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課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3. 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4、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重點聚焦】
課文所選12章,有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關于學習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學習方法有:復習法、反省法、學思結合法;二是關于學習態度的,包括第7、9、10章、學習態度有:要以學習為樂、誠實謙虛、善于取長補短、珍惜時間;三是關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9、11、12章。在這幾章里孔子告訴我們修身養性的方法,那就是寬以待人、忠實守信、順心而為、安貧樂道、擇善而從、堅守志向、博學人德。
【難點突破】
如何理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意思是,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危害。主要談學習和思考的關系,即經常復習,學思結合。
【走進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 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拓展鏈接】
出自《論語》的成語積累
①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出自《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②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自《尚書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③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出自《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④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自《論語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⑤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勤于復習 學思結合
學習態度:以學為樂 誠實謙虛 珍惜時間
修身做人:寬厚仁義 堅貞守節
啟示:學習時為了更好的做人
【自主學習案】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乎
三省(xǐng) 傳(chuán)不習乎 逾矩(yújǔ ) 簞(dān)
好(hào) 肱骨(gōng ) 篤(dǔ)
2.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3.古今異義
①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可以為師矣 (可以:古:可以 ;憑借 今:可能、許可)
③飯疏食飲水 (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④飯疏食飲水 (水: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⑤匹夫不可奪志也 (匹夫:古:普通人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⑥吾日三省吾身 (三:古:多次 今:數詞,三)
4.詞類活用
①學而時習之(時:名詞--狀語,按時)
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狀語,每日)
③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
④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⑤飯疏食飲水(飯:名詞--動詞,吃飯)
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5.一詞多義
①為:可以為師矣(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②知:人不知而不慍 (了解 )溫故而知新 (懂得)
③而:人不知而不慍 (表轉折 溫故而知新 表順承 博學而篤志 表并列)
④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6.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可以為師矣。“以”后面省略代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
②判斷句: 賢哉,回也!
7.成語歸納
①不亦樂乎:不是很愉快嗎?
②三十而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③從心所欲:和隨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隨自己的心意和愛好,想怎樣便怎樣。
④溫故知新: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從而能獲得新的知識。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⑤三省吾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⑥擇善而從: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
⑦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
⑧不舍晝夜:日夜不停。
⑨逝者如斯:流失的時光就像這個流水。
⑩匹夫不可奪志:男子漢不可被奪去志氣。
8. 【走進文本】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讀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悟?
答:我們從課文中學到了如何提高個人修養的許多有益的教誨。如:看到別人的短處而反省自我。加強自律;要貧賤不移;要意志堅定;交朋友要講誠信等待。聆聽古人的教誨,真是受益匪淺。
【合作探究案】
1. 【重點段落】第一章包含幾層意思?各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答:第一章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于個人修養范圍,也是一種學習態度。
2. 【關鍵詞語】“溫故”與“知新”是并列的兩件事嗎?
答:這一章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過去有這樣一種理解,把“溫故”(復習舊知識)和“知新”(獲得新知識)看作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如子夏所說“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見《論語子張》),這是因為忽略了下面“為師”二字。《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兩件事,關鍵在于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
3. 【文本探究】這十二章語錄在內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答:這十二章語錄不僅內容豐富,文字上也別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連用三個反問句,把學習的樂趣和所達到的境界層層展開,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這十二章語錄對學子的勤奮自勵、謙虛進取,學習方法的機敏靈活,品德修養的自律豁達,論述得言簡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個路標,給每位求學之子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學法指導
古今異義
有些詞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不同,這就是古今異義詞。這類詞是考查的重點,也是同學們容易失誤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絕境”兩個詞都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兩個詞,指“妻子和兒女”,現代漢語中則是一個詞,僅指“丈夫的配偶”:“絕境”文中指“與人世隔絕的地方”,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是“沒有出路的境地”。再如:“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在古代是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現在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教材中這類詞大部分都有注釋,在以后的復習中,同學們可以像復習通假字一樣進行集中整理。老師建議大家在復習中要進行合作:三個人一組分年級整理,最后再匯總,這樣能很好地發揮集體優勢,省時省力。
【隨堂鞏固案】
一、基礎積累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A)
A.吾(wú) 不慍(yùn) 不亦說乎(yuè)
B.罔(wǎng) 三省(shěng) 不逾矩(yú)
C.殆(dài) 不堪(kān) 好之者(hǎo)
D.簞(dān) 曲肱(gōng) 傳不習乎(zhuàn)
解析: B選項里“三省”的“省”應讀“xǐng”;C選項里“好之者”的“好”應讀“hào”;D選項里“傳不習乎”的“傳”應讀 “chuán”。故選A。
2. 下列句子停頓無誤的一項是(A)
A. 可以/為師矣
B. 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必有/我師焉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 與“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B)
A.學而時習之
B.思而不學則殆
C.三十而立
D.溫故而知新
4.下列對本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
A.“學而”章告訴我們:對學習要認真,要按時復習,對人要熱忱,要大度。
B.“溫故”章提示大家:既要溫習舊知識,又要有新的體會。
C.“學而不思”章闡述的是:讀書與思考二者不可偏廢。
D.孔子認為:“四十而不惑”,意思人活到四十歲,是個全才,什么都知道,不再感到迷惑。
5.文學常識填空
①《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二十篇。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圣人、至圣先師”,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二、課內閱讀
閱讀全文,完成第6~11題
1.解釋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
①時習(按一定時間) ②不亦說乎(通“悅”,愉快 )
③不慍 (生氣,發怒) ④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
⑤不信(真誠,誠實) ⑥傳不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⑦溫故(舊的知識) ⑧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⑨殆(有害) ⑩誨女(通“汝”你)
7.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停頓(每句劃一處)
學而不思/則罔,思不學/則殆
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答: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答: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真誠了呢?
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答: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的體會和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答: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9.根據要求寫出文中相對應的句子和內容
①《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一句:_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_ 。
②談“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④在全國中學生夏令營大連會場開營儀式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高興,歡迎大家來大連!”
⑤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的句子_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⑥《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⑦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0..從本文找出成語,并解釋其中三個。
答 :成語:溫故知新;三省吾身;擇善而從;三十而立
解釋:溫故知新: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從而能獲得新的知識。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三省吾身:泛指時時認真反省自己的過失;擇善而從:選擇其中好的跟著做,指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并學習這些優點。
11.你對本文的哪一則感受最深,談談你的理解
答:任選一則,談出體會則可。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了這則,我學習到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這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應踐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解析: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課后提升案】
一、綜合運用
學習了《論語十二章》,語文老師組織大家開展一次《走進孔子和孟子》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根據學習所得,參入本次活動。
1.如果本次活動語文老師讓你設計活動方案,請你補充完整下邊的設計。
活動目的:讓同學們比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親身體驗和了解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
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綜合提升同學們的人文素養。
活動準備:確定活動主題并進行活動分組,推選出小組長,安排各小組活動內容。
活動展示過程:開班會匯報交流活動成果。
活動總結:請語文老師對活動進行總結。
2. 在活動準備階段,老師給你們小組分配了兩個課題,請完成:
①簡介孔孟:A.孔子:名丘字,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孔圣人,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B.孟子:名軻,戰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師,被尊為亞圣。
②了解孔子弟子和門人:我們通常說孔子有弟子三千 ,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余 人,如
子貢、曾參、顏回。
二、閱讀理解
閱讀【甲】【乙】 【丙】,完成第3~7題
【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乙】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丙】 孔子觀于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韓詩外傳》)
注①敧(qī):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邊。“宥”通“右”。③中:這里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哪里,怎么。
3.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知之為知之(是)
②是知也(這)
③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④滿則覆(翻倒)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誨女知之乎?
答:教導你的東西懂得了嗎?
②孔子問于守廟者曰。
答:孔子問守廟的人說
5【丙】文中孔子“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的感嘆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答:-個人要謙虛,不要自滿
6.【丙】文中孔子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試之”? 孔子這樣做有必要嗎?談談你的看法,并結合文段內容說說理由。
答:孔子要(想)驗證宥座器 (敧器)的特點;有必要。因為孔子雖然聽說過,但并沒有親眼見過。驗證一下才能夠確認。 沒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沒有必要。(因為孔子原本就聽說過,而且當場又得到守廟者的證實,沒有必要去麻。
7.【丙】文中孔子“惡而滿而不覆者哉”的感嘆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答:孔子認為學習過程中(讀書)與(實踐)應該相互結合.
[《論語》十二章 導學案設計(教師版)]相關文章:
1.論語十二章教案
4.《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