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滿井游記》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8-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永嘉縣橋下鎮一中  胡可白

【目標】

1、 立足于言語,運用多種方法品讀文章第二段描寫北方初春景色的句子,

突出幾個重點虛詞、動詞及比喻、白描等言語的特殊表達方式

2、 抓住“鳥曝沙”、“鱗呷浪”、“皆有喜氣”體會作者筆下春景之自由

3、 緊扣“脫籠”、“局促”等詞語體會作者如動物般追求自由的本性,介入作者為官的經歷,體會袁宏道獨抒性靈、獨立高傲的靈魂

【重難點】

1、 抓住“鳥曝沙”、“鱗呷浪”、“皆有喜氣”體會作者筆下春景之自由

2、 緊扣“脫籠”、“局促”等詞語體會作者如動物般追求自由的本性,介入作者為官的經歷,體會袁宏道獨抒性靈、獨立高傲的靈魂

【教學設計】

一、 導入

描寫春天的作品很多,(出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寫了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怎么看出他描寫的就是初春?

(出示)

酥:具有緞子般的光澤和光滑的;光潔細膩的--《新華字典》

二、 品讀寫景句,感受北國春之“初”景

過渡:同樣描寫初春,袁宏道在《滿井游記》中是怎么寫的?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 (liè) 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自由朗讀,你最喜歡他筆下的哪一處春景的描寫?(一見鐘情--)

◇作者寫了“初春”的哪些景物?--柳、山、水、麥苗、鳥、魚……

◇你能給這些景物加幾個形容詞突出其屬于“初春”的特點?

◇作者是如何寫的?

預設: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微:稍微。

寫出了初春時肥沃的土地開始復蘇。(能否將“微潤”改為“濕潤”?--通過比較體會“微潤”與“濕潤”帶給人的細微的感受差別,緊扣“初春”之“初始”的特點,初步領會袁宏道“獨抒性靈”的風格)

2、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皮:包或者圍在物體外面的一層東西(為何不是“冰面”、“冰層”?)

解:融化(冰或雪由于溫度或太陽光的照射化為水)--能不能描述下“融化”的狀態?

始:開始。(為何此時開始融化?天稍和     和:暖和,不冷也不太熱)--寫出初春氣溫漸漸回暖的特點。

乍:初、始。(初春冰面開始融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

鱗浪:像魚鱗似的浪紋。(能不能換成“猛浪若奔”?水波由冰皮融化而成)

晶:從三日,表示光亮。

◇為何將水波比喻為鏡子?(鏡:古代照形取影的器具,正面磨光發亮)

冷光:寫出初春水冷的特點。

乍:突然。--作者因看到明亮清澈水波的驚喜。

小結:有天“稍和”而有冰“始解”,進而才有了“乍”明之波,作者將自己“凍風時作”、“欲出不得”的壓抑融合在了對初春到來的驚喜中,正因為他對自然的鐘愛才有如此細致的觀察與獨特的體驗感受。

指導朗讀: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語速稍快,感受作者從細微之景中感受到初春到來的驚喜之情。)

3、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為:被--似乎晴雪有了自己的意識與行動。

娟:  形聲。從女,從肙,肙亦聲。“肙”意為“細小的”、“小巧的”。“女”與“肙”聯合起來表示“小巧的女子”。本義:身材小巧的女性。

拭:擦拭。寫出山色纖塵不染,鮮妍明媚的特點。(式:程式、規范)

--“洗”“拭”“娟然”等詞語皆用于女子,作者賦予筆下的山以女子的柔美娟秀,與他人全然不同,似乎與平日對山的認識不同,但細細品來,卻與上文相銜接,恰恰緊扣了“初春”的特點。

始:剛剛(寫出山巒的容貌姿色,仿佛一位剛洗臉梳妝的少女一樣,清新脫俗,讓人感覺心曠神怡。少女的梳洗打扮表示了一天的美好開始,正如這“初春”的美景。)

◇平時的文章把山比作巨人一般,袁宏道卻比作少女,好不好?(山的內在柔美,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指導朗讀:想象古代仕女對鏡梳妝打扮的場景,動作輕柔而細膩,新的一天的開啟。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你對“初春”有哪些與眾不同的觀察?

生:草芽萌發、風柔了、陽光變暖、樹皮不再是暗黃色、厚厚的棉衣放起來了……(袁宏道還寫了哪些“初春”之景?)

4、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將舒未舒”是怎樣一種姿態?(借助圖片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用幾個詞語描寫一下。)

披:給你什么感覺?能否換成別的字?(“披”寫出柳條的飄逸之姿,“披”在文言中又有“穿”的意思,偏于擬人。)

淺鬣--短鬣:春二月,麥田高約寸許,又時時在拔節,就像獸身上生長著的淺淺的鬣毛。不僅寫出春二月田野麥苗的形態,而且表現出春天是生長的季節的特點。(“淺”與“短”有何差別?“短”感覺粗壯,“淺”既有長的不高的狀態,又有“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柔弱之姿,更符合“初春”。)

☆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釋義: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睡眠戲水的魚,一切動物都顯得有喜氣。(為何“有喜氣”?“喜”從何來?)

生:春天到來之喜、萬物復蘇之喜、生生不息之喜、自由自在之喜……

哪些字詞能表現出動物的悠然自得?

曝:曬太陽。(能用幾句話來描述下鳥在沙灘上曬太陽的場景?)

呷:改為“喝”如何?--“呷”有吸水、戲水之意,魚兒在賴以生存的水中嬉戲更可見其自由本性。

◇據說第歐根尼住在一個木桶里,所擁有的所有財產包括這個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個面包袋。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訪問他,問他需要什么,并保證會兌現他的愿望。(猜猜第歐根尼會怎么回答?)

第歐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閃到一邊去,不要遮住我的陽光。”亞歷山大大帝后來說:“我若不是亞歷山大,我愿是第歐根尼。”(亞歷山大大帝為何這么說?)

明確:追求自由也是人的本性。

四、結合背景,體會作者追求自由之本性

1、萬物自由皆有喜氣,作者袁宏道又如何?

出示:

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

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出示背景:

萬歷二十年,中進士。不仕,與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

萬歷二十三年,選為吳縣令。不久解官去,游覽江南名勝。

萬歷二十七年,升為國子監助教。一年后辭官返里,居柳浪湖畔,作廬山、桃源之游。

師:袁宏道是一個怎樣的人?(強調“不仕”、“解官”、“辭官”)

生:淡泊名利、厭棄官場、喜愛自然山水、追求自由……

2、出示:

夫(第二聲)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結合剛才對袁宏道的理解讀這一句,你讀出了什么?--自嘲or自傲?

出示:

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入京補儀曹主事,不久又辭去。

兩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轉考功員外郎,奏立“歲終考察群吏法”,其后成為定制。

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遷稽勛郎中,赴秦中典試。事畢請假歸里,定居沙市。

再讀寫作《滿井游記》后作者的經歷,作者為何將自己比作“脫籠之鵠”?--他熱愛自然,但困于春寒;他追求自由,但困于官職。

出示:

男兒生世間,行樂苦不早。如何囚一官,萬里枯懷抱。

--袁宏道《為官苦》

師:袁宏道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感受袁宏道苦苦壓抑下的追求自由之心,所以他筆下的“滿井”才如此與眾不同,他眼中的“初春”才如此與眾不同,“至理本無非,從心即為是”,他始終在抒寫著內心深處最本然的追求。)

五、作業

袁宏道在北方的春寒料峭中感受著生命復蘇的暖意與自由之本性,我們南方小鎮的春末又如何?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

板書設計

自由之性

滿井游記      初春之景             借景抒情

本然之求

【教學反思】

1997年錢夢龍先生就提出這樣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學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無‘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詞句的任意堆砌。”教學之后,聽了很多專家、優秀教師的文言文課,自己也嘗試著學習,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疑惑,這就是“文”與“言”的結合了嗎?直到“言語”教學理念的引入,將文言文的各類知識進行了整合、分類,在教學過程中既關心文言文字詞的意思,關注了傳統文言文教學重點,也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體現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關注文言文的關鍵字詞,而不是拘泥于“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得文言文的教和學都斤斤計較于一字一詞的釋義。“言”的落實是文言字句知識的教學,而文言文所蘊含的諸如情感意蘊、文章特色、作家風格流派等“文”的教學怎樣體現,個人認為這種“言語”教學方式的研究將很有啟示。

 

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