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2、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過程與方法:4、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5、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情感與德育:6、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于國于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要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目標1、3
教學難點:
目標4、5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一文,文章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一)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二)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三、文本學習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謂……曰:對……說。
掌事:掌管國家大事。
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
孰若:與……相比如何。遂:于是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5.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7.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8.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請解釋"吳下阿蒙"。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10.請解釋"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11.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
說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的心境,讀完后教師作點評。
四、小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里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么發現情況這么近呢?"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侯曉旭
[孫權勸學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