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初中 傅依梅
學習目標
1.誦讀積累,理解課文大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品讀賞析,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設計1:
被譽為“人間天堂”的西湖,無數文人墨客曾為它留下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
導語設計2: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詩,詩中“寒江獨釣”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懷叫人贊嘆。而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則營造了另一番意境,抒發了別樣的情懷。今天讓我們隨著張岱,走進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主學習---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更(gēng)定 擁毳(cuì)衣 崇禎(zhēn)
沆碭(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鋪氈(zhān)對坐
余挐(ná)一小船 喃喃nán 霧凇(sōng)
2生詞注解
(1)通假字
挐一小船 挐:通:“橈” 撐船。
(2)一詞多義。
一:①上下一白 全 ②長堤一痕 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更:①更定 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②更有癡似相公者 還
是:①是日更定 這 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絕:①絕 消失 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
(3)古今異義。
①余住西湖 古:我。今:剩余,多余。
②余挐一小船 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③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④是日更定 古:這,代詞。今:用于判斷,或與“非”相對
3作者名片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著作頗豐,今存有《瑯奈募》《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4背景追溯
張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三、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學生聽讀,再跟讀。留意文章敘了什么事,寫了什么景。
2思考回答幾個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告訴了我們什么?(點明時間、地點。)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從哪種感覺來寫?(從聽覺來寫。)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突出大氣的嚴寒;也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筆,突出游興強烈。)
(3)“是日,更定矣,余籋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雪。”
這么冷的天氣,才凌晨時分,作者獨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嗎?(孤懷雅興,孤高自賞。)
(4)“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幾句寫雪景,有什么特點?(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齊讀第1自然段。
(5)齊讀第2自然段。
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已經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6)齊讀第3自然段。
作者看到了什么?和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即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翻譯這段內容。)
(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作者和這些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境,使我想起兩句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作者不善飲酒,卻“強飲三大白”,真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是尾聲,你怎樣理解這個“癡”字?(舟子說作者“癡”,又說還有像作者一樣“癡”的人,實際上是突出作者的“癡”。)
“喃喃”一詞,你看出了什么?(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狀態。)
(二)深層理解
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話作結,有何意義?
【交流點撥】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結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一個“癡”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贊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贊賞。
(三)走進語言
1找出寫景的句子并體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寫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點?
【交流點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作者寫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2文章開頭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里又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
【交流點撥】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蕓蕓眾生不是為伍,一個“獨”字表現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四)走進寫法
人與景相融合。 人與景的融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如第2自然段寫景,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作者以其精準的感受,體會到隱藏在簡單背后的震撼力,使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是“看雪”行動的延伸。人的參與,給本來顯得有些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
(五)走進主題
本文通過對西湖壯觀的雪景的描寫及湖心亭奇遇的記敘,表現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
四、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 岱
癡行:大雪獨行
上下一白
癡景(奇景): 一痕、一點、
一芥、兩三粒
癡情(雅趣):知己之樂
(癡人就是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 形象,具體
五、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交流點撥】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