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3.理解并體會本文語言流暢凝練的語言風格。
4.從小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和正確的苦樂觀。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盡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小時候,大人們告訴我:黃連最苦,F在,我告訴你們:出去旅游最樂。同學們,你們也來說說,什么最苦,什么最樂。(學生暢所欲言)剛才,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么,還有一個人沒有發言,它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恩惠(huì) 如釋重負(shì) 契約(qì) 攬(lǎn)
悲天憫人(mǐn) 卸卻(xiè) 監督(dū)
(2)詞義
契:用刀子刻;證明買賣、租賃、抵押等關系的憑據;符合。
失意:不得志。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
悲天憫人:對社會和人類的災禍苦難等表示憂慮和同情。
海闊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廣闊,也比喻想象或說話毫無拘束,漫無邊際。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又長,比喻責任重大。
無入而不自得: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2.作者名片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廣東新會人。他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動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學者。主要從事于教育和學術研究,先后在清華、南開等大學任教,是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他在哲學、佛學、史學、政治經濟學、先秦諸子學、文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術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間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者。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等雜志。
步驟二 熟讀課文 走進文本
1.朗讀
用心感悟本文人生哲理之時,必須熟讀課文,明確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論據論述苦樂與責任之間的關系的,得出怎樣的結論。
2.文章脈絡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論述“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4~5),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而不能逃避責任”。
第一二段論述了“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段則論述由此得出的結論:人生當勇于負責,而不能逃避責任。
第四段由設問“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轉入,過渡非常自然。接著論述孟子等圣賢豪杰仁人志士諸圣諸佛的責任意識、苦樂觀:責任越大,痛苦越大,快樂也越大。作者并沒有蒼白的生硬的說教,而是將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來,如與人促膝談心,語重心長,易于讀者接受。
第五段仍然由設問開頭:“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用回答問題的方式否定了一些人產生的消極逃避思想。作者指出長大成人“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逃避?”即責任是逃避不了的,只要生活在社會上,就必須盡責任。這些句子雖然如話家常,但讀來卻使人感到句句教誨,字字叮嚀,很愿意接受。這兩個自然段闡述了“人生應當勇于負責任,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這兩個方面互相支持,使論證更加有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層理解
1.在“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論述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如果不是,那么作者認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為什么認為它最苦?
【交流點撥】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
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找出論說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2.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種種責任的句子。
【交流點撥】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3.什么事最快樂呢?
【交流點撥】“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薄叭杖毡M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必熑瓮炅,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4.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交流點撥】這些認識超越了古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民同樂”之類的苦樂觀,將承擔社會責任,完成社會責任作為一件最大的樂事來談,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5.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容呢?為什么這樣說?
【交流點撥】“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薄柏熑尾荒芴佣悖挥写笮〉姆謩e!薄跋攵阖熑,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薄翱鞓分畽啵僦诩骸笨嘀姓鏄罚菢,不是苦。
6.作者對于責任未了的感覺,與盡了責任的感覺,各用了什么語句來形容?請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交流點撥】說明了“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責任不能逃避,只有大小的分別。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步驟四 精讀課文 探究寫法
(1)語言流暢,既凝重又輕靈,既流暢又簡潔。
(2)運用了排比、設問等修辭手法。
(3)寫作借鑒:議論文語言的凝重簡潔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莫過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因為責任未盡,時刻受著良心的譴責。人生最快樂的事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因為完成了責任,心地坦然,有輕松感和成就感。
文章倒數第2段是說“君子”畢生都在不斷地擔當重大責任,不斷地盡到最大責任,他們畢生都在享受苦后的真樂。倒數第1段是說人生的責任只能通過努力去解除,而不能也不應該逃避。這兩段文字是在上文闡述了“最苦”與“最樂”基礎上的深入,與上文構成遞進關系。同時,這兩段文字之間也是遞進關系。
2.拓展延伸
讀完全文后,你覺得作為一名青年學生對家庭、社會、國家應負有怎樣的責任?
【交流點撥】青少年是民族未來的希望,一個民族有高素質的青少年,這個民族才有未來,所謂“少年強則國強”。我也是21世紀的中國青少年,對目前青少年的現狀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理解,也對這個群體充滿擔憂。我覺得現在的青少年缺乏一種責任感,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這是很危險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怎么能肩負起一種責任?怎么能擔負所謂的歷史使命?所以,我覺得新時期的青少年貴在有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對社會要有一種感恩的心,時懷責任之心,時念責任之感,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負責,這樣才能肩負歷史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不能逃避責任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步驟二 熟讀課文,走進文本。
步驟三 精讀課文,深層理解。
步驟四 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步驟五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譚義專
[最苦與最樂 導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
10.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