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波 樂至縣高寺初級中學
中學語文教學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后,基本具備了較完備的內容和形式。語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日臻完善和嚴密。但毋庸置疑,伴隨著社會的整體進步和發展,語文教學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出其迷離性和陳舊感,從而形成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現實缺陷和不足。單純從作文教學上看,便是語文教學中“望文輕嘆”的區域:學生搜腸刮肚卻未湊得只言片語,教師費盡唇舌始終打不開學生的靈感之門。究其原因,大概在于:
1、 應試教育思想還未得到根本轉變。
教師教學生作文,較多考慮的是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高的分數,于是往往采取所謂能夠立竿見影的方法,從寫什么到怎么寫都給學生作了限定,學生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有的教師甚至猜題押寶,考前念上幾篇文章,并教給學生所謂的“應試秘訣”,如何把寫過的作文改頭換面,而忽視了切切實實地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作文能力。
2、 作文訓練達不到切實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目的。
多年來,教師上作文課無非采取:教師作文前指導,學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師精批細改。這樣的作文教學,教師背得滾瓜爛熟,學生聽得心煩意亂。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抒情、議論……屆屆如是,周而復始。學生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文就象完成一項技術任務一樣,寫夠字數,寫對格式了事,毫無興趣可言。
3、 學生在框框內寫作很難實現寫作中的創新。
作文的本質是寫作主體內在“精神”和獨特“個性”的自由顯現,是其生命力、創造力的文字外化。要想寫得有特色或有創造性,那“自由”是很重要的,心靈不自由、筆墨不自由就很難寫出好文章。而多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有很多時候,恰恰不是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相反,倒是強行命題,框死文體、限定字數、規定寫法,粗暴批改。這就從根本上背離了寫作內在的“自由創造”規律,是不足取的。
4、拔高、虛構,背離了寫作的根本宗旨。
學生作文訓練應該寫自己身邊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可不少語文教師都認為:發生在學生周圍的事有意義的不多,讓學生虛構點故事情節未嘗不可,這也是培養想象力的一個有效手段。須知,訓練作文如同訓練繪畫一樣,應該循序漸進,只有引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才有助于練好他們的寫作基本功,才能促使他們去認認真真地生活,細致入微地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從而在需要作文時做到心中有數。再者,作文如同作人,作文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質。若教師努力培養出的是一批不切實際、貫于胡編亂造的 “高才生”,這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針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怎樣培養初中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語文課程標準》在“指導思想”、“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方面對作文教學均有明釋,且著墨頗多。教師應當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的思想為“作文教學應融匯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想。過去,我們習慣于將語文課機械的拆分為“講讀課”、“作文課”;將課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搞成貌異神離的三層皮;作文與作業“我中無你”、“你中無我”;課文分析關注語言內容,忽略語言形式;語言實踐中重聽、讀,輕說、寫。這些都是人為地將作文教學從語文教學中割裂開來的做法。其后果必然導致作文教學的“孤軍奮戰”,造成閱讀教學的“舍本逐末”。語文素養要求學生具備七種語文能力,這七種能力都能在作文中得到體現,作文也離不開這七種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課標中的“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即可理解為“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致力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向生活索取素材。
作文教學究其實質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的生活素材進行綜合思考和書面表達的一種教學,生活基礎是作文的源泉。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作文教學離開了生活,特別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生的作文一定會無話可說。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將文章寫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這個“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靠平時對語言、對知識、對生活的積累。只有有了這個物質基礎,學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據,言之有物,寫之有序。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熱氣騰騰的生活中,在激動人心的改革熱潮中,觀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觀,分析發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潑地流個不歇。”是否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觀察、積累、思索是中學生作文是否有話可說的關鍵。我們應該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3、引導學生閱讀,激發學生作文的欲望。
我們的學生作于課堂,囿于課本,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少一些。但這可以通過閱讀去補充。語文教材匯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華,久經歲月磨練,歷來膾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語言美、情操美于一體,是一個璀璨奪目的世界。語文教學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名篇佳作之所以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它飽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的心血和生命。所以語文教材無不飽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因事緣情,有的直抒胸臆。“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學中準確而充分地理解作品內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并把作者創作時那種激奮的情感表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表現出的豐富、優美的情感,激起學生心中美好的情感,從而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理解了課文的美。把課文當作優美的范文,讓學生在一種美的、愉悅的情緒當中,感受優秀作品的魔力,從而激發其創作的欲望,寫起文章來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4、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康的人格。
古今中外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自己的人格來書寫作品,用作品來表現自己的人格的。當我們吟誦李白、杜甫詩篇的時候,自然會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風貌和個性特征在字里行間的涌動和閃耀。當我們朗讀魯迅、郭沫若作品的時候,自然要被他們的人格力量和藝術的完美結合而折服。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首先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的胸懷。熱愛生活是一切善行的基石,更是人生拼搏進取的源泉,只有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心靈的汩汩暖流,才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七彩陽光,發現生活的美,追尋生活的美,傳達生活的美,從而才會使自己的心靈得到美的洗禮。讓學生在生活中說真話,做實事,腳踏實地,老老實實,本本份份,培養他們求真務實的人生態度,在作文中敢于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顯示自己的心路歷程,讓自己在作品中自由翱翔,真正達到“人融入文,文高揚人”人文和一的境界。
5、重視作文批改,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作文批改是教師了解作文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是教師與學生在作文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作文批改的方式雖然多種多樣,歸結起來不外乎以教師批改為主和學生自改兩種方式。以教師批改為主的這種批改方法對學生的作文從內容、結構到語言、卷面進行全面的細致的批改。既指出學生作文中錯誤的原因,又指明改正的方法;既表揚已取得的成績,又提出進一步的要求。此種批改方法運用得好就能使學生知道自己作文的優缺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加強練習,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這種批改方法對教師了解學生的作文實際水平也有極大的好處,便于因材施教。我以為這種批改方式對于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尤為實用。如果這種批改方法用于中學生,就很容易形成教師包辦代替,影響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的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批改的權力最大限度地下放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批改的主人。葉圣陶先生十分重視學生的自改,他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學生自改能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頭腦,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方式去體會批改的樂趣,進而在批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學生自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總之,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題。
作者郵箱: lezhyjb@yahoo.com.cn
[更新觀念 提高作文教學效果(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教師讀書提高計劃
5.提高教育質量論文
6.怎樣提高禮儀修養
10.提高的同義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