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學困生轉化困難重重,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均義不容辭。本文列舉教育一線的典型案例,分析之后獲得了一些淺見,歸納為“親和激趣、積累成功、方法指導、習慣養成”。筆者用此策略轉化學困生,其中大部分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明顯的進步。
關鍵詞:親和激趣、積累成功、方法指導、習慣養成
一、前提:取得學困生家長的信任,統一教育思路。
剛入學時,孩子們似乎并無多大差別,為何經過幾年的小學教育,其中一部分就變成了學困生?這里面固然有學校教育方式和個人智力方面的因素,而部分家長也應對孩子學力低下擔責。從筆者所接觸的學困生來看,其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思想不科學、教育方法不適當的比例較大,大多失之于簡單粗暴,不聞不問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來校當面指責班主任者亦不乏其人。
為了提高學困生家長對寫作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的認識,筆者每月選擇學困生的作文中進步較大的或者是特色明顯的,發表在學校的“學生園地”欄目中,并附上班主任的評語。五年級A同學統一考試語文成績從來都沒超過50分,筆者從激發趣味開始教他寫作文。到2015年6月期末考試時,他的語文成績上升了35分,下面就是他的文章《白雪公主(二)》:
到了傍晚,矮人們找寶石……東西回家了--他們是小木屋的主人。他們很友好……
當他們回到家時,看見家里被人打掃了,并且聞到了食物的香味……
后來,白雪公主睡醒了,她向矮人們問好,矮人們也向她問好,他們互相介紹。白雪公主說了她的遭遇,他們很同情白雪公主,希望她留下來,并且為他們做些什么。白雪公主說她樂意。
第二天,白雪公主為他們準備了早飯在路上吃,他們走前警告了白雪公主提防她后媽。說完,就走了……
當巫婆問魔鏡:“誰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時,魔鏡說:“矮人家里的白雪公主最美麗。”
“胡說,她不是死了嗎?”壞皇后說。
“她沒死。”魔鏡說。
她聽了氣得發抖。她打扮成一個賣絲帶的老婆婆,決定自己殺了白雪公主……
她到了矮人家門口。那時,白雪公主正在打開窗戶,她在東張張西望望,她看見壞皇后……她讓壞皇后進來了--因為她根本沒有往壞處想……當壞皇后假裝給她系絲帶,突然壞皇后使勁一勒,白雪公主倒在了地上,壞皇后哈哈大笑著走了。
下午,矮人們找寶石回來了。他們發現白雪公主倒在地上,他們用剪刀救了她,她活了……白雪公主做完飯,把飯端出來了,又把餐具拿出來和他們一起吃飯。飯后,他們聽白雪公主講--《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講完后,他們互相說晚安,睡了。小矮人們睡在小木椅子上。
第三天,矮人們出去找金幣了,白雪公主一個人在家。她剛吃過早飯,打開窗戶,就在這時,她看見了一只流浪狗和一只流浪貓。她很同情它們,并且收留了它們。
當小貓和小狗想聽故事了,白雪公主為它們講故事。她想:有它們在這兒該多好呀!小矮人們一定喜歡它們,并且樂意和它們做朋友,我也樂意……
他媽媽本來對他的學習已經死心了,看到孩子的作文發表在網上,激動不已,連夜打電話給我說:“感謝老師對馬×的持續的鼓勵和教導,他現在對語文學習尤其是寫作的興趣非常濃厚,連我們家長也堅定了信心。”由此可見,想方設法讓家長認識到正確的教育思想是可行的,讓轉化在家校全作的前提下順利開展,才可以擴大轉化學困生的統一陣線,為成功轉化打下堅實基礎。
二、轉化學困生途徑
在取得了學困生家庭的配合之后,首先要讓學困生從心里改變對班主任的看法,然后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品嘗到進步與成功的快感;再從學習方法角度加以引導;最后一步就是要漸漸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1.親和激趣
敬業、愛生,是班主任職業道德的核心,而親和力則是最為基礎的素質。班主任親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學生當成大寫的人,班主任才會對學困生和顏悅色,起悲憫喜舍之心。
具體操作上,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是開展結對幫學。2014年9月,筆者就通過《語文學習自我效能感問卷調查表》,初步篩選出學困生十名,并著手開展“一幫一”助學行動。選擇班里學習成績和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各十名,按照自由組合的方式,請學優生每人挑選一位學困生來幫學,結對完成后,打印成如下表格:
學困生 周** 郁** 邱** 金** 薛** 孫** 朱** 王** 張** 楊**
學優生 謝** 祝** 劉** 王** 錢** 嚴** 葛** 王** 宋** 謝**
第一周
……
按照分工表,要求學優生每周至少提供幫助三次,周末請學困生簽名確認。每周末,學習委員給每一位助學生獎勵,通常獎勵的辦法是“加五角星”,并且在班會上當眾表揚。并不批評那些幫教行為不勤的助學生,以免產生負面影響。久之,大家都爭先恐后地開展助學行動。后來還有幾位學生主動要求,希望找個同學來幫助自己,幫學帶在班級蔚然成風。
二是選擇重點助困。筆者親自幫帶兩位學困生--于**和錢**。這兩個同學原本對學習絲毫不感興趣,也從不主動與老師交流。筆者送給他們每人一個筆記本,并寫上一些鼓勵的話并簽上名,要求他們寫上本學期的校歷,就是各個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日期,要求他們每天放學之前來辦公室找老師談心,匯報當天的表現,取得哪些進步,受到了哪位老師的表揚及作業的等第情況。如果老師不在辦公室,那就在筆記本上作書面匯報,老師會在看到匯報的當天批注反饋。最初,他們經常忘記來找老師,筆者就在第二天一早去找他們談,首先是讓他們意識到蒙混是難以過關的。一個月以后他們就能夠堅持每天來辦公室了。偶爾忘記一次,他們也會在次日早晨主動來向老師說明并要求去補上書面匯報,態度十分誠懇。從一開始的怕老師、躲老師到后來的親近老師,主動接近老師,這是一個明顯的轉變。
2.積累成功
過去的成功經驗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來源。成功的經驗不僅使學困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進而增強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也感到自己所采取的學習行為是有效的,也就增強了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因此,為學困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有更多的成功體驗,是培養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案例一:筆者對所教班楊**同學采用一貫的鼓勵,給他多次的“進步之星”等榮譽,希望能喚醒他對學習的熱情,但是他積重難返的懶惰惡習,總讓他的眼神恍惚不定,只想著與同學打打鬧鬧,完全還沉浸在小學生活里。
案例二:楊嘉宇跟楊**同樣是學困生,但是筆者吸取了從后者身上得到的教訓,對楊嘉**采用剛柔相濟的方式,當他真正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當他拖拉作業或學習退步時,嚴肅批評,表現出非常生氣的狀態,有時還請家長來校。結果楊嘉宇的成績進步較大。
從以上兩個案例的比較可知,班主任情緒表達要恰當,不能一味地表示同情與鼓勵,應當剛柔相濟,方可觸動其內心,改變其性情,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足夠重視,形成對學習困難的積極歸因。
3.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困生更需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但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和幫助要因任務難度不同,學生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在學生學習順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使學生做出自己能力低的歸因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國外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 教師讓A和B兩組學生做一種字謎測驗,這種測驗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主試設置了三種實驗情境,在不同情境下控制教師的幫助行為。第一種情境,教師對A組進行有關答案的暗示而不暗示B組;第二種情境,教師幫助B組而不幫助A組;第三種情境,教師對A. B兩組都不提供幫助。三種情境下A和B兩組學生都完成了測驗,每次測驗后都讓學生估價自己能力的大小。結果表明:在不幫助他人而幫助自己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能力估價最低;兩組都不幫助的情況下次之;在幫助他人卻不幫助自己時對自己能力的估價最高。格雷厄姆和巴克(Graham&Barker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與未受幫助的同學相比,一個受教師主動關心和特別幫助的兒童不僅被別人判斷為較不聰明,而且自己也會這樣認為。所以,教師應在學生確實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才給予適度的幫助和指導(不是簡單的提供答案,而是共同分析、探討),不要“無緣無故”地幫助學生,否則會降低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評價。
例如,我班有位女生郁**,她入學前的語文成績是18分,作文零分。筆者找她談話,表揚了她的字跡的美觀,并順水推舟說她寫出的文章必然也十分耐看。怎樣入手呢?可以先寫語文老師的外貌,從上到下依次寫出來。給她一天的時間,包括晚飯后。其他的語文作業不必做了。她第二天果然拿出了二百字的作文,字跡真的比以前美觀些了,文章語病雖然較多,但最起碼言之有物。接下來幾天,筆者讓她每天寫一個熟悉的人的外貌,她越寫越順手,一周后拿出來的是近四百字的文章了。接下來的一周筆者送給她幾本本班同學的作文本,讓她每天抄一篇。星期五時找她談話,問她抄作文的感受,她說很有趣。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里,筆者按寫物、寫景、寫事的順序對她進行作文訓練。每篇都詳細批改。到期末考試前,筆者心中已有了足夠的底氣,五百字左右的比較像樣的文章,她沒問題!期末考試結果出來了,作文27分。她爸爸說“做夢也沒想到過。我女兒天天吵著給我看她寫的作文,她現在對寫作文的自信心很足。”這個案例表明:教師對學困生提供適當的方法上的幫助和指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
4.學習自主習慣的養成
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徹底轉化學困生的有效途徑,勤于讀書、敢于質疑、勇于創造等習慣的養成對實現這一轉化至關重要。果真如此,我們班主任就離功德圓滿更近了一步。葉圣陶所言“教是為了不教”,真諦即在于此。
(1)看書的習慣--最是書香能致遠
閱讀可以改變人,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改變個人命運。要徹底改變學困現象,必須從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開始。2015年9月筆者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自我效能感問卷調查并參照他們畢業考試、入學分班考試成績,篩選出學困生8名,每周三17:30-18:30進行針對性輔導,第一課筆者就充分強調了看書的作用,并列出初中生必讀書目,并分發到每個人的手上。向所有同學提出每周的閱讀量不少于一萬字的建議,要求他們在筆記本上做明確的閱讀筆記,記錄所讀書名、頁碼、主要內容,并加強了與家長的配合,要求家長每周末在學生的閱讀筆記相應位置簽字。
在閱讀輔導課上,筆者嘗試舉辦小型閱讀交流會,請各位學困生拿出自己的讀書筆記,與周圍同學交流一周閱讀成果和體會。具體形式上,有小組交流,也有整體交流,由于很多同學是有備而來,所以交流會現場氣氛非常熱烈。通過交流讀書筆記與讀書心得,逐漸培養起讀書的濃厚興趣,同學們逐漸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閱讀的興趣也日漸濃厚,閱讀的熱情也愈發高漲。“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隨著閱讀量的不斷擴大,不少學困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增強,寫作的素材得到擴充,寫作的技法得到提高,對寫作的恐懼感逐漸消散,創作的沖動隨之而起。
(2)專心的習慣--凝心聚神好讀書
離開了專心、或者稱為專注的習慣,一個人很難做成事。對學困生來說,要完全擺脫學困的處境,幫助他們養成這樣的習慣,其意義更是非同尋常。荀子《為學》中說:“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而無可寄托者,用心不專也。蚓無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還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專心是成就學業的基石,也是學困生不間斷進步的持續動力。而不專心恰恰是所有學困生的共同弱點。上課聽講心神不寧,完成作業三心二意,參加活動心猿意馬,對待批評心不在焉,這是大部分學困生的共同特點。而且是積習既成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辦呢?
一把筷子折不斷,那就分而折之。筆者一個學年來的做法是:在課堂這塊主陣地上,盡全力提高學困生的注意力,耐心培養他們的專心習慣。在課堂上那些學困生經常彎腰弓背與周圍同學交頭接耳,筆者就在教室里輕聲走動巡視,遇到注意力分散的現象,不打斷教育環節的基礎上用書輕拍他的后背,他會馬上坐得筆直,這種姿勢下他不可能與周圍同學交頭接耳了,因為交頭接耳需要彎下腰去。筆者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來提高整個課堂上的聽講注意力,有效促進了學困生的專心聽講的習慣。
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凡是學困生,在做作業時經常會犯一些低級錯誤,比如錯別字很多,字數嚴重不足,或者是未按要求答題。這些行為的背后都是不專心的習慣在作祟。班主任如何來控制得住他們在家里做作業時的專心程度呢?遠水解不了近渴,只有靠山吃山了,請家長監督。勸說學困生家長晚飯后陪伴自己的孩子做作業至少一小時,要關注孩子的坐姿,做作業時的精神狀態,在他們遇到難題時還要幫著一起想辦法,克服各種困難力求促成孩子的專心。作業完成后,家長需在《家校聯系本》上簽寫留言,概述情況。班主任通過《家校聯系本》,與學困生家長交流心得體會,探討幫助學生脫困的方案,努力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并在部分家長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給予援助--方法上的引導和精神上的鼓勵。我們始終相信,能夠堅持下來的大部分家長最終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專心這一習慣上的明顯進步。
艱苦的努力往往能夠收獲可喜的變化。筆者在期末再次運用《小學學習自我效能感問卷調查表》進行測試期初篩選出的學困生時,驚喜地發現:他們從期初語文全都不滿72分,上升到期末的平均分81分。
三、結語:
在大量案例基礎上,將初中學困生的轉化途徑歸納為 “親和激趣、積累成功、方法指導、習慣養成”。筆者用此策略轉化的學困生,大部分學業成績都在這些培養程序中受益,也還存在少部分同學或因家庭因素影響、或因積重難返、或因試驗的連續性欠缺,遺憾地沒能取得明顯的進步。至于具體操作上哪些做法發揮了主要作用、哪些做法還存在瑕疵,則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李云鶴
[初探如何轉化學困生]相關文章:
1.學困生轉化課件
2.學困生的轉化論文
7.
9.學困生的評語
10.學困生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