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五蓮縣洪凝初中 朱建賓
課題:一般記敘文的復習
目的:使學生初步掌握一般記敘文的閱讀方法
課時:1課時
方法:歸納法,講練結合法
教學過程:
導入:
1、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進行專題復習:記敘文的閱讀。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從廣義角度理解,初中階段所學隨筆、寫景狀物的散文、小說、寓言、童話、新聞等文體都屬于記敘文范疇。對記敘文的考查,包括課內教讀記敘文的語段和課外整篇的記敘文,其考查點一般有以下幾點:
考點:(大屏幕顯示),請同學們讀一下。
考點:
1. 整體感知,分清要素、線索、順序。
2. 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明確詳略,歸納中心。
3. 理解重點段落、關鍵語句含義及作用。
4. 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表達方式的作用。
5、 欣賞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現手法等。
針對中考考點,這節課重點復習寫人敘事的一般記敘文的閱讀,主要掌握以下幾點:
目標:(大屏幕顯示),讀一下。
目標:(一)記敘的要素、順序和線索的判斷與梳理
(二)記敘文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分析和體味
(三)記敘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思想內容的把握
對于目標,顯示完后,讓一學生復述,以檢測他們的聽課效果。如正確則欣賞其精力集中,否則提醒注意力,思維跟上。
指導與訓練
一、第一環節,教師講解,要素、順序和線索,要求學生適當做筆記。
記敘的要素、順序和線索的判斷與梳理
考點精講
中考常從要素、線索、順序入手考查對文章思路的理解。
1、 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結構,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的脈絡,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要素,是記敘文的主體部分,內容的展現,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達,就是通過這些來實現的。閱讀記敘文要能明確這三個要素,即使不要求準確概括,也須達到能大體將這三點說出來的地步。
屏幕顯示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干什么?
2.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一條脈落,體現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它把所有材料聯結成一個有機體。所以說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線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為線索,只有那些能夠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文章主題思想的具體事物,才能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
可以作線索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分六類:
1)以具體事物或事物的特征為線索。如《白楊禮贊》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貫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為線索。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
3)以中心事件為線索。如《變色龍》以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咬人事件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
4)以思想感情為線索。如《荔枝蜜》、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不大喜歡--想去看看--贊賞蜜蜂--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
5)以時間推移或空間變換為線索。如《藤野先生》以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為敘事線索組織材料,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到仙臺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離別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6)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計“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屏幕顯示線索:物線、事線、人線、感情線、時間線、地點線、見聞線。
技巧:注意題目、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議論抒情的句子。
3.常見的敘述順序
順敘:按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如:《一面》,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和魯迅的見面經過,表現了魯迅關心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給我的鼓舞。
倒敘:把后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后再按順序進行敘述,也就是在記敘的時間上與事情的實際是相反的。如:《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文章的開頭一句,它開宗明義,落筆點題,用追敘的手法,再現了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于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和內容有關的情節和事件,然后再繼續原來的敘述。如:《驛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見所聞為線索,通過設置懸念和巧妙穿插,刻畫了一組人物,展示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其中解放軍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屬于插敘部分。
教師講解完畢,下面請同學們看例題1,一生讀文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做1題和2題。
3分鐘后,問做完的舉手,讓學生回答,如全對則給與表揚,掌握的很好,有錯誤則幫助分析。
檢測題
[例2]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朱自清《背影》
①指出這段文字的記敘要素。
A.時間 B.地點 C.主要人物 D.事情
②用橫線在文中畫出插敘的語句。
③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4年廣東省試題)
[簡析]第①題考查的是記敘的要素。閱讀記敘文,首先要弄清楚記敘的要素,即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物,發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經過、結果如何,這樣才能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確要表達的中心。選文因為是一篇文章中的一個語段,所以事情的原因和結果就不明顯,因此只需學生概括一下所寫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記敘的時間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點:南京(或旅館到車站);主要人物:父親和“我”;事件:父親堅持送“我”到車站。這題的關鍵是弄清楚選文所記敘的事情:這里不是一般地介紹“我”離旅館去車站的過程,也不是寫“我”在車站的見聞和感受,而是通過敘述父親在送與不送的猶豫不決及在車站的細心照顧來表現父親在老年光景慘淡力不從心的情況下,愛子的特殊心態。正是在這種可以不送、應該不送而又終于送了的反復過程中顯示了父親對兒子關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這一點,選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
第②題作者在敘述父親猶豫送不送“我”時,插入了“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用來證明“我”已長大,完全可以不送,從而突出了父親的愛子之情。根據以上分析,第③題選C是不言而喻了。
第④題考查學生了解詞語的感情色彩,辨析褒義詞、貶義詞的能力。本題中的“聰明”是褒義詞的貶用,詞的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寫出了當時“我”對父親堅持送“我”到車站的一系列舉動的不理解,對往事的自責及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第⑤題是關于記敘詳略的考查,因為南京的見聞與本文的中心思想關系不大,所以一筆帶過。
小結:基本理清了記敘的要素、線索和順序,知識整體感知的一個步驟,要把握內容,還要正確理解文中關鍵詞語、句子的含義,要聯系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人物形象、寫作背景以及上下文去品味詞語的轉化義、語境義和句子豐富的內涵,其中最主要的是語境義,包括詞語句子在語境中的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及言外之意。進入第二環節。
二、第二環節:講解記敘文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分析和體味
考點精講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轉合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完全相同的一個句子,在不同文體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含義
1、聯系具體語言環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特殊含義。
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標致”一詞,首先必須知道該語境表達的是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之情,然后才能對“標致”作出準確理解。 是反語,表示諷刺。
例3、“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師》)“狡猾”本是貶義詞,“詭計多端”的意思,為什么要用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呢?聯系上下文的語境,則知這是貶義詞褒用,用以形容兒童天真頑皮的神態,從側面表現了蔡老師對孩子的愛。
讓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回答對則肯定他已經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了,否則提醒。
2、聯系具體語言環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言外之義。
如《小橘燈》的結尾:"她的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顯然句中加點的"好"運用了雙關辭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會已被推翻,人們已過上了美好的生活。這就是言外之意。
3、 體的語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
如《驛路梨花》的結尾句:"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這里運用了引用辭格,聯系全文,分析引用詩句的作用,可推知其象征義是表明了雷鋒精神不斷傳遞、處處發揚的深意。
請同學們做下面的題:一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做,提醒注意勾、畫、圈、點 。
例題4、從前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饑渴難忍,瀕臨死亡。可他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于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這間屋子已久無人住,風吹日曬,搖搖欲墜。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無。他氣惱至極。忽又發現旁邊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塞住,塞上有一個紙條,上面寫著:“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裝滿。”他小心翼翼地打開水壺塞,里面果然有一壺水。
這個人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是不是該按紙條上所說的,把這壺水倒進吸水器里?如果倒進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豈不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種奇妙的靈感給了他力量,他下決心照紙條上說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休息一會兒,他把水壺裝滿水,塞上壺塞,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
為什么說“這個人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答:
3分鐘后問,能回答的舉手,如多數舉手則表揚已經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了;如有不正確的,則指導。
要回答這道試題,就要首先結合這句話上下文的語境來分析概括,從本句入手。其次再看句子所在的語段和與之對應的解說句。從上下句來看,“這個人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若按紙條上所說的去做而仍然吸不出水,則白白浪費了這救命的水;二是若把這壺水喝下去,雖可保住自己的生命,但這種自私的做法,將受到良心的譴責。
總結方法,文中關鍵的語句常常是指能夠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對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有重要作用,或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和議論抒情方面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正確理解和分析這些語句,有助于我們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
首先要從本句入手,注意修飾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語段,注意與這相鄰的上下句和與之對應的解說句;
第三,結合段意理解句子,準確性更高。
總之,要注意句子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
此外,還可以抓住中心來理解句意(任何一個關鍵句都與中心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結合社會背景來理解句意(社會背景與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寫作目的有密切關系);還可以從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的目的和意義的作用,而議論文中的記敘則往往起例證的作用,說明文中的描寫或起再現說明對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點染作品使之更生動的作用。以上方法都應結合句子所處的具體環境靈活運用。
技巧:含義要結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準確、通順。
屏幕顯示: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二)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
二從內容上,常有A開篇點題,B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等作用。
小結:線索梳理了,重點詞句理解了,下一步干什么?去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把握中心。進入第三環節。
三、第三環節,記敘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思想內容的把握。
理清文章的層次,有助于梳理作者的思路,把握中心思想,從而快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記敘文結構層次的劃分
考點精析:
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地表達思想的脈絡、路徑。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東西,事實上,文章的思路隱含在文章的結構之中,一篇文章的結構就是文章思路的具體展現。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總體思路,就應該從分析文章的結構入手,從歸納各段段意入手。給文章劃分層次,理清段與段之間以及一段之內各個句群或句子之間的層次關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脈絡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態度的手段。
如何劃分段落層次呢?方法如下:(不同的依據可有不同的劃分法)
1)按時間推進劃分(時間詞語為標志)
2)按空間變換劃分(地點詞語為標志)
3)按感情的變化劃分
4)按選材角度或內容的變化劃分
5)按邏輯關系劃分(總分式、層進式、并列式)
技巧:簡單說就是合并同類項,把相同內容的合為一層,把不同的分開來。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
我們以一個語段為例,請看例題5,
精典例題:
例5、閱讀下面一段記敘文,用雙豎線在原文中劃分出三個層次,并概括每層的主要意思。
這天一大早,我們去山林里采野果。我們順著一條崎嶇的路走著,山越來越近了,瞧,千枝萬樹,五顏六色:青翠的松柏,墨綠的椴榆,火紅的楓樹,橙黃的榛樹,枝丫搭著枝丫,葉子覆著葉子,一層層,一片片。紅綠相間,紫橙交錯,好看極了。我不禁喊了一聲:“好一座五彩山!”走進林子,陽光暗淡了,天空也被樹木的枝葉撕成了各種形狀的白片片,林子里的山果使我們眼花繚亂。那紫瑩瑩的山葡萄,抖落著晶瑩的水珠,像一串串的響鈴;那山里紅、野海棠,揚起了紅噴噴的臉蛋兒,大松樹上掛著的松塔一個個像大繡球。我們從榛子葉下摘著一個個圓鼓鼓的榛子。我咬開硬殼,吃了幾口榛子仁兒,那濃濃的香味使我忘記了路上的疲勞。誰會想到這些不顯眼的小灌木,竟然長出這般酥脆清甜的果實?到這里,我真感到胳膊短了,眼睛少了。太陽偏西,我們背了滿簍的榛子、松子、山核桃、野海棠,還有一些蘑菇下山了。
[答案]一層(從開頭到“好一座五彩山”)層意:一大早,我們去“五彩山”采野果。
二層(從“走進林子”到“眼睛少了”)層意:我們在林子里采嘗野果。
三層(從“太陽偏西”到結尾)層意:太陽偏西,我們采摘了滿簍子野果下山了。
[簡析]這類試題考查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綜合分析能力。對段落層次的劃分,首先要能把握段落的主要內容。這段文字是記敘文,人物是“我們”,地點是“五彩山”,時間是從早晨到太陽偏西,事情是采野果,有明顯的時間推移與地點的轉移,即從進山到走進山林,再采嘗野果到滿載而歸。經過以上的閱讀理解,思考分析后,正確劃分層次就有了依據。人物既然是“我們”,因此層意就應圍繞“我們”干了些什么,再加上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寫成完整的句子,層意就完整了。
2、 段意、層意的概括
歸納大意是在分層次的基礎上進行的,或者是同步進行的,一般說來在分層次合并同類項的同時,大腦也就在歸納各層的大致意思,再進而形諸文字而已。歸納層次大意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三是選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不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則: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簡潔,不要過多復述;三是力求明確,不能籠統含糊。
學生做練習5第3題。考點為概括層意。
交流答案,學生說明概括的理由。
3、怎樣概括歸納記敘文中心內容?
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則是:必須從整體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糾纏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須立足于文章的整體去思考、探究,掌握整體和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在抓住本質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精確、完備的概括。
請看例題6。
例題6 橘子與毛衣
我八歲時,父親病逝了。母親在一家小商店里當職工,工資微薄,拉扯著我和姐姐過日子。我生病住院。母親總是下班后,匆匆趕到醫院陪伴我,一邊做著布鞋。
一個黃昏,我走到醫院的門口,等侯著母親的到來。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節。恰巧,橘子是我特別喜愛的水果。但是,像我這樣的家庭,生活拮據,橘子當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微薄,供我讀書,住院看病又花費了不少錢。購買日常品也愈來愈困難,更別提橘子之類的水果了。
突然,一塊橘皮不知從哪里落下來,我茫然地盯住這片橘皮,想像著水果到底是什么樣的滋味。我再也抵擋不住那種誘惑,趁人不注意時拾起那塊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著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夢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陣嗚咽聲驚醒了。朦朧的燈光里,母親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對著我,她的手里緊緊地攥著那塊橘皮。當時,我不明白她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臉緊緊地貼在她的脊背上。她一下子驚起來,急忙擦干了雙眼,轉過身來,有力地摟住我。我抬起頭來,看見她微笑著,兩只眼睛依然紅腫著,這是種虛弱的、蒼白的笑容,不知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淚,號啕大哭起來。
母親彎下腰來,臉貼著我的頭,溫柔地說:“不要哭,孩子,媽媽要給你買橘子。”說完,她就走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母親回來了,她真的提著滿滿的一籃子橘子。
母親靠在床上。當我動手把一些鮮艷的金橘整齊地碼在枕頭邊時,她靜靜地觀察著。我撫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記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沒有察覺到母親是什么時候離去的。隔壁的臨床的大娘正斜眼看著我,輕聲地對她的兒子說:“他的母親用她的毛衣才換了一籃子金橘。為了孩子,當母親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親的毛線衣?剎那間,我仿佛看到母親那苦澀的微笑和虛弱的身體。
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種后提問,如多數舉手,則肯定,如少數舉手,則讓合作小組進行交流。結束后再提問。教師提示。
【點撥】
1.文中如有議論、抒情的語句,應引起重點注意,這些語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2.把握關鍵性語句,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3.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個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內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準確、完整。
4.從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準確地把握主旨。
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舉例:《背影》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摯的愛,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
《橘子與毛衣》記敘了母親用自己的毛衣為孩子換來橘子的故事,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抒發了作者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之情。
四、 小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復習了記敘文閱讀中要素、順序和線索的梳理,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段落層次的劃分,中心內容的概括等,另外,象記敘文的祥略,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感受作品的形象,對作品內容、感情、寫作方法談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等也都是考查的重點,因時間關系,本節課就不做重點介紹。、
以上所復習的內容,誰還有疑問?有則師生探討,無則進入下一環節。
下面根據本節課所復習的知識點做一下練習。
五、檢測題: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問題。
看完電視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沒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漢打電話,直到9點,那端才響起兒子的聲音:“爸,什么事?”他連忙問:“昨晚的天氣預報看了沒有?寒流快到武漢了,厚衣服準備好了嗎?要不然,叫你媽給寄……”
兒子漫不經心:“不要緊的,還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說。”老王絮絮叨叨,兒子不耐煩了:“知道了,知道了。”擱了電話。
他剛準備再撥過去,鈴聲突響,是他住在哈爾濱的老母親,聲音發顫:“天氣預報說,北京今天要變天,你加衣服了沒有?”疾風陣陣,穿過窗戶縫隙乘虛而入,他還來不及答話,已經結結實實打了個大噴嚏。
老母親急了:“已經感冒了不是?怎么這么不聽話?從小就不愛加衣服……”絮絮叨叨,從他7歲時的“劣跡”一直說起,他趕緊截住:“媽,你那邊天氣怎么樣?”老人答:“雪還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襲的清晨,他深深牽掛的,是北風尚未抵達的武漢,卻忘了勻一些,給北風起源處的故鄉和已經年過7旬的母親。
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為什么意是這樣的?老王自己都有點發懵。
1.指出上文所敘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文中主要人物------------。
2.用文中詞語填空。
⑴老王對兒子的關愛、老母親對老王的關愛,同樣表現為他們說活時的-------------------。
⑵對于父親的叮囑,兒子的態度是------------- ----;對于老母親的叮囑,老王的表現是 --------------。
3.老王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為什么竟是這樣的”含義是什么?表現了老王怎樣的心理?
5.老王對兒子和對母親的不同態度,主要是用什么寫法來表現的?
6.瀆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7、給短文加一個標題
解析:這篇記敘文閱讀,共有六道試題,均為主觀題。測試的知識面較為廣泛,有詞語、記敘的要素、句子的含義、寫作方法、文章內容等。應答時,先要了解測試的綜合性特點,不能簡單地孤立地去做某道試題,要有一個總體的梳理。然后要一題一題確定測試的知識類別和應答角度,抓住題干的關鍵詞語,將試題與閱讀材料結合起來一并考慮。同時,還要注意試題間的聯系和互相間的啟示意義。參考答案:1.時間:某天上午9點左右或:一個寒潮初襲的清晨地點:北京,老王家中人物:老王。2.⑴絮絮叨叨⑵漫不經心、不耐煩;趕緊截住。3.竟沒有想到故鄉已經下雪了;寒潮初襲時,竟對七旬老母少有牽掛。4.含義:父母對兒女兒女對父母的感情應是人間最溫暖的,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對兒女牽腸掛肚,而兒女對父母少有牽掛。心理:表現了老王的困惑、內疚、有所醒悟。5.對比的寫法。6.要點:領會父母的愛;報答父母的愛;以實際行動發揚敬老愛幼的傳統
六、結束語:今天,針對記敘文的考查重點,我們一起復習了記敘文的幾點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復習當中,不斷實踐,以提高解答閱讀題的能力。
作者郵箱: Zjianbin@wljy.cn
[記敘文復習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拼讀復習教案
3.因式分解復習教案
5.木蘭詩復習教案ppt
8.小石潭記復習教案
10.隆中對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