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陶淵明的出世與王安石的入世--論矯世變俗之志與淡泊歸隱之心

發布時間:2016-8-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自古以來,宦海沉浮,出世抑或入世,一度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我以為,無論出世還是入世,請專注,請投入,請不悔。

    說起出世與入世,自然無可避免地談到兩個人:王安石與陶淵明。同樣志節高尚,同樣沉浮官場,同樣腹有詩書,同樣才識淵博。一個生于北宋,一個生于東晉,一個懷揣矯世變俗之志,一個擁有淡泊歸隱之心。不一樣的志向,使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陶潛的生平,具體的事跡雖鮮為人知,但大段的情節,他自己倒敘述較詳。如《歸園田居五首》其一,頭幾句就清清楚楚地交代了他的早期經歷:“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階段,指早年家居治學,進德修業,過著閑靜少言、不慕榮利、耽愛自然的生活。“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則指他的出仕經歷。“三十年”,一說極言其久,一說為“十三年”之誤。“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指辭官彭澤縣令之后,開始了隱居的生活。從此雖有王弘、檀道濟等人禮賢下訪,他也再未出仕。由此見得,陶淵明的人生,正是由早年閑居、出仕和中年后隱居到老三個階段構成的。

    王安石則不同。介甫自幼隨父遍歷各地,見多識廣,深諳民情。由于較長時間接觸社會底層生活,他對北宋中期隱伏的社會危機深有所感,立志入仕。21歲他考中進士,隨后歷任多地通判、知縣、知府,甚至位同宰相。一路仕途輝煌的他卻不忘初衷,年近半百之時力主改革,卻因觸及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反對。后又幾經起落,終于從官場隱退。

    改革變法之事,一言難盡。當時位居高官的王安石為了扭轉宋朝積貧積弱之勢,可謂煞費苦心。然而因階級矛盾、民族戰爭、集團內亂等種種問題,變法以失敗告終。最令我痛心疾首的是,諸如《宋史》一類由宋代儒者編寫的史書,大多“對小人寬,對君子嚴”。自王安石后的千年,詆毀王安石者不勝其數。在亂世紛紜里,一位堅毅的革命者被一遍又一遍記入史冊。

    這一生,就一次。兩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被后人所銘記。陶淵明,淡泊名利,獨善其身,熱愛自然,為后世所代代稱頌;王安石,才學淵博,致力仕途,變法失敗,蒙受千年不白之屈。如今的我們,倒是看清了,理解陶淵明歸園田居,明白王安石宏偉向志。可遙想當年,陶潛長守一方清靜,介甫卻飽受質疑誹謗。我真的不曾想過,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傾其一生,卻未能改變宋朝弊病,反而落入小人之口--這樣,值么?

    這一生,就一次。一個人活著的目的,是不是就在于能為后世留下些什么,能夠遵循本心?就前者而言,陶淵明、王安石都做到了。可是說到“遵循本心”,我以為,王安石真乃不改初衷,無怨無悔。變法的失敗,與當時很多客觀因素有直接關系,而即便知道自己面對著什么,他仍一心為民,以己矯世變俗之志,傾盡個人之力。他想了,他做了,他不悔。這就足夠了。

    再評陶淵明。他意識到官場腐敗黑暗,而自己又沒有扭轉乾坤之力,便隱居田園,自給自足,飲酒作詩抒意。這清靜閑暇自是好,這享受自然亦是好,可他詩卻說“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入仕又辭官,入仕又辭官。恐怕起初,他也是想在官場有所作為的吧。可從“誤落”這一詞,我卻讀出了他“悔于仕途”的情感。如此看來,陶淵明的“歸隱”之中,稱不上是“借口”,但不免多了些許“逃避”的意思。

當然,作為后人,我不敢妄自褒獎誰,批評誰。可是我想,若王安石在世,即便看到后世云云,辱罵贊揚,他仍會吟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慷慨詩篇,回我一句:這一生,值得!

【點評】

本文作者認為,一個人活一生,要為后世留下些東西,所以,只要全力投入,無悔無怨,就是值得的。基于這樣的認識,她談王安石入世,陶淵明出世,二人一個懷揣矯世變俗之志,一個擁有淡泊歸隱之心,他們走的人生歷程不同,但是他們都為后世所銘記、所稱道,從這一點上說,二人都值得肯定。不過,若論遵循本心,則是王安石更勝一籌,陶淵明出世中仍有逃避的成分,讓人嘆息。

張紅

[陶淵明的出世與王安石的入世--論矯世變俗之志與淡泊歸隱之心]相關文章:

1.

2.王安石的哲理詩句

3.王安石的詩句有哪些

4.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文言文翻譯

5.猴王出世教案

6.濃墨畫世界 淡泊寫人生

7.古人淡泊的詩句

8.淡泊的名言摘抄

9.王安石《傷仲永》原文

10.有關陶淵明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