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教案
第29課 陌上桑
備課人:四川瀘州藺陽中學 余其松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樂府詩常識。
2.朗讀、背誦,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思想。
3.體會羅敷形象的特點和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熟讀、背誦。
2.理解課文反映的社會現實,理解羅敷形象的特點和意義。
3.學習側面描寫的方法,體會夸張、排比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簡介“樂府”導入:
樂府本是漢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職責之一是搜集民間俗曲和歌辭。漢代人把樂府機關收集整理、編錄演奏的詩篇稱為“歌詩”,后人稱為“樂府”或“樂府詩”。樂府詩既包括來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創作的詩歌。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漢人郭茂倩編有《樂府詩集》,我們曾學過南北朝時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今天學習漢代樂府詩《陌上桑》。
二、朗讀:
1.學生聽朗讀(播放朗讀音頻);教師提示注意以下字音:
陌(mò) 隅(yú) 敷(fū) 籠系(xì) 倭(wō)墮(duò)髻(jì) 緗(xiāng)綺(qǐ)
襦(rú) 捋(lǚ) 髭(zī) 著(zhuó) 帩(qiào) 踟(chí)躕(chú) 姝(shū)
寧(nìng) 載(zài) 不(fǒu) 騎(jì) 婿(xù) 驪(lí) 系(jì)馬尾 絡(luò)
皙(xī) 鬑(lián) 盈(yíng) 冉(rǎn) 趨(qū)
2.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三、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寫作方法: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2.學生對照注釋理解內容,就不懂的地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教師準備:*好女:美女。*自名:本名。*善:擅長,很會。*蠶桑:養蠶采桑。*為:做成。*行者:過路人。*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由于看羅敷,耽誤了手中的活,回來后彼此抱怨。但,只是;坐,因為。
3.指名概括本段大意。
(明確)寫羅敷美貌。
4.學習描寫手法:
(1)詩句靈活運用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描寫羅敷美貌,結合這一段的內容具體說說。
(明確)首先使用側面(間接)描寫,寫羅敷美好的住所:陽光照耀的秦氏樓,描寫采桑用的精美器物;接著正面(直接)描寫羅敷精美華麗的服飾;然后又用側面描寫,借助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如癡如呆的反映表現對羅敷的傾慕。主要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即使不再使用正面描寫,我們已能感受到羅敷絕美的姿容了。
(2)這一段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以增強表達效果?
(明確)夸張、排比。(例略)
5.學生齊讀、自讀、背誦這一段。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2.學生質疑,師生解疑。
教師準備:*謝:請問。*寧可:愿意。*共載:一道乘車而去。*不:同“否”。
3.指名學生概括本段大意。
(明確)寫使君垂涎羅敷美色,向她提出無禮要求。
4.理解詩句含義:
(1)從描寫使君的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
(明確)前兩句寫使君耀武揚威,接下來寫使君盛氣凌人,最后兩句寫使君厚顏無恥。這幾句,把一個封建社會官吏的荒淫無恥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2)(講解)這一段寫使君突然出現,醞釀了使君和羅敷的矛盾沖突。
5.齊讀、背誦。
(三)第三段:
1.指名朗讀,再齊讀。
2.學生質疑,師生解疑。
教師準備:*前:動詞,向前。*置詞:致詞。*十五、二十、三十、四十:指年齡。*為人:指外表。*冉冉:緩慢的樣子。*趨:慢步走。*坐:同“座”。
3.指名學生概括本段大意。
(明確)寫羅敷拒絕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壓倒對方。
4.理解詩句的含義:
(1)羅敷的話“使君一何愚”表現她怎樣的性格?
(明確)面對使君、吏人的卑劣行徑,羅敷怒不可遏,挺身而出,義正詞嚴,表現出她不畏強暴、蔑視權貴、據理力爭、恪守操守的高貴品質。
(2)接下來羅敷為什么要盛贊自己的丈夫?
(明確)羅敷面對的是使君,必須用機智才能取勝。她向使君表明自己的丈夫也是當大官的,這是為免受侮辱而用的脫身之計,意在壓倒對方,使這個欺軟怕強的家伙無從下手。這表現了羅敷的覺著勇敢和機警智慧。
(3)羅敷對丈夫的贊美,哪些地方的正面描寫,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
(明確)用所乘之馬及馬的裝飾物、腰間佩劍等側面烘托丈夫的地位,用同座之人的表現烘托他的出色、與眾不同;其他是正面描寫,寫丈夫雍容大度、漂亮瀟灑。
(4)詩沒有交待這場矛盾沖突的結局,你認為會是什么樣的?
(明確)我們可以想見使君那種頹喪、尷尬的狼狽相;也可以想見羅敷揚眉吐氣、獲勝而歸的神情……詩沒有寫結局,這給我們留下了空闊的想象空間,回味悠長。
(四)小結全詩:
1.學生齊讀全詩。
2.怎樣概括全詩的主題思想?
(明確)全詩敘述了采桑美少婦羅敷嚴詞拒絕使君調戲的故事,歌頌了女主人公的機智、勇敢和反抗精神。
四、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這首詩。預習《詩經》三首。
課后記:
作者:余其松 四川瀘州藺陽中學(646500) Email:lzwas@tom.com lzwas@msn.com
作者郵箱: lzwas@tom.com