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疏通文義,背誦全文。
2.理解作者對亡婢亡妻的悼念之情。體會文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的悲情。
3.分析文章的敘事手法,體會作者選材的藝術、細節描寫的魅力、人物刻畫的手法,嘗試總結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1.人物性格的刻畫。
2.作者隱藏于文本深處的對于亡妻的悼念之情。
教學難點
敘事寄情的藝術手法,細節描寫的藝術魅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作者。(老師或同學介紹均可,看事先的課程安排。)
2.解釋題目。
二、分析文本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1.夯實基礎,重視文本理解。
(1)學生自讀課文。
(2)學生范讀課文,查找錯誤。
(3)老師范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5)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同桌互相探討釋疑,如果有疑難做好標記,集中討論。以保證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梳理文章內容。
思路設置: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呢?老師給大家幾個數字,“一、二、三、十”,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圍繞這幾個數字梳理內容。
預設歸納整理結果:(1)一個生者,兩個死者,本文涉及三個人的家庭生活。寒花來此生活十年,作者與妻子結婚十年,但妻、婢均已不在。(2)文中寫了亡妻兩笑,寒花三事。人生十年如夢,有情人生死兩隔,飽含一個生者對兩個亡靈的悼念。(3)一種悲情,兩種懷念,三憶亡靈,十年生活。
備注:此處情節設置要根據課堂具體情況生發延展。重點內容宜做適當解析。
(1)妻子先于寒花去世,此時已經亡故。
(2)寒花是此文主要描寫對象,作者記憶中她隨妻子陪嫁來此十年的三件事,以表其性情,借此表達悼念之意。但是亡妻之形象亦不可忽視,有了亡妻之身影才能見作者悲情如此之重的原因。
3.挖掘作者情感。
(1)作者感傷婢女寒花的去世,為此寫此文以示祭悼,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個婢女的喜愛懷念之情,使人深有紅顏薄命之感。
(2)對寒花的悼念是表,是明;對亡妻悼念是里,是暗。亡妻離世尚有妻之侍婢相伴聊以慰解悲情,但如今婢女亦去,再次勾起對亡妻的懷念,如今連個寄托也沒有了,悲從心來。
(3)聯系作者人生經歷,屢試不中,做官不達,發妻早亡,侍婢離世,人生多舛,不由得不發出“命也夫”“可悲也已”的感傷之嘆!這感嘆中實是深藏對亡人的緬懷,亦有對命運的悲嘆。
三、品味語言魅力,分析寫作手法
1.重細節刻畫,現人物性格特征。
(1)寒花三事,表現人物各有側重。小時衣著發式見其稚,不與主人食見其嬌,吃飯“目眶冉冉動”見其憨。寥寥數語便令一個活潑好動天真的女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2)亡妻兩笑,一笑丈夫而稱許丫鬟,二笑丫鬟又伙同丈夫,形成對立。然而又見統一,亡妻未發一語,未投一足,未舉一手,卻于嘴角微動之間將個人性情與品格演繹得淋漓盡致,使人見其敦厚善良的性格、嫻熟優雅的情致,實在是一位賢妻良主。
2.選材平常,見生活積累和寫作功力。
所寫之事全是生活小事,沒有驚心動魄之言語動作,全是信手拈來,寫生活小事更易抒發生活之感,真正體現了作者的匠心獨具。取事既能見人物性格又沒有堆砌雕琢之感,仿如人仍在眼前,運筆靈動之至,小巧精深。
3.文風淡雅,言辭親切,情摯悲重。
通篇沒有華麗言辭,如話家常,然而于平淡語言中使兩個亡人“復活”,一個嬌態可掬,憨態可見,稚態可笑,另一個穩而情致不失,長而賢良敦厚。這兩個人于作者生命來講如此重要,如今不到四年相繼離開,十年生活忽然如煙消逝,真是“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
四、總結全文
五、隨堂練筆
選擇文中一處細節描寫的句子,做賞析。
例如:“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澳靠羧饺絼印睂懗龊ǖ幕顫姾脛,其憨態可見。而孺人之笑更見人物特征,引丈夫共笑婢女,此笑頗多善意,孺人的慈愛、寬厚、善良的風神皆出,也寫出了夫妻相得、主婢無間的閨房情趣。
六、學生展讀課堂練筆。齊背全文。留課后作業。
惜緣
[《記銘說志四篇》《寒花葬志》 教學設計(長春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長春版頤和園課件
3.我的生日周記四篇
4.英語周記范文四篇
5.高中周記精選四篇
6.初一英語周記四篇
7.寒假周記四篇
10.銘記的近義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