“好文章是從對于天地人事的體會中來;而體會,恰像是一個逛市集的人打從自己口袋里掏出來買東西的錢。如何累積逛市集的資本,可能要遠比巴望著他人的口袋實在。”那么,同學們,你們在世界面前,怎么就會顯得如此促狹如此干癟呢?那個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
重新審視我們的世界,這,不只是為了分數。
“來,拉開窗簾,我們一起來找世界的亮。”坐在窗邊的老師,很激動地幫我拉開綠色簾,窗外,藍天,陽光,田野,靜默的房屋……
“老師,瓦片是亮的,我家老屋上的瓦片是亮的。”
鄉村的瓦,我想起做過的高考閱讀文章《鄉村的瓦》,“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無限回憶鋪在了瓦上。“太陽照上了瓦片,瓦片就亮了,它和我們的童年,和我們的鄉村緊緊相連。可是現在--”我說著說著,停了下來,我要等待潮水般上漲的亮來。
“現在的房子都是高樓大廈了,瓦片不見了。”女孩輕輕地說著,眼睛不時瞄向窗外,那些安靜的房子,沒有瓦片。高樓遮住了遠方的田野,小鳥的黑影子只在瞬間飛逝。“在瓦的記憶里,所有的飛鳥都是浪子與過客,都是浮云與蒼狗。”不能留住瓦片的生活是殘缺的,瓦的紋絡里要裝有我們的靈魂。這個世界,多少亮,從我們的眼角低落,滑到幽深的泥土中,再也尋覓不到生命里的籍貫。這樣一想,我的眼前都是溪水一樣潺潺流淌的田間小路,都是野草叢生筋骨荒蕪的土地,都是被露水打濕了的清脆響亮的蟲鳴,都是凋敝冷清卻又永遠溫暖的鄉村……
男孩順勢把“瓦片(農村生活)”寫在了黑板上。
“水珠是亮的,哦,汗珠也是亮的。”一個男孩子站了起來。
“你會想到誰的汗珠呢?”
“爸爸的,媽媽的,爺爺的……”
爺爺的汗珠?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想起了六六的爺爺。他,在多數的日子里,是站在菜園里的,是騎在三輪車上的,汗珠順著臉頰緩緩滾落,陽光下,更加亮,刺疼著我的心。你們的爺爺,一定也在那片土地上彎腰或扶身,地上,綠色閃耀著亮色,他的脊背上,汗珠晶瑩。愛他,就寫寫他吧,那些汗珠,要永遠濺起在你的心田。
“小孩的眼睛是亮的,我們要讓童心回歸。”
“老師的粉筆灰是亮的,感謝我們的老師。”
“爺爺種地的鋤頭是亮的,陽光下。”
“秋天的果實,秋天的葉子,都是亮的。”
最喜歡“鳥叫聲是亮的”這一說,他們已經從從聲音里發現亮了,這是多么讓我激動的一“亮”!
“名字是亮的!”“玻璃彈珠!”“稻香!”
……
男孩寫得更歡了,他依然有錯字,但已經不重要了,思想會閃光的時候,每一個失誤都會得到照耀。
“你看,我們不僅可以寫友情親情,更可以結合具體而微的去寫更多內心的感受。寫寫我們漸行漸遠的鄉村,寫寫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寫寫童年的心,寫寫被大人丟棄的風箏,寫寫環境,寫寫教育,寫寫成長,寫寫我們的渴望,我們的自責……亮內容,還要亮主題。”
世界這么大,用這么多色彩和形狀,用這么些生動和安靜來陪伴我們,我們應該用它們來豐富我們的靈魂。鮑爾吉原野寫喀納斯的云是會唱歌的,他說:“在喀納斯,萬物不會唱歌將受到大自然的嘲笑。”那么,有靈性之說的我們,如果不會唱歌,不會聽懂萬物的唱歌,又會是多么的可悲!鮑鵬山說:“一個社會在僵死的過程中,一些最敏銳的感官,總是最先死亡。”想想人也是如此。一個人混跡于俗世紅塵,不能審讀世間的美,黯淡至熄滅最早的,必然是他原來的最敏銳的感官。成人世界的消失,是不能那么早移至孩童世界的,我眼前的他們,必須保留對萬物歌唱的感應和回饋。亮起來,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靈。
這個世界,都為你亮著--桐鄉十中教學記
“它們(黑板上的內容)離我們遠嗎?”我有點激動了,聲音高了些。
“很近!”羞愧的聲音在回答。
它們就是我們的生命呀!我們怎么就會讓它們黯淡了呢?
那一刻的沉默,是對窗外所有有形無形的亮的懺悔。這個世界,其實都在為你亮著。愛自己,就要愛世界。“作文,若不是與一個人表達自我的熱情相始終,那么,它在本質上根本是造作虛假的。”張大春這樣告訴我們。
此時,窗外的陽光絕無羞澀,世界的心靈開始綻放。
“同學們,找到了新穎有感情的‘亮’,還不夠,要寫好它,我們還要--”
“細致描寫。”有學生喊著。
不知道是誰的聲音在燦爛,但我知道,那個聲音是帶著微笑的。
亮內容,亮主題,我們還要亮描寫!
那個男孩不知什么時候停止了書寫,歪歪斜斜的字,很是認真。瞧去,像是一畝春光下很具儀式感的田畦,綠色的莊稼,在風中排列得有序,都亮著,亮著……
|
|||
『點此察看與本文相關的其它文章』『』『』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師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