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文中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整體把握文意的能力。
2、學習作者在細碎的生活瑣事中展現人生哲理的方法。
3、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課前助讀:1、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中國浙江省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后改為子愷,子愷少好書畫,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又從夏丏尊游,詩書繪畫皆有所成。
主要文學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車廂社會》等。豐子愷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務求明白,不喜歡裝修粉飾,文字有一種樸訥而又明亮的味道,可分為三類:探究人生和自然奧秘;寫兒童情趣;寫本人生活經歷和社會的炎涼世態。
(2015年11月9日,豐子愷先生,誕辰117周年紀念日。7日,首屆全球豐子愷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桐鄉舉行, 奚美娟尤今等到場領獎。)
豐子凱的漫畫成就也非常高。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一卷簾籠,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和《會議》,《我的兒子》。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么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一些欺詐,多一些執著,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畫集《子愷漫畫》。
2、散文的閱讀思路與方法
散文雖是種側重于表現內心情感與思想體驗的文學樣式,但作者主觀感情的抒發又總是不脫離具體的人、事、景、物,記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寫景狀物散文要賦山水以性情,議論性散文要把觀點“滲透”到某一具體的人物事件中去。散文藝術構思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形成情景交融的、主觀與客觀契合的、充滿哲理思想的審美境界。所以,散文閱讀和鑒賞就必須緣人、事、景、物而探尋感情、思想和意蘊,逐步進入哲理思考和審美判斷的精神境界。也就是閱讀散文,一般首先應區分文章所記錄的主要對象的基本特征,即記事、抒情、明理的過程,也就是作者在散文中“寫了什么”;其次,應梳理文章的結構線索,如時空轉換過程,情感變化過程,認識和思考推進過程等,即作者在散文中是“怎么呈現的”,最后,還應探討文章的記錄對象和與記錄過程和手法的內在聯系(藝術美)、語言特點,即“記錄得怎樣”。
自主探究:
一、找出每段與題目“漸”有關的句子,并揣摩其具體含義。(解決“寫了什么”的問題。)
1、
2、
3、
4、
5、
6、
7、
指點迷津:
二、文章如何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漸”的?(解決“如何寫”的問題。)
指點迷津:
三、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
自主質疑:
1、
2、
3、
自主拓展:
作者說:“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結合課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試試找出兩三個你所熟悉的歷史人物來說明你的觀點。(課后練習四)
我的收獲:
落實鞏固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22分)
窗(錢鐘書)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開了。春天從窗外進來,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從門里出去。不過屋子外的春天太賤了!到處是陽光,不像射破屋里陰深的那樣明亮;到處是給太陽曬得懶洋洋的風,不像攪動屋里沉悶的那樣有生氣。就是鳥語,也似乎瑣碎而單薄,需要屋里的寂靜來做襯托。我們因此明白,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
②同時,我們悟到,門和窗有不同的意義。當然,門是造了讓人出進的。但是,窗子有時也可作為進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說里私約的情人就喜歡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門的根本分別,決不僅是有沒有人進來出去。若據賞春一事來看,我們不妨這樣說: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風和太陽逗引進來,使屋子里也關著一部分春天,讓我們安坐了享受,無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詩人像陶淵明對于窗子的這種精神,頗有會心。《歸去來兮辭》有兩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說,只要有窗可以憑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說:“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風,小屋子可成極樂世界;他雖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廬山,也用不著上去避暑。所以,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這個分別,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時也適用于屋外的來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門,而不開窗的屋子我們還看得到。這指示出窗比門代表更高的人類進化階段。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鳥窠獸窟,準備人回來過夜的,把門關上,算是保護。但是墻上開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氣,使我們白天不必到戶外去,關了門也可生活。
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義,不只是避風雨、過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陳設,掛著書畫,是我們從早到晚思想、工作、娛樂、演出人生悲喜劇的場子。門是人的進出口,窗可以說是天的進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為躲避自然的脅害,而向四垛墻、一個屋頂里,窗引誘了一角天進來,馴服了它,給人利用,好比我們籠絡野馬,變為家畜一樣。從此我們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觸,不必去找光明,換空氣,光明和空氣會來找到我們。所以,人對于自然的勝利,窗也是一個。不過,這種勝利,有如女人對于男子的勝利,表面上看來好像是讓步--人開了窗讓風和日光進來占領,誰知道來占領這個地方的就給這個地方占領去了!門的開關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來,只要把窗幕拉過一邊,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東西在招呼著你,是雪,是霧,是雨,還是好太陽,決定要不要開窗子。
⑤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劉熙《釋名》說:“窗,聰也;于內窺外,為聰明也。”正和凱羅《晚歌》起句所謂:“雙瞳如小窗,佳景收歷歷。”同樣地只說著一半。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我們看見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了我們的內心。眼睛往往跟著心在轉,所以孟子認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戲劇里的情人接吻時不閉眼,可以看見對方有多少吻要從心里上升到嘴邊。
⑥窗子許里面人看出去,同時也許外面人看進來,所以在熱鬧地方住的人要用窗簾子,替他們私生活做個保障。晚上訪人,只要看窗里有無燈光,就約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開了門再問,好比不等人開口,從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關窗的作用等于閉眼。天地間有許多景象是要閉了眼才看得見的,譬如夢。假使窗外的人聲物態太嘈雜了,關了窗好讓靈魂自由地去探勝,安靜地默想。有時,關窗和閉眼也有連帶關系,你覺得窗外的世界不過爾爾,并不能給與你什么滿足,你想回到故鄉,你要看見跟你分離的親友,你只有睡覺,閉了眼向夢里尋去,于是你起來先關了窗。因為只是春天,還留著殘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關的。 (節選,有改動)
1、下面對散文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 《窗》是一篇充滿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體驗、觀察理解為基礎,通過我們平時所常見的窗,引發了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B 本文以小見大,見解獨到,語言妙趣橫生,莊諧雜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經話作荒唐語,充滿了理趣,具有啟人心智的作用。
C 第①段作者從“春天”入筆,通過對春天陽光的細膩描寫,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獨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
D 第⑤段“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我們看見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了我們的內心。”意在說明我們通過別人眼可以觀察別人的心理,別人通過我們的眼也可以觀察我們的心理。
E 文章的結尾“因為只是春天,還留著殘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關的”一句,既與文章的開頭形成了首尾呼應,又總結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對于屋內與屋外人的意義。
2、 作者圍繞“窗”抒發了哪些獨到而深刻的見解?請根據②-⑤段內容,分條概括。(6分)
3、結合文章,回答下面問題。(6分)
(1)第②段引用有關陶淵明的材料有什么作用?(3分)
(2)怎樣理解第⑥段“窗子許里面人看出去,同時也許外面人看進來,所以在熱鬧地方住的人要用窗簾子”這句話的含義?(3分)
4、請結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選角度談談你對錢鐘書文章風格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闡述合理,有說服力。(6分)
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這種現象在中國文化里數見不鮮。譬如中國繪畫里,客觀寫真的技術還未發達,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種“純粹畫”的作風;中國的邏輯極為簡陋,而辯證法的周到,足使黑格爾羨妒。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 (錢鐘書《談中國詩》)
錢氏以最經濟曼妙的文字,凝聚長年累月的心得,將浩浩如長江大河的古籍經典,點化評析,萃于一編,正是量體裁衣、稱身愜意的形式,更便于流傳久遠,嘉惠后人。 (鄒文海《名家評說錢鐘書》)
市中
[《漸》導學案 (粵教版高一必修二)]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