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課教師:深圳市寶安區石巖公學謝紅衛老師
授課班級:初一(1)班
授課時間:2003年9月27日 星期三,第三節
教材分析:兩首古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古風”和”近體詩”兩種詩歌體裁的基礎上所要學習的內容,它們是宋詞和元曲中的經典之作,為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學生分析:屬年級第一層次班,感悟能力強,思維比較活躍。
設計理念: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閱讀欣賞這兩首古詩,培養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流程:
師: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代詩歌。
[投影課題并板書:《西江月》(詞)、《天凈沙.秋思》(散曲)]
師:我們知道古代詩人往往借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么,這兩首古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請同學們先自由讀這兩首詩歌,細心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和感情。
生:自由朗讀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那么,這兩首詩歌分別表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應答熱烈)(答案眾多,但都言之有理)
師:都答得很好!我想請兩位同學讀一讀這兩首詩歌,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西江月》是怎樣來抒發作者的高興喜悅情感的,《天凈沙 秋思》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悲傷情調呢?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朗讀第一首)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樣?
生:(對此進行評議,并糾正兩個錯誤讀音:見、社。)
師:第二首誰來讀?我希望讀的同學能改正剛才出現的一些不足之處,爭取讀得更好,誰來?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有感情朗讀,完畢,全班學生用掌聲給予充分肯定)
師:同學們的掌聲已經說明了你讀得很棒!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們成功地體會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通過朗讀,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這兩首詩歌有沒有直接寫到悲傷、喜悅?
生:沒有。
師:作者是怎樣寫出這兩種感情的呢?
生:借景抒情。
[評:準確地整體把握是反復朗誦的必然收獲。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學生閱讀的自主權是此課設計成功的第一步。]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先通過學習《西江月》來體會這種寫法。老師把它也讀一遍,希望同學們能夠找出其中最明顯地表現出作者喜悅心情的一句話。(師范讀)
生:(掌聲雷鳴)
師:是哪一句?
生: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找得好,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同學們在讀這句詩的時候,有沒有在腦海中出現一副心曠神怡的畫面,大家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
師:稻香撲鼻,小溪潺潺、蛙鼓陣陣,一群人圍在一起笑談著豐收的年成。這一切怎么能不令人喜悅呢?讓我們想象著畫面再一次把這句詩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很有詩意,這就是加入了想象的原因。同學們再看前面的詩句,作者還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你們能不能借助想象,也能構思出一副美好的畫面,然后像老師那樣描述一下?試一試,看誰的語言組織得更好?
生:(靜心思索后,分別有兩生作答。)
師:這兩位同學展開自己的想象,為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場景,由此可見,想象產生美麗,我們在品味詩歌之美的時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師:這首詩寫得很美,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它呢?是不是高昂?
生:舒緩、明快。
師:那么我們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前面我們讀得那么舒緩,好象怕驚動了什么似的,為什么要讀得那么那么輕、那么慢呢?
生:因為寫的是靜景。
師:寫靜景為什么要寫到驚鵲和鳴蟬呢?
生:也是為了寫靜景。是為了反襯出農夜的寂靜。
師:對,以動寫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大家熟知的“推敲”之說。(簡介了“推敲”的故事)
師:請同學再次把它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如此清新的夏夜美景,怎不令人心曠--
生:--神怡
師:可是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下雨了。
師:對,“兩三點雨山前”,夏天天氣說變就變,而且夏雨多是瓢潑大雨,改為“兩三陣雨山前”好不好?
生:(議論紛紛)不行,“陣雨”太大了,讓夜里散步的人狼狽之極,哪來喜悅?反而會讓高興之情一掃而空。
師:說得真好,就那么兩三點“豆大”的雨,夜話的人可以不緊不慢地找地方避雨,喜悅悠閑自在之情不言自明。這不,接著往下讀詩,詩人喜在--
生:喜在找到了避雨的地方。
師:對,想什么就來什么。為什么要特意說“舊時”?喜在舊時--
生:舊時茅店社檐邊
師:舊地重游。喲,實在是喜上--
生:--加喜。
師:喜出--
生:--望外。
師:由此可見,這一部分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
生:喜悅
師:那么請同學們用喜悅的語氣把這一部分讀一遍。
生:(齊讀)
[評:抓詞句,抓想象,美表達,讓學生在品味語言中悟情感,也在品味語言中自覺提煉美化自己的表達。源于語言品味,歸于語言運用,學生同時收獲的還是一種美的享受。]
師:讀得真好,真有滋味。作者借景抒情,展現了農村夏夜的靜謐甜美、閑適宜人,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那么同學們再悉心揣摩、慢慢品詠,看那位同學讀得最好。
生:(全班自由朗讀,后來有三個學生依次主動站起進行個人朗讀)(師進行簡單評說)
師:同學們剛才欣賞了這首詩歌,感覺如何?
生:美。
師:對,美在不染纖塵、美得令人心儀。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怎樣去欣賞一首詩歌。
生:先要讀。
師:對,接著呢?
生:理解。
師:理解什么?
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怎樣才能理解呢?
生:要了解詩意。
師:如何了解詩意呢?
生:找出詩中所寫到的景物。
師:好。同學們不僅讀得好,還答得好,總結歸納得也很好。老師也總結歸納了一下。(出示投影并講讀:反復朗讀,體會感情;抓關鍵詞,品味語言;讀景組畫,情景交融。)
師:我們知道了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那么,我們不妨嘗試著自己來欣賞《天靜沙 秋思》。同學們對照我所出示的思考題,組成學習伙伴,四人一組,展開討論。到時,你們選出最強的選手代表你們出來發言,看那組說得最好?好,開始!
(出示投影:1、這首詩歌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一關鍵詩句可以體現出來?)
生:(開展熱烈討論。)
師:準備好了沒有?
生:準備好了。
師:哪位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說?
生:表現了作者傷心欲絕的感情,這可以從“斷腸人在天涯”看出。
師:“傷心欲絕”用得很好。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心呢?
生:因為他遠在天邊。
師:你怎么知道他背井離鄉,遠在天邊呢?
生:從“天涯”二字可以看出。
師:“天涯”是什么意思呢?
生:天邊之意。
師:因為他遠在天邊,所以才會傷心欲絕,愁思萬千,肝腸寸斷,哪些景物可以幫助表現作者的傷心之情呢?
生:通過十二種景物,表現了作者的傷心之情。
師:這位同學具有很強的概括能力,但能否把它們一一列舉出來呢?
生:(一一列舉出各種景物。)
師:能否把它組成一個場景?
生(紛紛回答):枯藤纏繞著老樹,黃昏時分,上面棲息了晚歸的烏鴉
一座小橋橫臥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幾戶人家的房宇
荒涼的古道上,西風颯颯,一匹瘦馬踽踽獨行
那肝腸寸斷的游子,遠在天邊遙望著故鄉
師:說得真好,太美了。簡直重新作了一首現代詩。希望這位同學努力成為一名真正的詩人。
師:為什么要用“古道西風瘦馬”,而不用“古道清風瘦馬”呢?
生:西風吹在人身上有點發冷,肯定會令人心情不愉快,而作者這時心情極度傷感,用這種景物就能很好地襯托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清風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舒適的感覺,和作者此時的心情明顯不相吻合。
師:還有那些景物與前一詩相類,卻傳達出不同感情。
生:(七嘴八舌)
甲:“驚鵲”、“鳴蟬”、“蛙聲”與“昏鴉”就不同,同時鄉村之景,喜與悲卻不同。
乙:“明月下的別枝”與“枯藤老樹”組合成的畫面也不同,清新之夜和愁苦的黃昏所表現的感情也不同。
丙:不過,“小橋流水人家”好象很溫馨,很感人,不是傷感的。
師:是呀,我們說“枯藤老樹昏鴉”和“古道西風瘦馬”能使人感受到一種蒼涼和傷感,那么“小橋流水人家”插在其間是否協調呢?誰來回答?
生:協調,因為黃昏時分烏鴉歸巢,而游子卻遠在天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難以自禁。別人有家,盡享溫馨,而自己卻有家不可歸。那種傷心欲絕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這里又采用了反襯的手法。
師:說得太妙了,比老師說得都要好。同學們把這首詩好好地讀一遍,盡量讀出那種傷心的感覺,我看哪位同學讀得更好。
生:(依次有三位同學起來朗讀,效果都不錯。)
師:作者把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景物都寄予了濃濃的情感,可見“筆端無意,人寄悲歡”。世上景物千千萬萬,但詩人選景一定要選取那些適合所要抒發思想情感的景物。那么我們能否從《天凈沙秋思》中抽出一句來和《西江月》重新組合,形成一幅悠閑愜意的畫面。你們說選那一句?
生:“小橋流水人家。”
師:你們怎么又和我想得一樣,這說明我們的心是緊緊相通的,我還把它們重新組合成了一首新的《西江月》。
生:(躍躍欲試,討論異常熱烈)
師:老師也組了一首。
(出示投影并吟誦:小橋流水人家,
清風鳴蟬鼓蛙,
山前村樹稻花,
明月高掛,
豐收人在夜話。)
生:(異常熱烈的掌聲)
師:謝謝掌聲,同學們真會鼓勵人。你們說我這首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和馬致遠的《天凈沙》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所體現的感情同不同?
生:不同。
師:對,一個是歡快,一個是悲傷;大家一定要明白,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顯,在平常的作文中,我們要學會借助景物描寫來體現自己的心理變化,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
[評:情感迥然不同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欣賞,尋找語言上的相通之處,教學設計才能找到迎刃而解的關鍵所在;而大膽地組合新詩,則是整個課堂設計的亮點所在、高潮之處!]
師:有人說:“品一壺清茶,讀一首好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今天我們共同欣賞學習了這兩首好詩,想必已感受到些許生命的愉悅,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讀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好不好?
生:(齊聲說)好!
師:我更希望大家能夠反復涵詠詩歌里蘊藉的深厚意韻,讓它溶入我們的生命和靈魂。使我們的筆端也能流淌出些許詩情畫意,給我們的人生增添幾多美麗飄逸。
[課后反饋:詩情畫意是古人創作詩歌時特意營造和追求的意境。抓意象,溯意境,向來是古詩欣賞的關鍵。而不管意象也好,意境也好,他們同樣披戴著語言的面紗,撩起這面紗,才能感受詩之美韻。本節課正很好地引導了學生學習感悟語言之美,學習運用美之語言。]
[《西江月》、《天凈沙 秋思》課堂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天凈沙·秋思原文
10.《天凈沙秋思》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