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導航】
讀后感是一種常見而實用的文體。它是作者在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乃至一段話、一則材料之后,根據自己的 感想所寫的文章。那么,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細讀原作,生發感受。顧名思義,“讀后感”是因“讀” 而生“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和深化,不“讀”則無以“感”,“ 讀”不細則“感”不深。因 此,寫作之前,要先對原作進行認真閱讀、仔細揣摩,準確把握作品的基本內容,深入領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 情和精神實質。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社會實際乃至歷史經驗展開聯想,從原作聯想到現實,由他人聯想到自身,從而生發出豐富的感受和體會。只有這樣,寫作時才能有感可發,有話可說。
二、選準“感點”,深入突破。“橫看成嶺側成峰”,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之后,我們往往會產生多方面的感受。但在一篇讀后感中,不可能也沒必要將所有的感受都寫進去。這就要求我們在深入思考、正確分析的基礎上 ,從紛繁復雜的感受中選擇一個最佳角度作為“感點”,即寫作讀后感的突破口,集中筆墨寫深寫透,千萬不可泛泛而談,面面俱到。毫無疑問,可以作為“感點”的角度,就是自己體會最深、見解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并且寫起來又最為得心應手的那一點感受。
三、明確思路,規范結構。一篇讀 后感,通常包括“引--議--聯--結”四個部分。開頭要“引”,即用概括的語言引述原作的相關內容,交代感想從何而來,為下文的議論做好鋪墊。接著是“議”,分析所引述的原文材料,點明自己從中獲得的感受與啟示,提出全文的基本觀點。然后是“聯”,即聯系自身及社會實際擺事實講道理,充分而深入地闡述基本觀點,這是整個讀后感的主體部分。最后是“結”,即總結全文,做到首尾呼應,前后貫通。當然,這只是讀后感的一般寫作思路和結構,文無定法,在具體寫作中,可根據需要靈活安排。
總之,寫作讀后感,要在深入理解原作的基礎上,集中筆墨表現自己某一方面的獨到感受,做到 條理分明,結構嚴謹,力求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
【例文引路】
永不言敗
--讀《老人與海》有感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讀罷《老人與海》 已經好幾個月了,但老漁夫桑地亞哥那擲地有聲的話語,至今仍回蕩在我的耳邊。(開篇引用《老人與海》中的名句,為下文進一步生發感受作鋪墊。此為“引”。)
的確,在很多人看來,老漁夫是個失敗者:他一連84天捕不到魚;在第85天時,終于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卻被它折騰得筋疲力盡;好不容易治服了 大魚,在歸航途中卻又遭到群鯊的襲擊;等到回港時,這條1500磅的大馬林魚被啃得只剩下一具骨架。盡管如此,老漁夫從沒有放棄過斗爭,從沒有喪失過希望。在現實中,他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 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在引出“很多人”對老漁夫的看法后,作者進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此為“議”。)
蕓蕓眾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敗屈服。一旦內心屈服,所 有夢想都將化成泡影。面對失敗,我們要像老漁夫那樣,勇敢地去面對,頑強地去拼搏 ;即使沒有成功,也不會給人生留下遺憾。因為,我們已經努力了,雖敗猶榮。正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由老漁夫聯系到“眾生”,論述“永不言敗”的重要性。此為“聯”。)
人生的道路漫長而曲折,荊棘叢生,坎坷不平,但只要我們勇敢地攀登,頑強地跋涉,直面挑戰,永不言敗,我們就會發現,世上沒有過不去 的坎 ,所有的困難都只是暫時的。成功與失敗,只在一念之間,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敢于迎接挑戰。只要我們不輕易放棄,不輕言失敗,就沒有什么能打敗我們;打敗我們的,其實只是我們自己。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打敗。(站在人生的高度,將論述推向深入。此為進一步“聯”。)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人生箴言。(總結全文,照應標題,回扣原著。此為“結”。)
【名師點評】
《老人與海》是一部意蘊極其豐富的經典之作,可以抒寫的感受很多,但作者只擷取一點--老漁夫“永不言敗”的精神,由此生發開去,層層深入地論述了“永不言敗”的重要意義。綜觀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感受鮮明,說理透徹,有著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寫一篇讀后感專題指導 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2.作文課指導教案
3.看圖作文指導課件
5.優秀作文指導教案
7.畢業論文指導
8.指導的同義詞
9.畢業論文指導總結
10.設計指導教師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