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學
1理清結構:
這三則民間故事在語言運用上都體現了活潑風趣、愛憎分明、耐人尋味、詼諧幽默的特點。例如課文《讓王爺下轎》寫王爺 、巴拉根倉斗智的言辭神態十分傳神。王爺開始“自以為難住了巴拉根倉,得意地大笑起來”,下轎后“被巴拉根倉耍得張 口結舌,直瞪著那雙臃腫的眼睛”。上了轎“隨從們見王爺氣得嘴歪眼斜”,而巴拉根倉機智、瀟灑,又有修養,老是“笑著說”,言辭 幽默而又犀利:“聰明的王爺,這不是把你騙下轎了嗎!”“謝謝王爺按著巴拉根倉的話又把轎停了下來!” “巴拉根倉說著催馬趕路去了。”--根本不把王爺放在眼里。
3把握重點:
一、關于阿古頓巴的故事
在藏語中,阿古是“叔叔”,頓巴是“導師”,意譯為“導師叔叔”。他是藏族人民精心塑造的一個機智、幽默、正直、樂觀、善于斗爭、樂于助人的農奴形象。關于阿古頓巴的故事很多,這些故事短小精悍、情節動人,集中體現了藏族勞動人民的才能智慧和高貴品質。在阿古頓巴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沒有斗不敗的敵人,沒有實現不了的愿望,他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二、關于巴拉根倉的故事
蒙古族機智人物故事。主人公巴拉根倉是聰明機智、幽默風趣的蒙古族勞動人民的代表,他同情人民疾苦,到處替被侮辱被迫害的貧苦牧民伸張正義,把斗爭矛頭指向兇殘暴戾、腐朽沒落的僧俗統治者及其意識形態--宗教迷信和封建倫理道德。官僚、牧主和上層喇嘛給他加上“流氓”“騙 子”的罪名加以迫害,但每次都被他機智地斗敗。在窮苦人民中間,巴拉根倉到處受到歡迎和稱贊。“風能刮到的地方,人們都知道巴拉根倉的名字。巴拉根倉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哪里就有許多朋友”,他是一個群眾基礎十分深厚的人物。
三、關于阿一旦的故事
納西族機智人物故事。它是清末 以來流傳于納西族民間的一組反映現實生活的口頭作品,它記述了阿一旦同以土司木老爺為代表的統治階級斗智的趣事。故事既各自獨立成篇又相瓦關聯,短小精悍,展示出封建社會嚴峻的階級對立,贊美了阿一 旦機智聰慧的性格和敢于嘲 弄權貴的無畏精神,無情地鞭撻了統治者的無恥和愚蠢可笑。
4攻克難點:
準確理解《阿古頓巴的寶物》一文蘊含的哲理是學習難點,要結合故事內容認真把握。這個故 事的前半部分是“找 寶--挖寶--得寶”。窮哥們兒“生活困難得很”,找阿古頓巴想辦法。阿古頓巴叫大伙 去找寶物,挖埋在土地里的他的寶物。這些人在地里一直挖到出水了,也沒找到寶物。此時阿古頓巴就“悄悄地把一塊石頭埋在地當中”。故事后半部分是“種地--豐收--覺悟”。原來,阿古頓巴叫這些人勞動,種地澆水。有勞動就有收獲。到了秋天,“大家得到了許多糧食,生活不愁了”。這時,窮哥們兒覺悟了:“頓巴叔叔的意思是叫大家勞動,種地。”故事最后,交代了西藏農民的風俗習慣之一:“農民每逢耕過地,總要 拿幾塊石頭放在田地當中”,這就看出大家多么尊重阿古頓巴的教導。阿古頓巴的寶物是塊石頭,這塊石頭隱含著阿古頓巴的教導,這個教導就是勞動創造財富。
5質詢疑點:
《公喜?母喜?》中阿一旦是怎樣設計懲治木老爺的?
大冬天,阿一旦凍得直打寒顫。木老爺利用納西族的“規矩”,讓長工阿一旦在妻子生娃當天做了“頭客”,迫使他喝下一大瓢涼水。于是阿一旦設計報復木老爺。寒冬臘月,阿一旦故意不去木老爺那里做長工。木老爺找上門去,叫阿一旦干活兒。一進門,阿一旦也利用納西族的“ 規矩”,讓木老爺當上“頭客”,艱難地喝了一大瓢涼水。木老爺喝完涼水,阿一旦才告訴他,自己家母狗生了一窩崽,意思是把他當狗看待了。
惜緣
[中華民族民間故事三則 導學案設計(北京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8.
10.漢語拼音教學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