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小河中學 孫伯琦
女性,是多數劇作家筆下的主角。不論是元曲四大家,還是近現代名家;從竇娥、崔鶯鶯到侍萍、陳白露。女權思想、女性意識的覺醒和發展都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反對社會,特別是反對男權社會的種種價值理念。在《長亭送別》一文中崔鶯鶯這一形象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封建社會,對男人的要求就是讀書、考功名,光宗耀祖、光耀門庭,然后全家雞犬跟著升天。文中崔母看不起張生、即便木已成舟仍然要求張生“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只有這樣才配做相國家的女婿“休辱沒了奄孩兒”。就連本應看破紅塵的長老也也同樣的思想:“此一行別無話”、“專聽春雷第一聲”,希望張生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和要求,考個狀元回來。當然張生本人孜孜以求的也正是如此。他多年苦讀正是為了考個功名,他不會和崔鶯鶯一起象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樣一起來否定社會、反對束縛!皯{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這一去奪了一個狀元”、“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和那些海誓山盟比較一下,這些可能更是張生的內心話。他要不是普救寺的這段艷遇,早就扎進書堆到了考場拿了狀元了。
然而,崔鶯鶯的思想理念并不一樣,在她眼里狀元只不過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在她心中沒有功名的煩擾“得官不得官,疾便歸來”、只有愛情的執著“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盡管她所追求的只是個人的單純的愛情、不是自覺的反封建思想,但這位女性形象所否定的社會價值體系、社會觀念讓我們為之喝彩!
我們肯定《紅樓夢》,并不是因為書中愛情的纏綿、古文化的豐富,而是對寶黛二人心相通、共同否定社會的價值體系--為什么一定要讀書考功名?為什么不能愉快按照自己的興趣生活?為此想想我們現在的兒童,可悲的孩子們,稚嫩的雙肩背負的不僅是書包,更是社會對他們的壓力。他們學習不是為自己、而是父母的興趣、社會的要求,所以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樂趣和方向。--誰來就救救孩子?!
2004年5月20日午
作者郵箱: sbq603@163.com
[社會觀念的否定 價值體系的重建--從《長亭送別》中的崔鶯鶯形象說開去(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長亭送別》課件
4.長亭送別教案
6.《西廂記·長亭送別》欣賞
7.《送別》閱讀答案
8.送別的近義詞
9.送別詩歌大全
10.如何鑒賞詩歌中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