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133-135頁。講述的是古代聰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加強誦讀,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并注意積累文言詞語。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從文中信和禮的重要性上去體會這樣為人的道理,同時去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念。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難點
1.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
2.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
◆教學突破
1.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
2.布置學生預習。
◆學生準備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
2.熟讀課文,復述故事。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從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入手,導入新課。 1.交流故事,進入新課。
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 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
3.設置問題,研讀交流。 3.疑討論,相互交流。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約分鐘)
二、熟悉課文,整體感知(約分鐘)
三、設置問題,探究學習《詠雪》(約分鐘)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復習上課知識,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1.復習上課知識,進入新課。
2.設置問題,研讀交流。 2.提出問題,相互交流。
3.聯系生活,注重應用。 3.聯系生活談讀后感。
一、復習已學知識,進入《陳太丘與友期》的學習(約分鐘)
二、設置問題,探究學習(約分鐘)
三、小結全文,布置作業(約分鐘)
本課總結
本文所選的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故事短小精練,語言簡潔雋永。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對古代的志人小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的朗讀和背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文言詞語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習古人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體現了學習古文要古為今用的原則。
板書設計
(略)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詠雪》中詠雪的兩個比喻是這則故事的關鍵,讓學生對這兩個比喻做評價,關鍵是要讓他們從課文中找相關的句子。教師可以先提出兩種相反的意見,然后讓學生就這兩種意見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不要強求學生對這兩種意見作評價,學生言之成理就可。學生如果有其他的比喻也可以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飛何所似。()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尊君在不。()
(5)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翻譯下列語句。
(1)未若柳絮因風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提示:1.(1)內集:家庭聚會(2)何:什么(3)去:離開(4)不:同“否”(5)信:講信用。2.(1)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2)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大門。
◆個性練習設計
1.對“撒鹽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句,謝太傅會贊同哪一句?作者會贊同哪一句?你認為那個更好?為什么?
2.元方面對父親友人的粗暴態度,回應道:“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從這一回敬語言中,我們看到了年僅七歲的元方是怎樣一個人?從“無信”、“無禮”的駁斥中,告訴了我們怎樣一個道理?
答案與提示:1.第一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因文中對兩個答案未作評判,可以根據“大笑樂”去思考;第二問,作者雖沒有明確表態,但從文末特意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來看,他是暗示自己是贊賞道韞的才氣的;第三問略。2.元方聰穎機智,明理有節,善于說話。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要有禮節的道理。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課的學習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教師在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培養了語感,并積累了豐富的文言詞語。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易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對于較難的問題,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拔。
補充資料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2.《世說新語》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惜緣
[《世說新語》兩則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3.世說新語3則教案
4.莊子故事兩則教案
10.人教版找次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