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他認為:“懂得用兵的將帥,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著,是國家安危存亡的主宰”。故提出了選將用將的五條標準:智、信、仁、勇、嚴。孫子說為將者五德缺一不可,筆者認為為師者亦如此。為師者除了要傳道、授業、解惑外,還要懂得如何帶領學生們在學海中苦戰得贏,這就要求為師者亦需有一定的為將之材。
一、師者智篇
孫子把“智”放在“五德”之首,說明孫子對領導者指揮才能的重視。班級是學校最基層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具體領導者和組織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認真實施學校教育與教學計劃,組織與指導開展班級工作,保證班級全體學生健康成長。如何領導、組織;如何實施、開展班級工作;如何保證學生健康成長……這是需要智慧的。
智慧是指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筆者認為班主任老師所需具備的“智”主要在如下方面:
1、“選賢與能”之智。一個好的班集體離不開一個得力的班委會,班委會是班級學員的群眾性組織,是部分教學活動,如組織自學、小組討論、專題研討和學習考察等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因此,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不僅有利于班級管理和班級建設,而且有利于貫徹執行教育的指導思想、方針和教學計劃,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故班主任應該有“選賢與能”的智慧。
2、巧妙的“懲罰”之智。當學生犯錯誤時,也是我們教育者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候。學生犯錯班主任老師容易出現:“小題大做”,缺少寬容和幽默,缺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豁達,把學生弄得很累,自己也心力交瘁。錯誤的批評、錯誤的懲罰,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如果班主任能夠在教育行為中恰當地打破常規,往往可以變被動為主動,達到教育的目的。
這兒有一例: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時偷偷殺了校長家的狗,校長于是懲罰他畫兩張解剖圖--狗的血液循環圖和狗的骨骼結構圖。正是這個智慧的“懲罰”讓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最終發現了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3、授之于“欲”之智。我國古代大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在其代表作《師說》中把“傳道、授業、解惑”視為教師的基本職責,這一觀念在我國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但從現代教育觀念的視角來看,韓愈的認識,體現的是一種教師中心論的立場。如果把學生當做學習、成長、發展的主體,從尊重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出發,教師只“傳道、授業、解惑”就遠遠不夠了。一個真正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認真思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為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故筆者認為現代的師者不光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考慮如何智慧地傳、如何授、如何解才能收獲最佳。
“欲”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是一種自主的要求,是變被動為主動的要求。 “欲”是指學習的內驅力、興趣、動機,建立在人本主義的教學觀基礎之上。“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是指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不如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興趣、動機。讓學生有欲望才是智慧之舉,才是實現“最佳”的最佳。
選賢與能、巧妙懲罰是我們管理班級的智慧之舉;授之于欲是我們搞好教學的智慧之舉。有了這些智慧,何愁成不了智慧的班主任、何愁統帥不了你的軍隊、何愁打不了勝仗。
二、師者信篇
孫子對將帥的要求除了能多謀善斷,還要求將帥必須取信于人。班主任也必須將這種“信”深深植根于全體同學的心目中。
“信”在此釋為誠實,遵守諾言而取得的信任。為人師者,筆者認為“信”是如是:
1、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說出的話就一定要去做,一旦做了就一定要果斷,不要猶豫。
曾參殺豬教子的故事還記得嗎?
有一天早晨,曾參的妻子忙完了家務,就想上街去買點東西。小兒子高興地跑了過來,纏著媽媽帶他一塊去。
曾妻被鬧得沒有辦法,回過頭去,她看見了自家院子的那頭小豬,又想起兒子最喜歡吃肉,就隨口應允說:“好乖乖,媽媽回來就把小豬殺了,燉肉給你吃!”
聽到媽媽的保證,小兒子高興極了,這才放她走。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來,還沒有進家門,她就看見丈夫正在院前的大樹下準備殺豬,那頭小豬被捆了四蹄,“嗷嗷”地叫著,雪亮的尖刀擱在水盆邊……
一見這個情景,她大吃一驚,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趕忙制止曾參說:哎呀,這豬太小了,你怎么能現在就殺呢。”曾參指了指站在一旁熱心觀看的小兒子,問道:“你早上跟他說的那些話,難道不記得了嗎?”……
曾參為兌現對孩子的諾言而殺豬是因為曾參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曾參用言行告訴我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
教師面對的就是一群年少無知,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的孩子。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范例,對于青年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用陽光。”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但言教不如身教,身教是教育的法寶。身教是教師身體力行,是教師示范的實際行動,它具有很強的榜樣性和效仿性。所以我們要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2、賞罰有信。善用賞罰是軍隊管理中“礪士”的一種藝術。孫子說:“善治軍者,賞罰有信。賞不避小,罰不避大。”這里最值得重視的就是一個“信”字。有信,賞罰才有權威性;有信,賞罰才能達到激勵士氣的目的;有信,領導才有號召力。
教育者面對的是一群喜怒無常的孩子,陰晴雨雪隨時爆發。同時教育是允許犯錯的,教育就是在糾正錯誤中不斷認識、提高。筆者認為在這里需注意幾點:
注意對同一對象的恩威并施,有賞有罰讓其明確能為與不能為。
注意重賞輕罰,讓每位學生認清自己的閃光點。
注意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并重,滿足學生多樣、多層的需求。
賞罰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強化手段。一個高明的管理者應該從人的本性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激勵強化措施,去控制、改變、塑造人的行為。教師就該用這種有信的賞罰來改變學生們的思想認識進而來支配他們人的行為。
三、師者仁篇
“仁”的主要表現為“愛人”,不僅要愛自己的家庭成員,還要實行廣博的愛,即“泛愛眾”。師者就需要有這種“仁愛”。《孟子離婁下》亦有:“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這里道出了施“仁”的意義。正所謂“仁者愛人”,也就是說成為“仁者”的前提便是“愛人”,孫子也認為“為將帥者必愛撫士卒”。我們的記憶中不是有這些實例嗎:
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吳起,吳起治軍,以愛惜士卒,與士卒共患難而聞名。吳起用行動換取了士卒的身心,換取了戰場上士卒的拼死作戰。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何陳勝、吳廣能得人心,究其主要原因是“素愛人”。用“素愛人”換取了“士卒多為用者”
對教育來說,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師愛如甘霖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它可以創造奇跡,它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師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師愛如春風,溫暖每個學生的心靈。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愛每一個學生更是老師的責任,師愛如春風,沐浴著每個孩子的心靈。愛生是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筆者認為我們該如是:
愛就是負責,嚴格要求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
愛就是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愛就是理解,理解他們的錯誤,引導他們避短揚長樹立信心。
四、師者勇篇
“勇毅果敢”是對將領品德、作風的要求。不能設想:一個殘暴的將軍能贏得士卒們為他赴湯蹈火,一個懦弱的將軍會帶出驍勇威武的軍隊。
讓我們先來回顧兩個感人的事跡:
2012年5月8日晚,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正當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一群學生準備過馬路時,一輛客車突然失控沖了過來,與前方停在路邊的另一輛客車追尾相撞,被撞客車猛力沖向正要過馬路的學生。危險瞬間,本可以躲開逃生的女教師張麗莉,奮不顧身去救學生,自己被卷入車輪下,雙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
張麗莉用自己生命的積淀演繹出瞬間的美麗。危險面前,她以柔弱的身軀構筑起一道堅固的防護欄;災難過后,她用堅強的意志譜寫了一曲生命的交響曲。她義薄云天,她美撼中國,她是當之無愧的“最美女教師”!央視給他的頒獎詞是: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試問張老師的勇氣何來?張老師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也給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勇毅果敢,什么是教師職業核心價值的體現。
2014年5月31日,宜春至金瑞的中巴車上,一名男子突然持菜刀行兇,致5名乘客受傷。危急關頭,被砍兩刀的宜春三中高三(17)班學生柳艷兵,不顧危險,勇敢地沖了上去,將歹徒按倒在地,并最終奪下歹徒手中的兇器,保護了更多的乘客。
“師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故為師者的品德、作風何嘗不是影響孩子的主要因素!這主要緣于如下兩點:
其一:教師工作的“示范性”。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作為自己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教”。
其二:學生特有的“向師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始終起著熏陶作用,學生的向師性影響著學生健康成長,正所謂: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靈。教師正是用自已的模范行為、表率作用,潛移默化的培育著下一代。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往往會摹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他們性格的一個方面。
教師的儀表、舉止和習慣是教師素質的外化,是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素的動力。很難想像一個蓬頭垢面、行為邋遢的教師會對學生的成長有良好的影響作用。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博大無私的愛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優良品質,教師廣播的學識給育了學生探求知識的力量,學生往往會不自覺的從心靈深處羨慕他們的老師,樹立向老師學習的決心,正是這中決心,始終驅使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五、師者嚴篇
孫子兵法《視卒如子而不可驕》中:“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意思是說:只知道厚待士兵卻指使不動他們,只知道溺愛卻指揮不動他們,士兵違法亂紀卻不能懲罰他們,這樣的士兵就像寵壞的孩子一樣,是不能用來作戰的。這是對為將帥者最好的告誡,對于教育者來說,也要從“嚴”出發,從嚴治學、從嚴治教。
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這句話,對各行各業包括學業在內,都有一定道理。對一位班主任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從嚴治學這一條,要想培養班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是不可想象的。
諸葛亮緣何揮淚也要斬馬謖,又為何在北伐前呈上《出師表》,囑咐后主劉嬋若有作奸犯科宜付有司,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五代十國時李守貞為何能夜襲河西后漢軍大營,郭威又為何要在陣前斬首愛將李審?究其原因,就是嚴明紀律。一個秩序良好的班集體,亦該有一套嚴明的紀律。嚴明的班規具有制約作用、指引作用、評價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嚴”和“愛”是分不開的。有句名言說的好:“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工作中我們該把“愛”和“嚴”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軍隊的將領,要具備足智多謀,賞罰有信,愛護士卒,勇敢果斷,紀律嚴明的素質。同樣,為人師者亦要具備這些品質。將領是智謀為先,不能多謀善斷,就會被敵人所欺騙,班主任作為一種專業,需要睿智;不能賞罰有信,則士卒不會用命,班主任做不到學生 同樣不會聽信;不愛護士卒,士卒不會赴湯蹈火,沖鋒陷陣,同理“愛”才是我們教育的不竭源泉;不能身先士卒,勇敢帶領部隊,就不會給士卒做出表率,也要記住教育者“身正為范”的榜樣力量;紀律不能嚴明,士兵就會譬若驕子,不能協調一致的行動,嚴明的紀律是我們打造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保證。這幾個方面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所必備的,更是一個為人師者所要具備的優良品質。
故筆者認為--師者將也,為師者亦需將材。
沈輝
[師者將也--也談班主任]相關文章:
1.用只要也造句
2.只要哪怕也造句
3.關于用無論也造句
4.大道之行也課件
9.竹渡也的閱讀答案
10.用即使什么也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