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娟
《再別康橋》是第三冊第二課的一首詩,我在第一個教學班上課時(今年我有兩個平行教學班),根據自己的充分準備進行了極為詳細的講解,大至作者思想基礎、寫作背景、文章思想內容,小至句子詞語、標點符號,經明緯晰,絕無旁漏。我以為這樣學生定會大有收獲,焉知下課時聽到一個學生打哈欠說:好累呀!我眼睛余光掃過時他已經趴在桌子上了。我好象受到了一次重擊似的,整個心猛往下垂。
所以下了課我重新調整一下教學思路及模式。我這樣設想:根據《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的特點,可以把課文與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優美的意象,激活興趣,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悟情,賞析詩歌的意境,從而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簡介了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重點突出徐志摩的康橋情愫。接著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先讓學生整體感知一下《再別康橋》的詩意美、建筑美、繪畫美。然后播放根據詩歌演繹的校園歌曲《再別康橋》,里面配上了有關劍橋(康橋)的圖片,學生在逼真的畫面中體會到了這樣美麗的意象再創造: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真是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而優美的旋律更把詩歌的情感內涵及意境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而歌曲則是一首充滿惆悵、飽含眷戀之情的優美抒情歌曲。悠揚纏綿的歌聲有如幽谷長笛,抑揚回蕩,產生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同學們的臉上呈現出少有的嫻靜的神態,他們全神貫注,似乎已經置身其中。
然后再讓文體委員教唱歌曲,力求唱出詩歌的意境美。練唱的過程中,我讓他們注意旋律起伏的大小變化,長音時值的延長等,引導他們品味詩的意舒詞緩、恬淡情深的意境。唱熟了之后,我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詩人站在柔和秀美的康橋上與康橋依依話別,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最后詩人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不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終于緩步飄然而去。學生感受到的就是詩人在柔情似水的康橋景象中所產生的永久的戀情,記憶中全都是柔美的康橋。學生進入了角色,體驗到了真情,感悟更深了。最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背唱全詩。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感情投入,氣氛活潑愉悅。也在歌聲中輕松地掌握了這首詩。下課前5分鐘的默寫檢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已掌握,這比平時單純的誦讀--分析--背誦課堂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好得多。也遠遠超出前面那個教學班,在下一節上課我去那個教學班檢查背誦時原來基礎不錯的幾個同學還疙疙瘩瘩的。
用音樂的形式能充分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古代詩詞大多是與音樂聯系在一起的,尤其是樂府詩、律詩、詞等,都有特定的樂調、音韻、節奏。因此,在詩詞教學時老師們可以根據一些課文特點,在教學的同時進行音樂欣賞,幫助學生體會詩詞的情境,把握詩詞的情感內涵,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
作者郵箱: hxj_7009@163.com
[《再別康橋》教學一得--讓學生在唱中學詩詞(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中學生教學課件
8.中學美術教學課件
9.中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