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青蒿素的神秘面紗
沈源峻 朱 蕊
①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名叫屠呦呦,令她獲此殊榮的成果是青蒿素。青蒿
素為人類健康做出過哪些貢獻?這還得從人類與瘧疾之間千百年的斗爭說起。
②當人類以農為生、居有定所之后,一種令患者時而冷到發抖、時而發熱高燒的疾病
便開始在人群中蔓延。當時現代科學尚未問世,這種疾病被稱為“瘧疾”。古人還發現,
瘧疾常發于生活在沼澤或水田周邊的人群中,而且越是炎熱,發病的概率就越高。幾千年
來,人類深受其害卻束手無策。
③“新發現”的美洲大陸不僅為“舊世界”帶來了土豆和番茄,還帶來了一種治療
瘧疾的特效植物--金雞納樹。據記載,西方在1640年以前便引進了金雞納樹,并以其
樹皮為原料,提取金雞納霜用于治療瘧疾。
④1820年,法國科學家從金雞納樹皮中提取出了有效單體--奎寧。從那時起,人類
開始在與瘧疾的斗爭中占據主動權。60年后,法國軍醫拉韋朗首次在患者的紅細胞里發現
了瘧原蟲,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致病性原生生物。之后,在一代又一代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人們終于確定了蚊子在瘧疾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從20世紀初開始,蚊蟲種群控制和奎寧的使用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后來,德國科學家合成出了氯喹。這種藥物的生產無須依賴金雞納樹,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
⑤然而好景不長,人類尚未吹響剿滅瘧原蟲的號角,能夠抵抗氯喹的瘧原蟲便從東南亞和南美洲地區擴散到了世界各地。
⑥于是,1967年,一項代號為“523項目”的抗瘧藥物研究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了。大批新中國的科學家,或是走訪全國的城鎮鄉村以尋找民間驗方,或是投身到中醫古籍的查閱工作中去。項目研究期間,屠呦呦嘗試了多種提取青蒿素的方案,但囿于常用的水煎法,抗瘧成分往往還沒被提取出來就分解了,最終的提取物不但純度不高,產率也很低。
⑦山重水復之時,中醫古籍中的一段記載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在古法的啟發下,屠呦呦帶領研究團隊,創造性地采用低溫乙醚萃取法。經過191次嘗試,終于成功地將具有
極強抗瘧活性的青蒿素提取了出來。經過后續實驗,屠呦呦團隊發現,提純后的青蒿素在
高溫下是穩定的。正是因為屠呦呦在青蒿素發現過程中提出的創造性實驗方案,諾貝爾獎
委員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半獎金頒發給了她。
⑧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抗瘧治療,已經成為聯合國推薦的抗瘧方法,并正不
斷造福眾多瘧疾患者。可以說,青蒿素的問世極大減輕了單一使用奎寧類藥物造成的瘧原
蟲抗藥性,為人類進一步研究戰勝瘧疾的方法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⑨然而,隨著青蒿素的廣泛使用,醫療工作者發現一些瘧原蟲已對青蒿素產生抗性。
瘧疾能像天花一樣,被人類徹底征服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選自《科學畫報》2015年第11期)
12.下列對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本文開頭從讀者感興趣的熱門話題談起,很自然地點題,并總領全文。
B.第④段畫線句中“第一種”不能刪去,因為它準確地說明瘧疾的致病性原生生物不止一種,但瘧原蟲是首先被發現的。
C.屠呦呦根據古法創造性地使用低溫乙醚萃取法,經過191次嘗試,終于提取出了在高溫下能保持穩定的青蒿素。
D.本文以時間為序,條理清晰地介紹了千百年來人類為治療瘧疾不斷努力和改進的情況。
13.下列對于文章中關于瘧疾的相關介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瘧疾這種疾病的主要癥狀是患者有時冷得發抖,有時發熱高燒。
B.沼澤或水田周邊的居民更容易患上瘧疾,而且越是炎熱,發病率越高。
C.藥物奎寧問世前,人類一旦不幸患上瘧疾,就只能被動地深受其害,甚至死亡。
D.20世紀初以來,控制蚊蟲種群、使用奎寧和氯喹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
14.結合全文內容,說說應當怎樣理性地看待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抗瘧治療方法。(4分)
答案:
12.(是“屠呦呦團隊”而并非其一人。)
13.C(之前已有金雞納霜用于治療瘧疾。)
14以青蒿寨為基礎的聯合抗瘧治療方法極大減輕了單一使用奎寧類藥物造成的瘧原蟲抗藥性,因治療瘧疾的良好療效而受到聯合國推薦。但一些瘧原蟲已對青蒿素產生抗性,這種治療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揭開青蒿素的神秘面紗 (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2.屠呦呦與青蒿素閱讀題答案
3.神秘的紙閱讀答案
7.菊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10.蝜蝂傳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