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生就要了解學生
閆興昌
在我的班級里有個女同學,這個同學愛胡攪蠻纏,愛發牢騷,無理也辯三分。起初我對她的這種行為非常反感,多次提醒她改正,總是如隔靴搔癢不見成效。她的性格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決定到她家里去家訪。。
在一個周六的上午,我來到這位同學的家里。當時她見我來了先是一愣,然后禮貌地招呼我進屋。我問她,家里還有沒有其他的人,她遲疑了片刻說,她的爸爸在家。我對她說:“我跟你的爸爸談談,他人在哪兒呢?”她指了指另外一個的屋子。我轉身要去,她攔住我說:“;老師你別進去了,我爸有病,很不方便的。”“你爸爸病了,那我更要看一看了。”說著我便推門走了進去。令人心寒的一幕展現在我面前:她的父親橫躺在床上,40左右歲,個子很高,臉色慘白,目光異乎尋常的亮,見有人進去,他便像是發現了仇人似的張嘴便罵,我想解釋,然而他卻罵不絕口,我只好尷尬地退了出來,問我的學生:“你的爸爸怎么會這樣呢?”她傷心地向我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七年前她爸爸因為飲酒過量,造成腦溢血,做了開顱手術,花掉所有積蓄不說,人還成了癱瘓,長期痛苦、壓抑,不見天日的生活致使他精神錯亂。媽媽離他們而去,現在只有奶奶來照顧這個家。當時我感覺到已經找到了答案。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難怪她有那樣古怪的性格。有了此番經歷,我不再象以前那樣對她冷言冷語了,而是與她真誠地交流,鼓勵她努力擺脫家庭的陰影,樂觀地對待生活。在平日里對她多了幾分理解和關愛。漸漸她由粗魯野蠻,變得明理、懂事了。這次經歷也讓我懂得,對于學生的過錯,不能簡單武斷,而要摸清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和背景。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上課遲到”來說,有人因為懶惰;有人因為誤車;有人是因為在路上幫助了別人,這樣我們就不能采用同一種方式來處理。
2014年4月份,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到全校學生的家里去走訪。這次家訪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們不是去家長那兒告狀,而是去了解學生們的生活。作為班主任的我幾乎走遍了班級每一位同學的家,盡管很辛苦,但我感到很滿足。因為家訪讓我更加了解學生。一個教師若要做好教育工作,那就必須要了解他的教育對象。人在社會上扮演著多種角色,所以我們也要多角度地去了解人。我們不但要掌握學生在學校時的表現,而且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了解學生的家庭成員及其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對于了解他們的性格成因,有重大的幫助。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老師才能夠理解學生的所作所為,找到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并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如此才能形成心靈的共鳴,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訪活動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心靈的距離。它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紐帶。它使教育走向人性的關照,散發著理解的芬芳。在此我想真誠地建議各位老師,當學生向我們投來拒絕、對抗的目光時,請不要忘記,去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
閆興昌
[教育學生就要了解學生 (八年級下冊家訪工作記錄稿)]相關文章:
1.家訪工作計劃
2.學生教師的家訪工作計劃書
3.家訪學生心得體會
4.教育學生的名言
7.學年家訪工作計劃
8.初中家訪工作計劃
9.幼兒家訪工作計劃
10.小班家訪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