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陸游
-百家講壇系列-
《俠骨柔情陸放翁》
【推薦詞】: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梁啟超
“北狩”(宋徽宗、宋欽宗被金虜到北方,漢人遮羞的婉詞)、“航海”(宋高宗逃跑的代名詞),宋朝無疑是落魄屈辱的。然而這個時代,有蘇東坡,有歐陽修,有李清照“重文輕武”的國策使這個王朝岌岌可危,卻也使“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變,造極于趙宋之世”(<<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生于南宋,不知是陸游之幸,還是不幸。
作為詩人,他無疑是幸運的;可他從不是單純的一介書生,兒時在“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的流亡路上,在叔父的教誨下,從小便立志做金戈鐵馬,馬革裹尸的戰士,熟讀兵書,也苦練劍術,是他嘆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是他在主和派當政的年代“喜論恢復”“力說用兵”,結果考場、官場起起落落;是他病起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是他淚濺龍床請北征,卻落得“山窮水盡疑無路”,還仍然期冀“柳暗花明又一村”。檢點陸游的一生,其實很多東西都已經放下,唯獨愛國之情一直深沉又熱烈地持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心老滄州”!
宋朝塑造了這般文武全才,卻硬生生折掉他一半翅膀,作為一名生懷絕技的戰士,自始至終都沒有機會親身參與大規模的戰爭,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國家統一大業終是沒能完成,令他只能:“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陸游注定是位悲情英雄,他是如此的“不識時務”,人生的起起落落并未教會這個錚錚鐵骨的漢子一點曲意逢迎和妥協認輸,他不是不明白逆流而上的后果,而是沒有任何東西能改變他的信仰。陸游北望中原的形象是如同雕塑一般佇立在歷史長河中,詮釋了一種近乎宗教的愛國精神。
了解陸游必須透過他的詩作,那不是用華麗辭藻堆砌的精致藝術品,而是情真意切的自我抒發和深沉思考的自然流溢,多像他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看上去信手拈來,其實正如他教兒子寫詩時說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格律技巧是遠遠不夠的,積累豐富的人生經驗才使他的詩詞內涵豐富,經久不衰。也許陸游的詩比不得李白的浪漫風雅,亦不如蘇軾的自在灑脫,梁清遠曾說將他的“郁勃不平之氣”去掉,便可與陶淵明并列。其實陸游何嘗要做陶淵明第二?倘若去掉了這股雄渾氣魄的陸游,那就不是陸游了。難怪乎周恩來如此評價道:“宋詩陸游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游的愛國性很突出,陸游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陸游的一生,悲愴但并不是悲劇,因為英雄從不能以成敗論,沒有愛過的生命才是可悲的生命,而他不論對國家,還是對曾經的愛人唐婉,都一往情深,愛一個人并不難,難得是情有獨鐘至死不渝。從那別后重逢千古絕唱《釵頭鳳》,到頻頻地光顧沈園留下無數悼念的詩作。因那一句“紅酥手、黃藤酒”的題詩而聞名的沈園,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朝圣愛情的圣地。錢鐘書曾說: “除掉陸游的幾首,宋代數目不多的愛情詩都淡薄,笨拙,套板“,沈園的一草一木在他詩中描寫得都那么凄然、令人肝腸寸斷,其實沈園的風景并未改變,一切景語皆情語,像歐陽修說的罷,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
《俠骨柔情陸放翁》以七章講俠骨,三章講柔情,帶你了解一個七分俠骨三分柔情的不為人知的陸游。
高倩
[俠骨柔情陸放翁陸游]相關文章:
1.陸游書憤教案
3.陸游的愛國詩歌
4.陸游的詩詞名句
5.陸游病起閱讀答案
6.陸游立夏詩句翻譯
7.書憤古詩陸游課件
8.蘇軾和陸游的詩句
9.陸游寫梅花的詩
10.詠梅陸游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