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能力目標
1、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
3、根據想像擴寫課文。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好”字在中國文字中以女子為好,我們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女性,在中國文學作品中,也曾給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印象。回首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史,出現了許多巾幗英雄,如西漢王昭君戎裝躍馬抱琵琶出塞和親,唐代文成公主進藏,秋瑾投身革命為國捐軀等等。當然還有花木蘭, 一提起花木蘭這個人物,我們心中都有既親切又遙遠的感覺。因為對于木蘭,我們中國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畢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又實在太遙遠了一些。我們還是先來觀看一段木蘭的影片。
二、背景解題
1、《木蘭詩》
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北朝的一首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出詩可能產生在后魏,這首詩形成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經后代文人的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樂府“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交相輝映。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
2、《樂府詩集》
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勁、熱烈、質樸。
3、關于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 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三、初讀課文,掃清字詞
機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韉ān jiān 轡頭Pèi
燕山yān 胡騎jì 戎機róng 朔氣Shuò
金柝tuò 紅妝zhuāng 著我舊時裳Zhuó 傍地走bàng
四、整體感悟,概括文章大意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五、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串譯文章。
唧唧唧唧,木蘭對著門在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
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蘭回答道)木蘭沒有思念什么,也沒有回想什么。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馬鞍下的墊子,南市買駕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北市買駕牲口的鞭子。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怕萬里征程的遙遠,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不愿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木蘭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里)打開東邊的閣樓門,坐坐西邊內房的坐榻,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地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瞇著。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六、重點字詞
1、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 “帖”通“貼”
出門看火伴: “火”通“伙”
2、古今異義字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古意是只(副詞)
今意是但是,可是(轉折連詞)
出郭相扶將郭:古意是外城
今意是僅用作姓氏
雙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
今意是行走
3、一詞多義
市:東市買駿馬集市(名詞)
愿為市鞍馬買(動詞)
4、數詞運用
軍書十二卷
壯士十年歸
策勛十二轉
同行十二年
這些數詞均不表示具體數目,即表示虛數,言其多。
六、作業布置
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梳理詩歌展現的木蘭的傳奇經歷,請用四字短語來概括。
第一部分(1--3.)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4)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6)還朝辭官,親人團聚。
第四部分(6)比喻作答,贊美木蘭。
本文敘述了木蘭女拌男裝,代父從軍、萬里轉戰、凱旋而歸、不貪功名、解甲歸鄉、全家歡聚的故事,洋溢著極其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木蘭在非常時期女拌男裝,秘密代父從軍,并發揮她那潛在的智謀與才華,著實讓人驚嘆。所以故事具有傳奇美。
三、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①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②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④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⑤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2、概括木蘭的形象
①她很孝順。當自己的老父親被征,就要上戰場的時候,木蘭挺身而出,代父出征。歷來女子只能坐在閨房里面繡花,可是木蘭卻憐憫自己的老父,不顧傳統的約束,喬裝打扮,奔赴前線。這些都說明了木蘭做到了忠孝兩全。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忠孝不能兩全,可是木蘭一個柔弱女子卻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②木蘭聰明機智。試想,一個女子要去沙場廝殺,又要不被同行的戰友發現,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難題,然而,木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榮立戰功,驕傲地凱旋了!
③木蘭功成身退,視功名為糞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勞。“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多么淳樸的女孩,她一點也不看重做官,她掛念的是多年未見的親人。詩歌至此寫活了一個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④木蘭美麗非凡。在木蘭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沒有泯滅。她并不是潑婦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漢的形象,她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女孩子。木蘭一回家,就馬上迫不及待地“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看,好一個俊俏的女孩子。
3、詳略分析:
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從軍緣由――詳寫
出征前準備――詳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詳寫
家人迎接――詳寫
木蘭改裝――詳寫
把“木蘭是女郎”作為構思的核心,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四、領悟詩歌的語言美。
1、排比: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結構相同,由4個句子排列在一起,構成排比句,用來渲染歸來的喜悅,強調回家的興奮。)
爺娘聞、、、、、、,阿姊聞、、、、、、,小弟聞、、、、、、(三個句子排列在一起,構成排比句,表現親人相聚時的熱烈氣氛。)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卻渲染了戰爭氣氛和離家出征前準備工作的緊張。)
2、對偶:
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地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上下兩句結構相同,字數相等,上下句詞性也一致,“對鏡”與“當窗”“帖”與“理”,“花黃”與“云鬢”對稱,寫出木蘭恢復女裝的歡樂情緒。)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比喻: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從側面贊揚了木蘭的機智、聰明。)
4、反問: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問,巧妙地解答了木蘭女拌男裝的奧秘,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無窮。)
5、頂真:
亦稱頂針、聯珠、蟬聯,是一種修辭方法,是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修飾兩句子的聲韻的方法。注意:使用這個方式時,毋須限制上下句的字數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點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詞。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6、復沓句:
句子和句子之間可以更換少數的詞語,叫復沓,現在一般叫疊句或重復。
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展現征途遙遠,行軍神速,襯托木蘭思鄉之情。這些句子都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
五、作業布置
課后練習二
韓三其
[木蘭詩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8.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木蘭詩教案
10.七年級下冊木蘭詩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