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誦。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3、通順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4、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5、歸結文章的寫法及中心思想。6、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責任感。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學法指導
概述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后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歷史上有《前出師表》和《后出師表》,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
寫作背景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后,于227年決定北上伐魏,奪取涼州,臨行之前上書后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這就是《出師表》。
《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后出師表》兩篇,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7年與228年)曹魏前,上呈給后主劉禪的奏章。《前出師表》作于建興五年(227年),收錄于《三國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諸葛亮北伐的決心。他在表中告誡后主要“親賢臣、遠小人”,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興復漢室而努力。
《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臨行伐魏前寫給后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了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達了諸葛亮對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瑯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曾隱居躬耕于南陽臥龍崗十年。諸葛亮是三國時蜀漢丞相,歷史上有名政治家、軍事家。陳壽說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漢末避亂荊州,躬耕隱居。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后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在赤壁(今湖北蒲圻縣西北)用火攻(著名的火燒赤壁)打敗曹操,與孫權,曹操瓜分荊州(劉備只占有一小部分),西取益州,后攻打漢中,建蜀漢政權。劉備稱帝,他任丞相。劉備死,受托輔助后主劉禪。他志在恢復漢室,統一中國,曾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建興十二年(234年)死于軍中,終年五十四歲。著有《諸葛亮集》。諸葛亮是歷史上一個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來的政治家,諸葛亮幾乎可以說稱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著劉備,后來劉備死后,他又輔佐劉禪,劉禪是一個庸人,諸葛亮輔佐了他,大權都在諸葛亮手里。但這個人沒有野心,沒有把劉禪弄下去,自己來作皇帝,從沒有這種心。劉禪什么事都交給諸葛亮,從沒有懷疑過諸葛亮會不會奪他的權,奪他的皇位,從沒有過。也從來沒有一個人在他中間來挑撥,沒有一個人對劉禪說:"諸葛亮權限大了,對你不利。"或對諸葛亮說:"劉禪那么不中用,應該奪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除了劉備托孤時說過這句話外,沒有人說過這句話。君臣相信,群臣彼此之間相信,這點在歷史上是很突出的,不容易,群臣之間古往今來的很少人做到這一點,皇帝如果不行的時候,權臣權力大的時候,總是發展到篡位奪權。皇帝如果要是有點力量的時候,相權力大時,總是一定要把他做掉,好的把他貶掉,壞的就殺。
這篇表寫于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其時蜀漢已從夷陵(今湖北宜都)戰役的慘敗中初步恢復過來,既與吳國通好,又穩定了自己的戰略后方,伐魏時機臻于成熟。在這篇表文中,諸葛亮勸說后主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繼承先帝劉備的遺志;還陳述了自己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興復漢室”的決心。
《前出師表》表:是古代一種文體,是大臣向皇上陳請、請愿的一種奏折。
相關詩句
文天祥:“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出師表》寫得非常真摯,震撼人心,催人淚下。
陸游: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出師表》的藝術成就無人能比。
陸游:“《出師》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出師表》非常值得學習研究,汲取教訓。
陸游:“《出師》一表千載無”(《游諸葛武侯臺》)
--《出師表》的藝術成就無人能比。
陸游:“一表何人繼出師”(《七十二歲吟》)
--《出師表》的藝術成就無人能比。
陸游:“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感狀》)
--《出師表》字字珠璣,是篇不刊之論。
杜甫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預習展示課
學習目標:通順而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環節和時間預設:1、導入(5) 2、自學+對學+群學(20) 3、展示(15) 4、鞏固積累(5)
1、 導入學習內容。
2、 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習作者的情況及寫作背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別用一句話來概括作者是一個什么樣子的人和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即可了解了作者和背景,必須是在自主的情況下進行的,有利孩子們掌握和識記)(對自主學習和解決疑問的同學進行表揚與加分)
3、 教師范讀文章,學生根據教師的范讀糾正讀音和自己的斷句以利于后面的朗讀。
4、 1)自己試讀,要有感情。2)對子組互讀,互相糾正。3)小組內展讀,小群體互學。老師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評價。
5、 全班進行展讀比賽,由組內推選出一人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找出不足,教師給予評價。
6、 鞏固今天的學習內容,有時間完成下節課的內容。
第二課時 預習展示
學習目標:1、譯文前四段。
環節和時間預設:1、導入(5) 2、自學+對學+群學(15)
3、質疑+解疑+展示(15) 4、鞏固積累(5)
1、導入。
2、自主學習,在前一課認真完成的基礎上,自己再根據自己的學習勾畫出自己還不夠熟悉或存在的問題,或者要告訴別人的重點內容。
3、對組學習,把自己的疑問和感受講給自己的同伴聽一聽,看能不能解決問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留下來,等待小組解決。
4、小組學習,將對組的問題拿出來,在組長的帶領下解決,把重點的或者是不會的不理解的提出 來,質疑到自己的板面上,期待全班同學共同解決。
5、解疑過程,聚焦到側面的版面,大家共同解決留下來的問題,可以自由展示。
6、鞏固積累環節,由各組推薦一個人將其中一部分再作具體展示,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學習內容: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困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啊。但是,宮廷里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舍身忘死地作戰,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報答給陛下的緣故。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 )忠諫之路也。
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絕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至于堵塞了人們忠誠進諫的道路。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宮里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應有所不同。如有做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勿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情志意念忠貞純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選留下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事無論大小,應當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后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補正疏失,曾益實效。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曉軍事,當年試用,先帝曾加以稱贊,說他能干,因而經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的
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
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
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后期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于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不哀嘆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義臣子,誠愿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第三課時 預習展示
學習目標:1、譯文后四段。
環節和時間預設:1、導入(5) 2、自學+對學+群學(15) 3、質疑+解疑+展示(15) 4、鞏固積累(5)
過程如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達官顯貴。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向我詢問當時天下的大事,我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后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關頭我奉命出使東吳,從那時到現在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
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只恐怕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當獎勵和統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消滅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心于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了。希望陛下責成我去討伐奸賊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上告先帝的神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如果沒有發揚圣德的言論,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們的罪責。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征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深切追念先帝給后主的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我因為受到恩惠有所感而情緒激動了,如今正當離朝遠征,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不知該說些什么話。
第四課時:預習展示課
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2、學習前五個自然段的內容。
環節和時間預設:1、導入(5) 2、自學+對學+群學(15)
3、分組展示(15) 4、鞏固積累(5)
學習過程:
1、小組交流,將自己本組內不會的知識和重點的知識找出來,一會在展示的時候要弄清。
2、分配任務,小組重點準備這部分內容。
3、根據小組分到的內容進行展示,補充與點評相結合。
學習內容:
1、構建前五個自然段結構圖(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必在其中)
第一部分(1~5段)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親賢遠佞)的建議,并推薦了賢臣、良將。
第二部分(6~7段)追敘三顧茅廬,自述本志,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
追憶白帝城托,表達作者興復漢室的決心和忠于劉備父子的真摯情感。
第三部分(8~9段)總結全文,提出要求,歸結各方面的責任。
2、仔細閱讀第一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第一句話的作用:痛惜大業未竟的感慨,隱含創業的艱難之意,意在引起劉禪的深思。
2)不利的客觀條件:
3)“此誠”中的此指代什么內容
4)有利的主觀條件是什么:
5)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原因
6)廣開言路在今天有沒有意義:
7)開張圣聽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相反去做,會有什么后果。
3、仔細閱讀第二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提出的建議是什么?
2)提出的建議的根據是什么?具體做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這樣就會避免出現什么問題。
3)陟罰藏否各指的是什么?
4、仔細閱讀第三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本段段意:
2)推薦原因,有何效果。
3)寫推薦賢臣的作用?為下文寫親賢遠佞做鋪墊、張本。
5、細閱讀第四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本段段意:
2)推薦原因,有何效果。
3)寫推薦賢臣的作用?為下文寫親賢遠佞做鋪墊、張本。
6、細閱讀第五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先漢興,后漢傾的原因?
2)采用的論證方法:正反對比。
3)先帝為什么痛恨,嘆惜桓、靈?
4)補薦賢臣的作用:進一步說明只有親近賢臣,才能使國家興旺發達。
5)每與臣論此事,中的此指代內容。
6)引用先帝論史的作用:告誡劉禪親小人必定亡國。
7)在文中找到“親之信之”的具體做法。(三四段)
8)本段的作用及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薦賢后,繼以說理,表明憂慮之深,加深對親賢遠佞的強調,表現作者忠心耿耿和對前程的堅定信心。
9)歷史上具備貞良死節的名人有哪些?文天祥、岳飛。
第五課時:預習展示課
學習目標:1、學習后四個自然段的內容。2、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及寫作方法。
3、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環節和時間預設:1、導入(5) 2、自學+對學+群學(15)
3、分組展示(15) 4、鞏固積累(5)
學習過程:
1、小組交流,將自己本組內不會的知識和重點的知識找出來,一會在展示的時候要弄清。
2、分配任務,小組重點準備這部分內容。
3、根據小組分到的內容進行展示,補充與點評相結合。
學習內容:
1、仔細閱讀第六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本段的兩個成語:三顧茅廬(典故)和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自己的本志是什么?
3)三顧茅廬表現了先帝怎樣的品質。
4)本段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劉氏父子的決心。
5)二十又一年矣,有什么作用:表達了創業維艱,與先帝患難與共。
6)本段的段意:自敘本志,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患難與共的歷史,表明了創業的艱難,用以激勵后主。
2、仔細閱讀第七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本段的典故(白帝城托孤)
2)北伐的成熟條件和目標。
3)憂嘆的原因
4)本段表這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全文的思想感情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報先帝,忠陛下)
表達作者興復漢室的決心和對劉備父子的真摯情感。
5)“大事”指代的內容:
3、仔細閱讀第八、九段,體會內容,你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問題嗎?寫在下面。
1)歸結各方面的責任:
我的責任是,怎樣懲罰
其余人的責任,怎樣懲罰,
陛下的責任。
4、試概括文章的主題思想。
本文言辭懇切的勸說后方劉禪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明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情感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5、試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及語言特點。
1)全文以議論為主,中心是使劉禪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廣開言路,嚴明賞罰才能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2)議論,抒情、記敘渾然一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6、回顧全文思考以下內容。
1)全文脈絡:分析形勢――( )――敘經歷感帝恩――( )――歸結責任
2)全文作者思想感情(原文):
3)賞罰同一標準(原句):
4)三條建議是:① ② ③
最重要的一條是:
5)分析形勢:① 不利的客觀條件:
②有利的主觀條件:
6)作者志趣(無意功名、淡泊名利):
7)臨危受命的名句(創業艱難、患難與共的經歷):
8)先后漢興衰原因:
9)出師目標(“大事”、政治愿望):
10)三顧茅廬(追隨先帝驅馳原因):
第六課時:鞏固展示課
學習目標:1、背誦大比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2、展示讀后感,砸實對內容的分析。
時間及環節預設:1、準備(5) 2、背誦展示(30)3、鞏固積累(10)
具體過程:
1、每個組要準備大家一起背誦,根據正確的程度和自信程度得分。
2、每個組要推薦一名最優秀的同學,代表全組進行展示,獲得分數,可以挑戰速度和準確度。
3、科代表與老師抽取一個人代表全組背誦其中一段,獲得分數。
4、抽取一人脫稿來展示自己的讀后感,根據書寫的深度與質量獲得分數。
我的讀后感是:
課后總結:
李洪波
[《出師表》教學設計(北京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出師表教師課件
3.《出師表》課件
4.出師表的課件
5. 出師表原文翻譯
7.《出師表》讀后感
8.出師表的課文課件
10.《前出師表》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