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 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3、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問題導入法)
有誰知道對中國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書,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是什么?
二、走進作者及作品: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
三、檢測預習
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 )乎
三省( )吾身 五十而知天命()
四、初讀課文,讀準節奏: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并改正。
2、根據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五、疏通文章,合作探究: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4、合作探究:
(1)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2)“而”字是個連詞,它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接。課文中哪些是表順接的,哪些是表轉接的?
(3)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4)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反思拓展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總結的初一新生成長的煩惱嗎?科目繁多,無所適從。新學校里很孤單。宿舍沒有家里好,學不進去。請你運用今天在論語中學到的句子
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七、課堂小結: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我們不得不佩服孔子作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為后世做出的杰出貢獻。大家看到的這幅畫像就是唐代吳道子根據史料畫的。兩邊的對聯是后人對孔子一生的評價--學為人師學不厭,行為世范教不倦。我提議咱們用現代人的鞠躬禮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嗎?
[《論語十二章》導學案]相關文章:
1.論語十二章教案
4.《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