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甘溝中學 趙征兵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創新意識,并注意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何才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早就這樣的良好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作為教師,如何營造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關鍵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善待每個學生,尤其是班級后進生,他們需要教師更多的關心、幫助、鼓勵、理解。只有在這種互相尊重的人際關系中,學生從內心尊重、信賴、愛戴老師。“愛屋及烏”,學生會由喜歡老師到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對他所教的知識充滿了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2.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傳統的課外閱讀訓練,往往重在加強學生對題型的熟練程度,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把課外閱讀單純的當做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把它當做枯燥的題海戰術。而“自主閱讀實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閱讀興趣,不是為了單純地答題,而是重在發現問題,積累知識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語言,提高欣賞水平,引發創造意識能力。當然,為了克服學生閱讀時的盲目隨意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師可事先予以閱讀方法上的指導,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初期可由教師選定閱讀的內容,讓學生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隨時發現的問題,所得的感受與啟發記錄下來。從最基本的生字新詞到文章的結構思路,從關鍵詞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從特別欣賞的語言片段再到臨時觸發的感想,都讓學生自由記錄。學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質疑,評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觀點或表達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與作者不同的看法,發表個人獨到的見解,從而達到創造性閱讀的境界。而后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探討,在合作探討中把發現的問題一一解決,解決不了的不強求一致,這樣既激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自主閱讀中獲得了情感和思想體驗,又在探討交流中獲得了成就感。中后期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的內容,做閱讀實錄。這種閱讀形式無疑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弘揚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還可以提高思維的獨特性、變通性和深刻性,對于培養創新思維大有益處。
3.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語文課所學的每篇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對寫作方法的把握,往往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而因人因時因地不同。學生所寫的每篇文作文,甚至是同一題目的,都有不同的觀點和表現。因此,我在講課時從不劃定框架,規定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尋求對一個問題的多種認識及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時由于某些因素的觸發,會突破平時的思維定勢,拓寬了思路,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因勢利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活課堂氣氛。如教《智子疑鄰》這篇寓言,我先讓學生發揮聯想和想象,把這則寓言改寫成一篇現代故事,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談談自己的見解。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得出如下結論:聽取意見,不能看意見是誰提的,而要看意見是否正確,不能因人廢言。這是從積極方面說的。該文如果從消極方面作解釋,那就可以引申為: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了,即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學生暢所欲言,而且言之有理。這樣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膽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師與學生變換位置,讓學生唱主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師的主要手段是兩支粉筆一張嘴;形式是教師高高站在臺上,學生正襟危坐于臺下;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學生哪有興趣呢?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就是要學生主動參與,表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教師要引導學生表演那些故事性強的課文,不但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課文主旨。講《皇帝的新裝》時,我讓學生排演這個故事,學生的熱情很高,馬上投入到劇本改編。學生完成劇本改變后積極投入排練,后來在課堂上表演的十分精彩。學生不是在教師條分縷析的講解中了解課文內容,而是在老師指導下,參與準備的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同時也鍛煉了創新能力。
5.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質疑是思維的動力,創新精神的搖籃。質疑,就是提出問題。明朝的宋濂就強調自己除了“遍觀群書”,就是向名師“援疑質理”。我們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善于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提問這一程序,這只是教法,而鼓勵學生質疑,指導學生如何質疑,大膽地支持學生提出問題,肯定學生的不同見解,則是突出了學法的指導。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質疑的基礎上善于創新。例如閱讀《失街亭》,傳統的觀點是馬謖的自以為是、不停諸葛亮的再三告誡,不聽王平的勸說,一意孤行,導致戰爭的失利。面對這個傳統的、正統的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多方查詢資料,在充分了解歷史事件、大量占有相關資料的前提下,獨立思考,仔細分析,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要以為權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為什么要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為什么學生對于課文內容、主題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說呢?我們要讓學生有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有“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陶行知語)的信念和決心。
質疑不僅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創新。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最終促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總之,學生創新的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師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是學生得到足夠表現自己才華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原載2013年第八期(上半月版)《教育研究》
趙征兵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相關文章:
5.中學語文教師隨筆
6.中學語文教學課件
8.中學語文教育論文
9.大學科技創新能力論文
10.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