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1997與香港中文

發布時間:2017-12-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姚德懷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 香港與大陸的交往日益密切, 中文日顯重要。臨近97, 中文的重要性更形突出, 其中兩個熱門話題就是普通話和簡體字。 

普通話, 即國語, 在國內 (包括海峽兩岸) 推行了七十多年。小學生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在香港, 普通話教育長期受到忽視, 普通話地位低。一般人說「渠識唔識講中文」意思就是說「他會不會說廣東話」?有的教育機構曾經認為「普通話」是「外語」。到了現在, 香港各界人士則在「惡補」普通話。大學也在教普通話, 產生了高等學府教小學課程的怪現象。每年「浪費」大學經費數以千萬計, 「浪費」大學生學時, 數以十萬計。這不能不說是早期語文教育政策的重大失誤,F在, 如果認真地把錯誤的政策扭轉過來, 可以期望到2010年的時候, 每個中小學學生都能說普通話。這不算是奢望。 

現在香港人對普通話的重要性, 可說是已經有了共識。然而對簡體字, 采消極態度的人比較多, 有的還把這個問題政治化。中國人素重正體字, 但也有各時各地的俗字。香港的俗字是粵語方言字和英語。電視節目上出現「今日睇真D」、「江山如此多FUN」, 沒有人提出反對, 不少人還認為是好「橋」。但是如果現在就改用簡體字, 可能就出現「群起而攻之」的現象。然而簡體字很多就是流傳了幾百年的民間俗字。 

要研究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優劣, 可以寫成一本書。但是如果面對現實, 不得不承認「簡化字」才是十二億人民在使用的「正字」。(「簡化字」可說是規范的簡體字。) 絕大多數的大陸出版物是以簡化字印行。如果不會簡化字, 恐怕是個半文盲。很難想象香港報刊的記者編輯們不會簡化字。 

展望將來, 鑒于實際上的需要, 香港人對簡化字的認識也會逐步提高。今年香港「半島青年商會」一些青年朋友主動主辦了一連串名為「唔怕『繁』要識『簡』」的介紹簡化字活動, 十分成功。這也反映了香港青年一代, 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的現實性和重要性。 

嚴格說來, 簡化字不是大問題, 它大致上有規律可尋, 有字典可查。成問題的是「簡化詞」和命名的隨意性。中國人素來重「字」不重「詞」。大陸習慣把「市尺」簡稱為「尺」, 香港也習慣把「英尺」簡稱為「尺」(?)。但此「尺」不同彼「尺」, 也不同前清民初的「尺」(營造尺)。香港的「洋紫荊」(bauhinia) 有時簡化為「紫荊」, 就成為另一種花 Chinese redbud 了。大連在初夏舉辦「槐花節」, 查此「槐花」實為「刺槐」(locust) 而非一般的「槐花」(sophora)。由此可知, 不但香港中文有「簡化詞」的問題, 中文本身就有「簡化詞」的問題,F在香港還是以「英文為準」, 希望將來能以中文為準。但是要以中文為準, 還得中文自己爭氣才行。 

任意命名也是一個大問題。香港人熟悉的「康乃馨」(carnation), 中文名應是「香石竹」, 但香港花市行業稱之為「丁香」, 也變成另一種花 lilac 了。香港前總督 David Wilson, 本來有漢名「魏德巍」。做了港督之后, 香港當局替他改名為「衛奕信」。最近英國內閣改組, 一夜之間, 閣員都有了新漢名。其中外相 Malcolm Rifkind, 由「聶偉敬」改為「李文君」, 后來又由「李文君」改回「聶偉敬」, 一些報章稱之為「趣談」。如果中文隱藏這么多「趣談」, 中文怎么可以成為嚴肅的語文, 又怎么可以以它為準呢?最糟的是, 不論是「聶偉敬」還是「李文君」, 沒有一本工具書可以把它還原為 Malcolm Rifkind! 還有, 北京一般都另有譯名! 周南說: Major「你們稱『馬卓安』, 我們稱『梅杰』。」香港媒介又把它寫為繁體字的"梅杰"! 

中文還有許多其他問題, 例如讀音問題, 語法問題, 語體問題等等。有些是香港獨有的問題, 有些是中文本身的問題, 這不及細談。有鑒于問題的重要性,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和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將于年底舉辦《1997與香港中國語文》研討會。屆時將更深入地討論有關中國語文的各種問題。 

[作者為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理事會主席] 

[1997與香港中文]相關文章:

1.中文求職信格式介紹

2.出納中文求職信

3.中文專業的自我介紹

4.簡愛讀后感中文

5.中文的文秘專業知識

6.中文的邀請函的格式

7.中文論文標準格式

8.初中文言文精選大全

9.中文的簡歷模板

10.中文求職信的格式寫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