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課作為自讀課,更應還課堂于學生,但這并意味著放縱學生自讀,而應該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更加有效。同時課標中還指出“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那么本文作為一篇介紹羅布泊變遷的報告文學,具有新聞與說明性文章的特點,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應該成為教學的重點。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第三單元第十二課。 本單元側重以不同的形式來表達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重在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科學文藝作品既不同于一般文學作品,也有別于采用理論論述、邏輯推理等抽象概括方法介紹知識的科普讀物,而是科學與文藝的有機結合。從內容角度來看,重在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從體裁特點角度來看,可以讓學生感受文學藝術的感染力,提升語言能力。
二、文本簡析: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少有的一篇報告文學,借此課可以讓學生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報告文學較之一般科普讀物在語言方面的感染力。因此,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要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能從文本獲取相關的知識,樹立環保意識,還要讓學生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的表現欲望不如初一了,但他們的合作意識更強了,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變化,多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同時,初二的學生在知識的探究上已有一定的主動意識,教師要注重引導來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感知課文題目獲取有效信息,并通過理清文章思路,確定內容要點的區域,學會抓關鍵詞句及整合概括獲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二)品讀文章富有形象性及抒情性的語言,了解報告文學這一文學樣式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一)通過記者采訪,現場連線的情境模擬來展示、交流自學成果,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并探究出篩選信息的方法。
(二)通過圖文比較、朗讀等形式來了解報告文學這一文學樣式的特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思考人類對自己賴于生存的環境的破壞,樹立環保意識,能馬上從身邊事開始環保行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在豐富的文字材料中獲取主要信息,口頭表達時能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教學難點:在圖文比較及朗讀中對報告文學這一文體特點能有比較明晰的了解。
【教學方法】
一、教法:
(一)情境教學法: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器官,增強教學效果。
(二)誦讀法:不僅可以鍛煉朗誦能力,更可以感受報告文學在語言上的形象具體,富有情感這一特點。
二、學法
(一)批注法:在閱讀過程中,圈點勾畫,心有所思,腦有所動。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合作探究法: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含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圖片導入
約1
分鐘 教師屏顯羅布泊衛星云圖,提問學生:從形狀上來看圖片的主體像什么?這是一個被稱作“地球之耳”的地方。圖片顏色以黃色為主,它最有可能是地表上的什么地形地貌?教師簡介羅布泊,設疑帶學生進入本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學習。
觀察圖片,初步了解羅布泊。
1. 初步了解羅布泊。
2.導出本課的學習。
(二)題目感知
約4
分鐘 1.初讀題目,你從題目《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獲取了什么信息?
2.再讀題目,這個題目會激發起你哪些疑問? 朗讀題目,交流所獲取的信息;
再讀題目,表達激起的疑問。 調動學生思考,從有限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
(三)走入文本
約4
分鐘
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用圈點批注法快速閱讀文本,篩選出有效信息。
快速閱讀課文,圈點批注文本,理清文章內容。
帶著問題進一步感知文本,并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四)演繹文本
約20
分鐘 1.教師設定情境:假設你是某電視臺特派記者,正隨吳崗博士一行人到羅布泊實地考察,你們聘請了羅布泊百歲老人作為向導……
要求:(1)記者:緊扣文本,分別設計采訪老人和吳博士的問題。(2)受訪者: 須從文本中篩選有效信息作簡要陳述。(3)記者:將受訪者的回答用關鍵詞進一步概括連線給主播。
2.選取兩組學生的成果進行情境展示,要求學生從語言表達,采訪問題設置及回答的準確性等方面評點兩組同學的展示成果。
3.教師出示文章脈絡,進一步評點學生活動情況,引導學生如何從文本中獲取主要信息。
全文脈絡:今日羅布泊之神秘、荒涼
→往昔羅布泊之美麗景象
→羅布泊消亡的原因
→實地考察羅布泊的現狀
→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
→發出拯救的呼聲
方法概括:理清思路、確定區域、
抓關鍵詞句、整合概括
小組合作:角色安排,根據文章內容及學前活動指導,設置采訪問題及答案,提煉關鍵詞句。
模擬展示
學生評點,在老師引導下探究出篩選信息的方法并筆記。 情境設定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起到生教生的目的。
展示得于充分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并從中反饋自學情況。
師生評點小組活動情況,水到渠成地引出篩選信息的方法。
(五)品讀文本
約8
分鐘 1.要求學生談談對本文語言的發現,幻燈出示文中富含數據的語段,引出真實性。
2.教師幻燈展示能體現羅布泊今昔景象的圖片,要求學生用文中的句子為圖片注解,引出形象性。
3.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所選的句子,感知報告文學在語言方面抒情性的特點。
4.報告文學:是以文學手法反映現實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種文體。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文學的特點是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
5.再讀題目:你會讀出怎樣的感情?
痛惜、遺憾! 談對語言的初步感知。
直觀欣賞羅布泊今昔景觀,感受用畫面展現的震撼效果;
深情朗讀語句,感受文學語言的表達魅力;
了解報告文學,感知作者選擇最合適的文體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再次朗讀,升華情感。
對于報告文學,采用對比的教法,將其與圖片、朗讀等形式比較,感知此種文體的文學特點,化難為易;
扣開始的題目朗讀,步步升華。
(六)知行統一
約7分鐘 播放《救救地球》之歌,
要求:
聆聽《救救地球》之歌,請為我們身邊的環保寫幾條有感染力的宣傳標語吧!
知行統一,為環保獻力。
進行語言表達的當堂訓練,展示。
播放音樂為松弛課堂節奏,同時進行拓展延伸環節;
(七)課外延讀
約1分鐘
1.請你概括北海幾次變化后的城市特點并分析其變化的原因。
2.從文中舉出體現報告文學形象性與抒情性特點的例子。
學生課后完成
圍繞環保主題,進行相關語文能力培養。
板書設計:
神秘 改道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綠洲
荒漠 四盲
◆ ◆
篩選信息 報告文學
思路 真實
區域 形象
詞句 抒情
整合
評論
譚義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3.新疆羅布泊圖片
7.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8.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10.人教版日月水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