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利奧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把握文章的主旨,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倫理的思考,明確“像山那樣思考”的意義。
4.了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加強學生生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文章的主旨,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倫理的思考,明確“像山那樣思考”的意義。
教學難點:
了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加強學生生態保護意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看圖片,體會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二、作者介紹
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著名生態學家、環境保護主義理論家,長 期從事林學和野生動物管理研究,被稱為美國野生動物保護之父。這位被稱為美國環境倫理的播種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書和五百多篇文章。l949年出版的《沙鄉年鑒》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書中記錄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各種生命之間彼此折射輝映的親知和體悟。文筆優美,思想深邃,被譽為“綠色圣經”。
三、朗讀課文
1.自讀課文,查找生詞。
2.借助工具書,理順詞義。
積累詞語:
① 拾遺:①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如夜不閉戶,道不拾遺。②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如拾遺補缺。
② 蜿蜒:①蛇類爬行的樣子。②(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
③ 蠕動:像蚯蚓爬行的樣子。
④ 餓殍:餓死 的人。文中指餓死的鹿。
⑤ 無動于衷:心里一點兒不受感動;一點兒也不動心。
⑥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3.自由朗讀,熟悉課文。
四、整體感知
1.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3)借助一聲狼嗥而引起的反應,將深刻的生態倫理表達出來。
第二部分(4-9)講述狼被獵殺的命運以及狼被消滅以后留下的生態惡果。
第三部分(10)啟示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應該像山那樣思考要有生態意識。
2.文章題為“像山那樣思考”,那么是什么引發此種思考呢?即引發此種思考的緣由是什么?
明確:是緣于人們對狼群獵殺,緣于那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
五、課文研讀
1.文章開篇就是對狼嗥的特寫,此段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明確:“深沉的”“驕傲的”“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蔑視”等,表現出這聲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號,更是它用來反抗的號角。
2.面對這聲狼嗥,留意它的有哪些事物,它們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明確:留意它的事物可以分為兩類: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 人”屬于一類,它們的反應是“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
留意的還有“這座山”,它的反應則是“深刻的”“長久的”“客觀的”。
3.對這些事物來說,狼嗥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戰與流血的預言
郊狼--得到殘羹剩飯的允諾
牧牛人--銀行赤字的壞兆頭
獵人--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
山--“客觀地聆聽”
4.這里運用了哪些修飾手法?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排比,增強文章氣勢。作者將一種深刻的生態倫理問題以及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5.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明確:先是隨波逐流,受社會大環境影響,肆意獵殺與破壞。
后來看到一只垂死時的老狼眼中的綠光時,作者有所啟發,有所觸動。
6.作者原本認為“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獵人的天堂”當人們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現了么?出現了什么情況?
明確:
(1)植被遭到破壞
(2)鹿群因缺少食物而大量餓死
(3)草原近期很難恢復
(4)水土流失嚴重,甚至們將失去未來
7.“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明確:人類將不再有未來!
8.狼嗥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內涵呢?
明確:
① 保護生態平衡刻不容緩。
② 呼喚人與萬物之間的平等相處、和諧相處。
③ 飽含著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
9.為什么說狼的嗥叫只有大山能明白?
明確:由于人類不善于思考,缺少客觀的思考。
10.結合全文,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明確:要像山那樣思考:客觀、長久地、尊重自然法則。
六、拓展
觀看視頻《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加深體會。
七、作業
1.搜集人類破壞環保的事例,加深感悟,并寫一篇“愛生活,愛環保”活動的宣傳稿。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
利奧波德
狼嗥--痛苦、反抗
生態惡果--人類將不再有未來
↓
像山那樣思考
客觀地聆聽→尊重自然法則
雷真民
[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像山那樣思考》]相關文章:
3.
4.長春版頤和園課件
5.在山的那邊教案
6.北師版保修教案
8.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送陽光》教案
10.教案范文:在山的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