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育創新是我們永不止步的追求 (教師隨筆)

發布時間:2016-7-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中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中,現有學生1000名,教師70名,20個教學班,教育教學成績連續三年居全縣前列。2004年11月28日聊城市初中教學工作會,2005年11月12日全省農村中學教育教學現場會,2006年2月23日全省教研室主任工作會、06年5月12日全國教育實踐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06年8月7日全國中語會課堂研究中心第22屆年會、06年9月18日全國農村名校長經驗交流會,先后在杜郎口中學召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新華社《內參選編》、《當代教育科研》、《山東教育》、《現代教育導報》等報刊都報道了有關教改內容。到目前,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參觀學習人次達6萬人。

1998年前的杜郎口中學,滿目瘡痍,不堪回首,連續十年教育教學綜合評價在全縣初中教育史上倒數,每年升入高中學生不足10人,甚至本校教師子女也紛紛轉入外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難以維持,常規上課就成了問題,教師無心教,學生厭學、逃學乃至輟學,學校成為每年人大代表評議的黃牌單位。

一、灌輸式教育阻礙創新人才的誕生。

實行強制灌輸,把學生視為知識容器,把人作物,教師扮演了知識的仲裁者、傳授者、控制者角色,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儲藏者、應試者。學生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沒有辨別是非的批判意識,也沒有創新實踐的精神,只是逆來順受的綿羊,不加品味與咀嚼的填食鴨,實行照搬照抄的教育、死記硬背的教育、囫圇吞棗的教育,學生成了考試的機器,知識的奴隸,由苦學到厭學,由厭學到輟學。有的人把當今教育稱之為苦難教育也不過分。具體體現在下邊四個方面:

(一)教師傳授,學生被動的接受。

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學目的、內容、過程、方法、形式全部由教師掌控,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成了看客、道具、附屬品,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抄記,談不上對知識的過程體驗、感受,更沒有形成能力之說,比的是單獨記憶力,看的是考試準確率。

(二)共性教育,培養聽話的學生。

    同樣的目標,同樣的進度,同樣的要求,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步驟,同樣的答案,甚至同樣的性格,等等,同樣的太多太多,像是從一個模子生產的產品一樣。共性教育,一個特征就是聽話的學生,惟命是從,教師口諭便是圣旨,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創造性、想象力的發揮。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個性張揚、性格成熟的絆腳石,在教師心目中,學生應是無條件順從的聽話學生。能夠認真聽講,背過老師口授言傳的圣經。考試時按老師講的內容去應對。敢于質疑教材、權威,勇于探索創新到底哪里去了,這怪學生嗎?應該怪誰呢?

(三)大題量機械訓練,壓的學生透不過氣來。

     教師們都清楚,單純靠學生課堂上的聽講就能拿高分是遠遠不夠的,其絕招就是讓學生長時間,大題量地去訓練,通過訓練,達到應對考試的目的,上課做作業,業余時間做作業,甚至學生邊吃飯邊寫作業,晚上加班做作業,有的到晚上12點還做不完作業。現在有的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晚上要寫30頁作業。課外資料也日漸多起來了。每科都要配上兩種以上的資料,現在實行一費制了,教師發動學生讓家長到某某書店,某某地下印刷廠去購買,教師不敢出面給學生共同購買,轉移到家長、學生單個出手。現在的輔導書、資料、訓練冊非但沒減反而增多,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就抄襲,或者由家長代替完成作業。

(四)師道尊嚴,體罰、變相體罰時有發生

教師與學生存在心理障礙,教師唯我獨尊,高高在上,神圣而不可侵犯,對完不成學習任務或者沒有按教師意圖去辦事的學生,體罰、變相體罰成家常便飯,學生的心靈得不到安慰,心理緊張,精神恍惚,厭學思想嚴重,愿放假,快離校的心情非常急迫。

在此背景下,課堂教學探索猶顯重要,改變師生緊張的關系、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聽的被動局面刻不容緩。

二、開放的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開放課堂很關鍵的一點便是讓同學們的心靈得到放飛。陶行知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者必須融入教育對象中,避免師生在精神上的分離。

尊重是辦好教育的前提,尊重學生的人格。師生之間的知識水平、生活條件、家庭背景、社會經驗、人生體驗等可能存在著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相互友愛,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尊重差異,同學之間是有差異的,差異表現有眾多方面,個性差異、學習差異、品質差異、條件差異等,作為教師,應承認差異,并立足現實,在尊重的基礎上改差變優,促優求進,切不可粗暴或帶有色眼鏡待人,尊重同學們的情感,師生交流是心靈的呼喚,教師的工作是滋潤心靈的過程,讓每個心靈都得到安慰,讓學生真情流露,能給老師說知心話,師生之間平等友善,親師信道,處處流淌著親情與關愛。尊重同學們的個性,不僅是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寬容學生們的“與眾不同”,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獨特性,鼓勵學生發疑、質疑、析疑、解疑,讓學生敢于挑戰課本、教師、權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創造各種條件引發學生創造力和潛能的開發,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他天賦所及的領域最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民主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保障。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相信學生、發動學生、組織學生、發展學生。教學不是一味地如何教,而是正確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創設學生人人參與的教學情景,發揚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鼓勵并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力,這符合學生求知的心理,并能尊重個性,因而有利于把學生推到主動學習的位置,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尊性、創造性,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根據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對所學的內容有不同的體驗、認識、選擇、評價、重組和整合,真正把知識變為自己的一種能力。認可并鼓勵學生合作,畢竟自我認識是有限的,資源共享,你有一個觀點,他有一個觀點,我有一個觀點,互相交換,可以有多個觀點。也可以爭辯,在爭辯中可以開發思維,精力集中,動用多種器官聯合表達,爭辯可以引向深入,爭辯可以使真理更加明辨,爭辯可以向他人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爭辯可以使自己的學習態度更加認真、嚴肅、科學。教師要善于提供同學表達的場景與舞臺,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表達欲,都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都愿意成為本班不可缺少的主角,“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您一份驚喜”,表達了同學們是多么熱切表現自己。“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在參與中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長。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這就是我們的教學觀。

自主探究,積極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幫,讓學生在教學中不斷地充實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發展自己,是我們教學文化的特征。我們的學生在自學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動中提高,從而形成了我參與我快樂、我交流我提高、我自信我成長的自主發展心理平臺。通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持續和諧發展,師生在有效的互動中得到生命意義上的發展。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教學就不存在或沒有發生。而交往是主體間進行的相互活動,它反映的不是人與自然或人與物之間的對象性關系,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為主體的關系。主體之間交往過程能夠互相認同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共同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相對獨立和相互平等的主體;二者在平等對話中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是“授業”者,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也得到教益;學生在得到教師教育、啟迪的同時,反過來又影響和啟發著教師,師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長。所以,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的過程。教師應屏棄傳統的“教師中心”、“課堂主角”、“師道尊嚴”觀念,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并不是要教師的行為變成學生的行為,而是以教師行為方式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其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引導、交流,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照顧差異、因材施教;通過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體驗尊重,形成自信;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教師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合作者,積極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組織學生發現、尋找和利用學習資源,創設合適的學習情景,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為全員合作、有效教學,為學生快樂學習、自信發展,創設陽光的教學空間。其實,我們的教學文化就蘊涵著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課程理念。

在我們的教室里,每一名學生都會受到尊重,師生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是自主的,不受任何的壓抑和束縛。學生的學習行為沒有任何的約束,讀書可站可坐;發言爭先恐后,唇槍舌劍,但又禮貌大方;思想解放,只要圍繞主題,可以用任何一種形式來詮釋自己的理解。詩歌、歌曲、繪畫、小品等都是學生闡述自己觀點的課堂語言,其中既有教學內容中的話語、作者的思想,更有學生自己的創造。課堂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無論是學習優秀的還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能大膽地、自然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事先不用舉手示意,想說就說。可以說,在我們的課堂上,每一名學生都是自己的主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課堂教學的真實寫照。在我們的校園里,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給學生自信養成打下基礎。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沒有了絕對的權威,沒有了教師的喋喋不休,教師真正成為了,導演,學生個個都是主要演員。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傾聽,但關鍵時刻又及時追問、點撥、評述。一般來講,在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教學生--預習時相互請教和探討,展示時相互啟發和評點,反饋時相互考問和“敲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充滿熱情地張揚個性。在我們的課堂上,雖然看不到多種現代化教學設施,但我們每一個教室三面墻壁上都有黑板,教室外走廊上每個班還有一塊教學白板。黑板歷來是教師揮灑汗水、展示自我的風水寶地,是教師帶領學生遨游知識的海洋。可是在我們這里,黑板卻成了學生施展才華、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陽光地帶。由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激情展示的活動量比較大,三塊黑板和一大塊教學白板還常常不能滿足學生需要,于是學生就在自備的小黑板上,乃至在教室的水泥地面上盡情揮灑。

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良好教室文化的有效載體。全班學生不是傳統的排、排坐,而是被分為6到8個教學小組,每一個小組的同學都是相對圍坐,以方便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互助。為了便于學生合作、展示的方便,以及快節奏的轉換交流,我們撤掉了所有教室的講臺和講桌。學生可以自由離開作為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尤其是當學生在黑板上展示或教師在黑板上講解點撥時,全班學生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座次,一起靠攏在前面,有坐在座位上的,有坐在課桌上的,有席地而坐的,也有站立的,總之怎么方便聽講和參與就怎么做。更重要的是這種“不規矩”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傳統教室的座位模式帶來的不平等蕩然無存。眾所周知,在大班額的教室中,學生坐在后面及角落里時的聽課效果是相對較差的。為此,有的家長為了自己孩子的學習常常通過不正常的途徑懇求班主任將自己的孩子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使得原本充滿友愛和純真的教室出現了人為的不平等。教室排座中的不平等常常在孩子們湛藍的內心世界投下令人心痛的陰影,同時也直接阻礙民主、平等教學文化的形成。

民主的開放的教學,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揮,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讓師生關系充滿了平等與和諧。來自省教研室的專家稱,在大城市也幾乎沒有看到過這么充滿活力的課堂。同時師生交往的過程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課堂上討論問題時,師生是學習的合作伙伴,是平等探討和交流;在課下生活中,他們似乎又成為朋友。在全省農村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現場會會議間息,我們學校參加會議的學生和老師頭挨頭、肩靠肩,“竊竊私語”;一名學生信手拿起老師的水杯就喝,毫無距離感,親親和程度受到很多會議代表的羨慕。在相對比較簡陋的教室里,享受不到暖氣、空調帶來的愜意,但他們卻能夠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和諧教學文化給他們帶來的幸福。而且這種充滿生命意義上的高品位精神享受,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成為他們人生的一筆財富。

三、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是課堂的靈魂。

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堅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一)構建新課堂評價體系。

1999年秋,為解決“學生不愛學、學不懂”的問題,我校對教師上課、備課、業務學習等方面有了新的規定:

上課要求:(1)、課堂氣氛:A、微笑授課;B、學生積極主動、情緒高漲、勇于自我表現。(2)、活動形式:形式多樣、情趣濃厚、寓教于樂;能體現學生動腦、動手、動耳、動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3)、學生活動量:學生活動35分鐘以上(優),30分鐘以上(良),29分鐘以下(一般);(4)、教師基本功:A、板書條理,能把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歸納在黑板上,版面設計美觀科學;B、講普通話。

備課要求:杜絕抄襲教學參考及現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課的措施顯現出來,體現學生為主體,活動的形式多樣,反映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業務理論學習要求:筆記每周一篇,不準抄襲,要寫上課的心得體會、經驗總結,寫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

為了改變傳統課堂的面貌,為了使教師們掌握教改的內涵,校領導提出了學生課堂表現:“生龍活虎,歡呼雀躍,爭問搶答,喜笑顏開”的課堂評價標準。

2000年8月在各班中懸掛大幅字板對學生要求:舉手積極,聲音宏量。討論熱烈,辨論激烈。爭問搶答,歡呼雀躍。多種角度,創新實踐,笑逐顏開,熱鬧非凡。

2002年9月對課堂的要求:(1)、師生必須使用普通話;(2)、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3)、不集體、集中背答案,做練習題;(4)、拓展、挖掘、拔高,重視能力培養;(5)、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6)、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

2004年8月對課堂結構要求是:①、預習交流,確定目標(5分鐘);②、分配任務、立體教學(2分鐘);③、完成任務,合作探究(6分鐘);④、展現拔高,師生互動(18分鐘);⑤、串插鞏固,全面掌握(8分鐘)。⑥、達標測評,檢查驗收(6分鐘)。

2005年3月對教改的提升意見: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心靈撞擊、智慧火花迸濺、學生靈感的生發,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憧憬、盼望、最美好的、最有詩情畫意的東西。

06年2月關于課堂標準作了進一步說明:

(1)預習交流(5分鐘 )。“代表”、“結隊”“筆記展示”等。理清預習內容中要點,準備素材,尤其是小組負責人檢查中下學生的把握情況,訂正。

“說”、“校”、“查”、“覽”、“寫”關注中下,小組長作用,下桌等。

(2)確定目標(2分鐘)。①提出,學生訂正;②教師修改,補充;③板書到黑板,寫小黑板,直接亮小黑板,多媒體演示;④檢查掌握情況;

(3)分組合作(8分鐘)。①師分配任務,細細加工,最好專題化為優。具體明確,提出要求(1分鐘);②學生 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代表”(優生),“對子”(優、差)。黑板板示、設計,獨立讀、寫、構思、創意,單人、集體,下桌、出教室,(個體、雙人、多人、桌上、桌外、生師、黑板、讀、演、畫、作、室內、室外、思路、作品、道具、教具、情感等)(5分鐘);③小組策劃,準備展示的精彩,注意中下學生的參與。(1-2分鐘);

(4)展現提升(15-18分鐘)。①以小組為單位,解答。黑板前講解,學生中間分析(顯要位置表現者為演員,其他學生為觀眾,暢談心得、思路、步驟、體會),還可以有更多形式出現,小品、歌曲、相聲、快板、朗讀、作畫、美文。注意學生參與的面,優中差都要有機會,根據學生的表現,適時鼓掌。②同學們表演完后,教師、學生可作點評,有的也可以反問,追問,讓同學們深層次探究問題。③雙質量必須保證,一是對知識的歸納、總結、特征、規律,還有深一步的啟示,感悟,聯系實際等。二是學生的語言,神態,動作,情感,書寫等。這一環節是課堂的重點,也是藝術設計,享受快樂的一大環節,不管是備課,還是預習,以及課前于學生的溝通,再加上平時上課的精彩積累,以及對學生的場外指導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5)穿插鞏固(5分鐘)。①外組同學的掌握、講、寫、悟;②延伸、創新等。

(6)達標測評(5分鐘)。①基本問題;②拓展問題;③注重差生的檢查。

06年10月制定了關于課堂評價問題的補充說明:

(1)對于文本的挖掘。①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認識,觀點,能夠分析,結合事例表述、板演、繪圖、感受感悟,藝術形式表達、寫作、制作、實驗、多媒體、錄音、辯論等;②尋求方法,發現規律,總結特征,概括重點;

③舉一反三,拓展演繹,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流露。

(2)課堂形式。①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參與表現,氣氛濃厚,人人踴躍;②個體展示、分析、表達精辟,語言通達流暢,語言洪亮,無語兵,盡可能到板前或聚焦處鍛煉同學們的演講,說理、辨析、自信的能力,聲情并茂,動人;③板面設計精彩、美觀、規范、橫平豎直、作圖科學、重點突出、圖文并茂;④點評恰當,突出要點,重在本質規律,被點評的同學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當即糾正其差錯;⑤每節要有總結、反思、測評。

課堂評價標準,是關系到什么樣的課堂是最佳課堂,什么樣的課堂是最差課堂,具有導向作用。也可以說,這是教師教學的風向標,指南針,我們出臺新的評價標準,是在論壇形成共識的前提下,逐漸形成的,得到老師們的認可,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開展業務論壇,確立教學原則。

我校利用周六下午開設業務論壇,堅持教學研究,讓教師結合自己的上課體會,談思路、講體會、說經驗、找不足,每位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說課》、《我的一堂精彩課》、《我的幫扶工程》、《學洋思有感》、《我的課堂優與缺》、《如何對待別人提不足》等,教學論壇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通過它給予了教師展示的舞臺,學習的機會,使教師的理論水平,課堂技能得到極大提升。

確立了課堂教學遵循的九原則:

  1.民主性

歸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教師創設人人參與情景、場景。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喚起學生的主動性、自尊性、創造性。學生能夠“敢”字當頭,敢想、敢問、敢講、敢疑、敢評、敢寫、敢畫、敢下桌、敢討論。增強自信心,形成獨立的人格。

2.趣味性

“活動是兒童的本能,游戲是孩子的天使”。教師布設舞臺,學生精彩表演,小品、相聲、歌曲、舞蹈、詩歌、快書、繪畫、魔術……直觀教學,實物標本、小制作、小發明、小創作交相輝映,情趣連連。

3.鼓勵性

鼓勵、激勵、喚醒、點評、鼓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探究、嘗試、激發學習欲、表現欲。

⒋實踐性

知識來源于實踐,理論來自于生活。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抽象的知識寓于事例中去領會,課本內容是知識海洋中的一個例子,只有知識與生活接軌,才可能學以致用,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內涵,把握其實質,弄通弄透,將知識化為自己的技能。

⒌探究性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更有挖掘不盡的潛力,要把學習任務放給學生,也就是相信學生,發動學生,利用學生,尊重學生,那么學生探究知識欲望是高漲的,教師制定出一些方法、要求,科學指導,落實學習成果,學生有所求,有所得,有所收,教學適時鼓勵,喚起學習興趣,重視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的預習,要在“畫蛋”中體會出只有自己去嘗試,去反復的做,深入的思考,才會有提高,有成功。學生自我的收獲,才是真正的收獲,才是幸福的,快樂的。所以一名教師切不可去給、去灌,要讓學生滾爬跌打,去學、去做、去體會、去感悟、去總結、去收獲。

⒍創造性

學習不是復制,不是記背,不是模仿,而是多觸角,不同的側面去挖掘,去探索。學生是有差異的,性格、程度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學切忌千人一面,課堂是一個挖之不盡的礦藏,創新是一個課改的永恒主題,知識的創新,表達形式的創新,育人的創新,學習成果的創新。創造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生要深入研究,善于總結,形成特色;學科要結合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要圍繞“課堂要活、內容要密、檢查要實、糾正要準”做好創新。

⒎全員性

每個學生都應受到良好的教育,學有所得,學業品格雙豐收,絕對不能搞精英教育,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一定把每個學生培養成才,使每個心靈都得到安慰,尤其是對學困生,要更加去關愛、幫助,多吃偏飯,做好保底工作。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有知識,有品格,會學習,會做事,會做人的教育,才配稱為合格的教育。

⒏合作性

古語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學習中,一個人的知識、能力是有限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人有各自的優勢與長處,所以求知的過程,不能有個人英雄主義,切實做好合作,優勢共享,少走彎路,合作共贏,繼續發揚結對子工程,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教學相長,互相促進。

⒐終身性

教育教學為學生的生命質量負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奠基。教學不應是階段性的,獨立性的,切塊性的,而是如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良好習慣的養成,人格素質的形成,才是我們教學的主要任務,為此,在教學當中,以培養能力,重視學生的學、做、體驗,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合作交流,自主、自覺、自信、自強,真正實現通過我們的教育教學所培養的學生能力,在學生終身發展中而享用不盡的生命動力。

(三)把課堂話語權還給學生。

首先必須“讓說”。杜郎口的“10+35”時間模式,每節課老師講授不得超過10分鐘,學生活動不得少于35分鐘,在時間上保證讓學生說。現在,杜郎口的在每節課上每個學生至少有一次說的機會(即參與率超過100%)。

其次必須讓學生“會說”。杜郎口的“預習”,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在預習課上,教師從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上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查找資料,整合信息,做預習筆記。著名心理學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張梅玲考察杜郎口課堂后說:“讓學生去預習,當然不可能100%看懂,可能大部分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給時間讓他預習,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

再次讓學生“敢說”。杜郎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和“展示”環節為學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展示課上,就是學生的定向學習,通過預習他有了定向,就知道了自己應該去學什么,也保證了學生課堂上的參與性,可以有準備來展示。如果沒有預習,學生不知道講什么。學生在展示中的表現,提出的問題大家進行討論,產生了自信感。人有了自信,什么都不怕。”(張梅玲語)

最后用課堂評價保證學生“說”。標準之一就是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百分比;之二是學生展示(學習)的深度;之三是學習的效度。杜郎口的課堂給學生展示的舞臺,這個舞臺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學民主化、平等化體現出來了,化成了行為。因為理念需要行為的支撐,沒有行為的支撐,這個理念是空的。

(四)評優帶動

    任何一項大的變革,一刀切是不現實的,因為人員的思想認識、知識能力、個性特點是不一樣的。鄧小平曾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先培養一部分骨干搞好帶動。每學期要評選教學能手,教學優質課,杜郎口中學名師,現在又評選了杜郎口中學等級教師:專家教師、能手教師、優秀教師、進步教師。配合評優工作,我們每月例行領導班子上觀摩課,骨干教師上公開課,普通教師上達標課,薄弱教師上過關課。通過一系列評選活動,教師的工作干勁驟增,比學趕幫超的局面得以形成。

對學生積極踴躍的自主學習,曾經評選學習勇士、創新健將、小名士、小闖將、智多星、寫作秀、朗誦秀、表演秀等。

為了使優秀師生的事跡廣泛流傳,利用專題校會、主題班會進行典型發言、校園廣播、黑板報和宣傳欄進行圖文報道。

(五)多層次管理

    近幾年我們逐漸形成了校委、學科、年級、班組四級管理體制。校委的管理主要是體現對教師的考核、驗收、指導。學科主任是本學科的教育教學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對本學科人員的聘任、管理、業務指導、教科研活動;每周例行優秀人員的觀摩課,一般人員的實驗課,較弱人員的匯報課,聽評課活動。年級主任對本年級班主任,教師的聘任管理,重點體現對班主任工作的督導、評價、反饋,達到日清周結;通過聽課,常規工作的落實,及時對老師、學科主任進行信息反饋,以便糾正。班主任已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只管學生不管教師的單一做法,對學生紀律、學習、文明禮貌等日常管理是必做的,最基本的;班主任聘任教師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要進行全方位管理、評價、指導、幫助,教師備課、上課、育人,業務學習、拓展筆記,論文,成績檢測等要一一把關。對管理人員提出了先過關后把關的要求,管理者首先是一位優秀教師,成為教師可以效仿的楷模,然后去影響他人,指導、督促、幫助、提高老師們。

(六)倡導教師創新,鼓勵教師求變。

語文教師徐立峰談到語文教學時深有體會:1.把時間還給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是主人,45分鐘的課堂學生 的活動應大于 35分鐘,教師將學習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沒有預習的課不上,預習不充分的課不上,只有學生充分的預習,才看到展示課上,學生思想上的提升,心靈的感悟、靈感的放飛、才藝的展現。如果教師參與多了,學生相對利用的時間就少,所以時間是前提,只有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才有了可能。2.把空間留給學生。教室內教室外,大黑板小黑板,地面上都會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場所,本組、其他組都可以是交流探討的地方,坐在座位上,離開座位,只要是真正的學習所需,老師也不反對。3.把機會讓給學生。學生的思想是開放的,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或說、或評、或演、或唱、或朗誦、或舞蹈,課堂成了學生展示才藝的舞臺,同時學生的潛能又是無限的,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讓其迸發生命的活力,形成其個人對世界對社會的感觀。想盡一切可能,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敢說、會說、能說。相信給學生一次機會,學生定會還給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4.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談談你最欣賞的語句’這是語文教學中的教師用語,而同學們更是全身心投入課堂:‘我覺得’‘我認為’‘我不同意’‘我給××同學糾正一個錯誤’‘我建議’‘我和我的搭檔’‘下面由我歸納一下’‘我想把我寫的一首歌獻給大家’在這樣的課堂中呈現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一位教育家講過,‘在我們研究的全世界每一個成功的教育體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過課程內容的重要性’。相信學生,發動學生,給學生學習的自由,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和體驗,才能讓學生有參與的熱情和親身體驗的激情,正如新課表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數學教師劉桂喜是一位善于鉆研,勤于思考的人,在她的課堂中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長組織組員學習的內容,范圍,安排發言的順序;‘記錄員’記錄組員的學習表現、收獲、疑難點;‘檢查員’檢查小組成員學習進展、達標,督促同學們完成學習任務,‘點評員’負責對知識點、關鍵點、易錯點、方法、切入點、輔助線的添加規律、解題思路等點評。

政史地課中,“暢談收獲”,“辯一辨”,“談體會”,“落實行動”,“熱點聚焦”,“獻計獻策”,“心靈呼喚”。理化生中的“快樂起航”,“激活思維”,“能力演練”,“經典回顧”,“動手操作”,“觀察實驗”,“智力陷阱”,“潛能開發”,“點擊熱點”,“思維拓展”。數學課中的“變式訓練”,學生編口訣,如初一學生王路路編的:有理數比大小,看距離,再比較。兩負數比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負數總比正數小。英語課堂,創設場景,學生表演對話,開展賞識教育,強化成功意識,現場寫作。

四、杜郎口中學解決了哪些問題。

1.解決了教育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問題。

山東省教科所陳培瑞研究員在考察了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改革后曾講到:學校和課堂應當是一種生態環境,學生是這種生態環境中最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鮮活生命體,他們有情感,有人欲,有思想,有追求,有個性,有尊嚴。教師也是這種生態環境中的生命體。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是生命體之間的情感交流,思想溝通和生命融合。課堂應當講求課堂生態,教師應當把學生看作一片風景,以賞景之趣,愛景之心并通過愛的奉獻和生命的付出,哺育一棵棵生命之樹常綠。走進杜郎口中學的課堂,給人們的突出感受是,孩子們不再是整齊劃一、舉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應試的機器,不再是分數的奴隸,而是一個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每個人都有一種靈動的思維,自主參與和表現自我的強烈意識,不同的意見可以自由的發表,不同的個性可以得到張揚,令人感到這里的課堂是有生命的課堂,生命是千姿百態的,生命是有潛能的,生命是有活力的,生命是有強烈表現欲望的。只要讓生命釋放出潛能,只要讓生命充滿活力,就會讓生命充滿成就感、幸福感,厭學就會變為樂學,負擔就會轉化為輕松。對于這一點,孩子是有深切感受的。他們共同的心聲是:“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這四句話中有四個“我”,說明孩子們在學習中找回了自我。

2.解決了課堂教學方式由教師傳授變成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

山東省教研室主任王景華到杜郎口中學聽課后總結:原來是講課堂秩序,老師站在講臺上,要有風度,要有儀表,學生甚至都倒背著手,進去一看鴉雀無聲,這是個好課堂。現在看到了杜郎口中學課堂以后,它是什么呢?有的說象趕集一樣;有的說象聽戲一樣。這就是變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我們現在學生動起來了,厭學心理沒有了,恐懼心理克服了,自信心確立了,學習主人的地位回歸了,學習的活力煥發出來了,這不是我們的目的達到了嗎?我們教學的框框沖破了,教師的束縛沒有了,教學效果落實了,這不就是進步嗎?這不就是變化嗎?如果我們的教學方式變化了以后,對一代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將是不可估量的,我打了個比喻,我們大清民國的時候,剪大清的辮子,民國后期有個“放腳運動”那是解放了一代婦女,解放我們全中國的帶長發,帶尾巴的國人,杜郎口教學模式跟當時的“放腳運動”是一樣的,我們的框框打破了,我們的兩千年的孔孟之道對人的束縛打破了,看杜郎口中學學生那種自信,那種素質。這是幾年的工夫,功不可沒。

3.解決了師資隊伍比較薄弱的農村學校也能創造出一流業績的問題。

杜郎口中學的師資和千百所農村學校一樣相對薄弱。64位任課教師的第一學歷,中師有16人,正規師范類專科只有9人,其他就是教育學院、電大畢業的。可是通過八年來的校本培訓,立足課堂,開展教學創新,現有的聊城市以上的教學能手、優質課、公開課、十佳教師等46人次。何海燕老師幼師畢業,宋斌中師畢業,孫秀梅中師畢業,這三位教師是從小學調入中學,現在他們都已是市級教學能手、優質課獲得者。中師畢業的徐利老師是聊城市課堂教學十佳教師,06年聊城市十佳教育創新人物。

4.解決了素質教育與升學的和諧統一的問題。

杜郎口中學教學改革歷時八年,學生由厭學到愿學,由苦學到樂學,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時時處處都表現出自信、勇敢,做到了人格學業雙豐收。03年至06年連續四年升學成績位居全縣前3名,徹底摘掉了98年前連續十年倒數的被動局面。

5.解決了輕負擔照樣高效率的問題。

我校從03年以來取消了作業,提出了先學后交,當堂達標,向課堂要效率,課下減負擔,追求課堂達標,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把學習前置,增設預習課。通過實踐已經有力證明,沒有作業照樣高效率,升級、升學考試,我校均為全縣前三位。

                          

李安登

[教育創新是我們永不止步的追求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永不止步讀后感作文

2.高中教師教育隨筆

3.教師教育故事隨筆

4.中班教師教育隨筆

5.高中教師教育故事隨筆

6.小學教師教育隨筆故事

7.托班教師的教育隨筆

8.中班保育教師教育隨筆

9.中班教師教育心得隨筆

10.大班教師教育隨筆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