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靜江
【知識目標】
提高理解和運用漢民族語言的能力
【能力目標】
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情感目標】
學習作者一絲不茍,探究質疑的治學態度,培養準確運用祖國語言的精神。
【重點、難點】
一、提高理解和運用漢民族語言的能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是本文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法 點撥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測預習
【解釋下列詞語或根據釋義寫出詞語】
咬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錙銖必較:對極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十分計較。錙、銖,古代重量單位。
索然無味:乏味,形容沒有興趣的樣子。文中指提不起興趣。
清沁肺腑:文中指清新氣息滲入了人的內心。
付梓:古時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白鳴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貶義)
乞靈:指請求神佛幫助。文中指請求書本及詞藻典故的幫助。含貶義。
二、速讀課文,問題思考,討論交流。
1、你能從中看出文章的寫作思路嗎?
第一部分指出:文字與思想情感的關系,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情感上的“推敲”。
后一部分指出:用字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運用文字聯想意義,“惟陳言之務去”。
全文主旨: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精神,為文應刻苦自勵,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達到藝術之美。
2、你會對下面幾個例子從“咬文嚼字”的角度進行分析嗎?
例一:“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例二:《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例三:“僧推月下門”一句詩的推敲。
例四:《惠山烹小龍團》詩中三、四兩句的內涵剖析。
【這個思考探究活動是開放性的,允許學生自主思維】
第一例:句式有所變換,隨著句式變動,感情色彩也有極大的變動,特別是“你這……”帶有極端憎惡的驚嘆語氣,表現著強烈的情感。但不能認為這樣改動一律有效,有的不僅不能表現強烈感情,反而會造出一句病句。“你這革命家的風度”并不能成為句子。
第二例:【除了作者的分析外,實際上允許學生各抒己見。王若虛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這則事例也告訴我們換一字、一句都會改變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至于簡筆還是繁筆,應是“各得其宜.各盡其妙”。
第三例【應該聯系詩歌背景來分析,作者的觀點不一定準確,但探究質疑的精神是我們應學習的】
作者認為“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而“敲”就顯得拘禮些。“推”好還是“敲”好?正如作者所說:“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是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四例,蘇東坡《惠山烹小龍團》詩的三四句.明月照著泉水與清茶泡在泉水里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這是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含混之中有蘊藉。
3、理解“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首先“咬文嚼字”是煉字的過程,是對語言文字的選擇加工和錘煉,選擇那些既表達意思又體現思想情感的語言。
其次.“咬文嚼字”是閱讀或寫作的一種嚴謹態度,表面上它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實際上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其三,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其四,既要善于運用詞語的聯想意義,又要防止“套板反應”,本著運用文字所應用的嚴謹精神,推陳出新,創造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三、遷移運用,試比較下列來自生活中的例子
☆你這混蛋--你是混蛋--你是個混蛋--你真是混蛋
☆你真是的--你這個人真是的--你這人真是的
☆你客氣什么--你這么客氣干什么--你不用這么客氣
☆我要來去石獅吃桌子--我到石獅給朋友請吃飯--我到石獅赴宴
☆我白白米養了你這蹲窩雞--我用盡心血養你真沒用--我含辛茹苦養了你這不肖子
☆我快要死了,你怎么這樣沒用--我老了,你怎么總是長不大--我已是風燭殘年了,你怎么這么不成器
☆網絡語言:我靠-我暈-我被打敗了--老大爺:我犯糊涂了--俗語:我如墜五里霧中--書面語:這簡直不可思議
四、拓展思維
范題引路
請同學們從“煉字”的角度出發,在下文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女人反對重男輕女,卻又常常跑到“減肥訓練班”。
臉皮厚的人,最常說的--句話是“我待你不薄”。
招聘大都是“有經驗者優先”,①則相反。
有人請假的理由是“病假”.只因為②。
從電話費的帳單中.最能體會出“③”的道理。
沒錢的流浪者,叫“游民”,有錢的流浪者,叫“④”。青春不要“留白”,可也千萬別“白留”。
大學生只有當月未囊空如洗時,才會給雙親寫寥寥數語,因為,惟有家書才能“⑤”。
白手起家的富翁,有的是從“⑥”干起的。
以前,父母的話對子女是一言九鼎;而今,子女對父母的話則是一言九“頂”。
答案 ①招婿 ②病是假的 ③言多必失 ④游客 ⑤抵萬金 ⑥黑手
五、作業
完成《導學》“能力訓練“
預習《讀《伊索寓言》》
【教學反思】
本文是文論,針對性強,觀點集中明確,學生不難自己理解。教師引導學生以子都為主,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學習作者一絲不茍,探究質疑的治學態度,培養準確運用祖國語言的精神。抓住重點語段與關鍵詞,并且能夠進行較為準確的概括歸納。
對語言的運用,希望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中實例,咀嚼品味語詞的不同用法與作用,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運用語詞,精確遣詞造句的能力。
本課努力把文本提供的實例與生活情境結合,貼近學生生活與生命、情感體驗,學生較為吸取,學習效果較好。
學生還未能夠從生活中提取信息,加以分析和比較,可以讓他們在課后互相合作,通過報刊閱讀或生活語的采集,做進一步的比較提煉與提高。也可以提供平時習作片段,大家都來“咬文嚼字”,互挑毛病,互相促進。
惜緣
[咬文嚼字 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相關文章:
6.咬文嚼字教案
10.必修五數學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