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語境,掌握“確鑿”、“人聲鼎沸”、“人跡罕至”等詞語。
2.走進文章的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習文章寫人、敘事、繪景的寫法。
3.體驗一份童真,感受一份童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課文語言,學習對事物的準確描摹,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朗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朝花夕拾》:
原意是早上開的花,到傍晚將它撿起來,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一部散文集。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廈 門這段時間寫的,其時正是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絲安慰。這組散文,正是浸透兒時故鄉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魯迅書桌上的那盆“水橫枝”,樹葉青蔥得可愛。所以魯迅把這美好的回憶散文,比做一組晨光里綻開的花朵。拾來自賞,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
(學生閱讀文字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2、朗讀課文,劃出重要字詞,并要求學生通過查找字典,掌握以下詞語。
確鑿( 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ɡ) 斑蝥(máo)攢(cuán)豁(huō)
斂(liǎn) 腦髓(suǐ) 覓食(mì) 竹篩(shāi) 秕谷(bǐ) 人跡罕至(hǎn)
書塾(shú) 竇(dòu) 人聲鼎沸(dǐnɡ) 宿儒(rú) 倜儻(tì tǎnɡ) 蟬蛻(tuì)
二、導入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里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 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吧。
三、分析課文
1.文章主要從哪兩個方面來寫他成長的足跡?請在文章找出過渡段。
明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過渡段:第9段。(題目“從……到……”表示這篇文章主要以空間的變換為記敘順序,大致包括兩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兩部分的內容。 )
2.交流探究“百草園”
①(學生齊讀第1段到第8段)百草園對于作者來講有什么 重要意義?
明確:“那時確是我心中的樂園”。(其實這一句也是本文的中心句。板書:樂園)
②為什么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么樂趣樂在哪里?
明確: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干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③泥墻跟一帶景物很多,但看起來又井然有序,作者寫景有哪些高妙之處?
A、抓住景物的特點;
B、從不同角度觀察;
C、按一定的順序。
給出示 例:請同學們用這個句式來分析。
“在這個樂園里,我觀察到有 ,它(們) ,我是從 角度描述它們的。”
示范:“在這個樂園里,我發現 有 菜畦 ,它是 碧綠的 ,我是從 色彩 的角度觀察的。”
④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這么多景物,那他有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
明確:有。首先,他用了一個句式,把這些景物連綴起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 這是按什么順序?(從整體到局部)
“不必說------”:寫靜物,從低到高;
“也不必說------”:寫動物,從高到低;
“單是------就有------”:先寫動物,再寫植物。
⑤小結:
作者在這一段中,不僅能準確地抓住景物的特點,而且沒有給人一種雜亂無章、毫無次序的感覺,可見作者在觀察景物和描寫景物方面確有過人之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把這一段齊讀一遍,再去領略作者細致的觀察和描寫。
3.百草園顯然不只有野草,它更有活潑的大自然(動、植物)生命,構成了“樂園”之第一章;此外,還有神秘而美麗的民間傳說:此即“樂園”樂事之二。
請嘗試繪聲繪色朗讀,感受故事的緊張、驚異、神秘、好奇、滿足。
4.“雪地 捕鳥”更是冬日最大樂事,我們還是通過朗讀來領悟其中的興味。
明確:捕鳥過程中的心情變化:“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期待、緊張!
跑去一看--興奮,卻什么也沒有--沮喪!。捕鳥的樂趣 也就盡在這期待、緊張、興奮、失望與沮喪之中呢!
5、課堂小結:
原來,百草園之所以成為“我的樂園”,還因為那里有趣味無窮的“雪地捕鳥”的游戲,還有教“我”游戲的“人”,有見識、有本領的山野的農人。此為“樂園”之第三樂趣。
這就是作者童年的樂園--百草園。作者抓住一個“樂”字來寫,有樂景、樂聞、樂事,滿溢著生機和活力,情趣盎然。
6、布置作業
同學們小的時候,都捕 捉過小昆蟲或玩過各種游戲。請模仿魯迅先生描寫冬天捕鳥使用一系列動詞,也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你親自做過的一種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品讀文本中對三味書屋里的人、事、物的描寫,理解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情。
一、齊讀第9段,體會作者感情。
1.暢談讀此段的感受、點評。
明確:用了表推測語 氣的“也許”,說明“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 之所以對此進行揣測,是為了表現“我”對百草園的深情眷戀和被迫離開它時的依依惜別之情。“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流露了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留戀。
二、交流合作,研讀“三味書屋”
1.作者帶著離開百草園的惋惜之情來到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里的老師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三味書屋里的學習生活又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明確:先生態度和藹,長得高而瘦,須發都白了,還戴著大眼鏡,品質極“方正、質樸”而且“博學”,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學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總之,他是一位既嚴厲而又可敬、可親、有趣的老師。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相對來說單調枯燥一些,但也不乏趣味。
2.為什么這么一個原本其實挺荒蕪的百草園所帶來的樂趣也比三味書屋來得多得多?
自由--束縛,豐富--枯燥。
3.但是即使在枯燥、束縛的書屋生活中,作者也能找到樂趣,為什么呢?
明確:兒童的好玩的天性,兒童童真、童趣所在。
①書屋中“讀書”的趣味
“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語氣里依然充滿了調侃的意味。接著又將“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嚴正,和“狗竇大開”的戲謔、“潛龍勿用”的神秘、“厥土下五上上錯”的難解,混在一起,小魯迅在內的私塾里的這些頑童,實際上是將讀書游戲化了,并從中感受到一種樂趣。以致成年魯迅回述這段生活時仍然流露出一絲溫馨。
最動人的,還是對老師“讀書入神”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神來之筆”:“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這里的觀察、描寫也都“入神”了。(學生品讀)
②后園里“偷得”的樂趣
有“折臘梅花”、“ 尋蟬蛻”和“喂螞蟻”的樂趣 。但這卻是偷的,只能“靜悄悄”地玩,而且隨時會被老師“大叫”回去。而且比起在百草園里看“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的視野開闊,后園里的天地還是太狹窄了。
③“畫畫”之樂。
4.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到底是怎樣的感情?
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的生活還是傾注了深情的,七年的時光基本上是歡樂的、愉快的。魯迅先生豐厚的學養正源于此,可以說,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精神樂園。
四、課堂小結
童年是美好的, 如果說,人生是一首詩,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節;如果說,人生是一幅畫,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寫意的一筆;如果說,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動人的音符;如果說人生可以重新來過,那么童年是人們的首選時光。魯迅先生用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調,回憶似水流年,獲得些許溫馨,以沖淡現實的不調和。我們從中不但可以捕捉魯迅先生成長的足跡,體味他的一腔深情,而且還可學到他那高妙的寫景敘事技巧。
五、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中反映魯迅童年生活的一組散文,并且思考這些生活經歷在童年魯迅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影響。
七、板書設計:
魯迅
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樂景 樂聞 樂事
三味書屋: “讀書”之樂,“畫畫”之樂,“后園游戲”之樂 充滿童真、童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兩個課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