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某文學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關于<關雎>和<陌上桑>的是是非非》,分別對出自《詩經》和《樂府詩》中的這兩首詩的解讀談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關雎》中的少年,對于愛情的追求也不一定唯美,有一種死磨硬泡的意味。而《陌上桑》中的太守也不一定有常見的人們解讀的那么低賤,他也有追求愛情的權力。我以自己的這種閱讀體驗為援引,提出的觀點是:要尊重學生自由解讀課文文本的權力,要放手讓學生個性化地閱讀。
沒想到這篇文章發表以后,引來了兩位語文教學同行的尖銳批評,他們的觀點主要有:一對文本的解讀不能顛覆前人已有的結論,比如對于《關雎》孔子早有定論:“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還有“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既然孔子有話在先,像我那樣的解讀自然不對。二是認為我之所言,是故意標新立異,從而作秀,在瘋狂的顛覆別人中抬高自己。三是我這樣解讀經典作品,因為不尊重前人已有的結論誤導了學生,從而有悖于高尚的師德。
我自以為寫作文章的時候,思路還是清晰的,現在看了這兩位的批駁文章,我倒是迷糊了,對于一篇文章的個性化解讀,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我何錯之有?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也這樣表述:“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就不能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帶來的差異。
大量的實踐也證明,因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被激活,課堂才顯得精彩無限,反之,則呆板沉悶。
比如,曾經有這樣一堂公開課。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是高爾基的作品《海燕》。閱讀之前,教師反復介紹了高爾基寫作這篇散文詩的背景,以及高爾基的生平經歷。在分析了文章三個層次的內容以后,教師提問:“文章的海燕、海鷗、海鴨和企鵝分別象征了什么?暴風雨象征了什么?……”引導學生得出標準答案,海燕象征著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暴風雨象征著革命力量等等。有學生認為這里海燕可以象征著不怕困難的人,海浪可以象征著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這種觀點就被老師輕易否定了。原因是這樣的說法教科書上沒有。
難以想象,這樣的一種唯教學參考書是聽的課堂教學怎么能夠激發學生獨特的體驗,怎么能夠培養創造性的思維。
我們要大力提倡個性化閱讀,要引導學生遵循基本的閱讀方法,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允許他們在已有的知識系統、情感體驗、智力水平基礎上做或淺或深,或寡或多的感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實現認知教學、智能訓練和人格教育三位一體的閱讀功能。一旦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提升,思維得到拓展,就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和“沖擊波”。
在教學工程中,要注意文本的體驗,不能過多的用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和喜好,以及過去專家權威的固有觀點或者教科書甚至考試試卷上的所謂標準答案桎梏了學生的思想,我們教師更不能代圣人立言,成了固有結論的傳聲筒。
語文這東西,本身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很難有定論的,猶如辯論雙方孰是孰非沒有最終的定論,只要自圓其說便可。那我們的閱讀教學為何一定要框死學生的思維呢?要多鼓勵學生質疑,敢于反駁老師和同學甚至教科書上的觀點。
有位老師教學《蘇州園林》,曾經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來寫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我會怎么寫?”就有學生提出了很好的設想。“我會選擇有代表性的一兩座園林進行細致描繪,然后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另一個學生則認為:他讀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最想知道的是蘇州園林的歷史、奇聞異事,可是作者根本就沒有寫這樣的內容,讓人很失望,如果他來寫這篇文章,他會搜集材料,告訴人們這些。或許更讓人對蘇州園林感興趣。
我覺得有位老師帶著學生對課文內容談自己的獨有想法,這種做法未嘗不可。教科書盡管具有權威性,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師生討論課文短長的過程中,自己對這些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實新課程就特別強調自主的探究意識與自由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提倡個性化閱讀正是與此精神相吻合。
提倡個性化閱讀,對于教師最大的要求就是要舍得放手,敢于放手,老師要改變一種觀點,就是怕學生出錯,怕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相符合。實際情況是,那種禁錮學生獨特體驗的閱讀教學,必定會打消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使學生逐步放棄探究與發現的學習方式,閱讀本該精彩紛呈的課堂,變成了教師念答案和教學參考書的一言堂。這自然是同課標要求不相吻合的。所以我們要解放學生的眼睛和大腦,要讓他們多看書,學生唯有多看書,有了更多的原始知識的積累,博覽群書后,才能化為自己的東西,集百家之說,才能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要讓他們多思考多批判,鼓勵學生對作品做出多元的解讀,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是說不同的人對同一部著作有不同的理解,同理,對于一部《紅樓夢》,魯迅先生說“經學家看到了《易》,道學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留言家看到了宮闈秘事”。難以想象,當內涵深沉繽紛多彩的文本內容衍化成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種結論的時候,這就不能不說是我們閱讀教學的悲哀。正因為此,教師要充分挖掘閱讀主體的閱讀潛能,才能使課堂豐腴厚實,有智慧,課堂才能真正實現高效!
易書
[老師,別為學生自主閱讀設置太多條條框框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幼兒教師閱讀隨筆
3.閱讀隨筆
4.生活老師工作隨筆
5.感恩老師隨筆
6.小班老師教學隨筆
7.新老師教學隨筆
8.教師工作隨筆
9.美術教師隨筆
10.歷史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